10月31日,華晨寶馬動力總成工廠地熱能供熱項目落成投運儀式在沈陽市舉行。沈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呂志成,寶馬集團、中國華能集團東北分公司、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領導和企業代表出席儀式。河南省清潔能源供熱協會會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維寧,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丁巍,協會副會長、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原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研究員,河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李松嶺,協會特聘專家、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二級巡視員王艷受邀出席會議,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董事長、協會名譽會長陳澤民出席并致辭。儀式由華晨寶馬大中華區不動產管理部副總裁齊奏主持,隨著各方共同按下啟動鍵,沈陽工業清潔能源供熱的全新篇章正式開啟。

這一里程碑式工程,不僅標志著沈陽工業供熱領域實現從傳統化石能源依賴向清潔低碳驅動的根本性轉變,更為北方工業城市探索低碳轉型路徑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范本。
政企聚首 共繪綠色合作藍圖


這一里程碑式工程,不僅標志著沈陽工業供熱領域實現從傳統化石能源依賴向清潔低碳驅動的根本性轉變,更為北方工業城市探索低碳轉型路徑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范本。
政企聚首 共繪綠色合作藍圖

寶馬集團人力資源和員工關系董事霍思玫女士致辭
儀式致辭環節,與會嘉賓結合國際合作格局、產業升級需求及技術創新方向,系統闡釋項目的戰略價值與實踐意義。 呂志成在致辭中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必然方向,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大勢,汽車產業的綠色升級正是其中關鍵。他指出,此次投運的項目,是華晨寶馬與中國華能集團、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跨界協作的典范,為沈陽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提供了新抓手、樹立了新標桿。 寶馬集團人力資源和員工關系董事霍思玫女士從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視角指出,寶馬集團對參與這一里程碑式工程深感自豪,將結合責任與創新,繼續為實現全球與本地的資源保護目標作出長期貢獻。 中國華能集團東北分公司總經理杜東明聚焦央企擔當指出,華能通過協同攻堅為東北低碳轉型注入動能,后續將深化合作,助力遼寧建設清潔能源強省、服務東北振興。

協會名譽會長陳澤民董事長陳澤民致辭
協會名譽會長陳澤民董事長強調,該項目既是中深層地熱能技術規?;瘧玫某晒嵺`,也是企業深度融入東北振興戰略的重要起點,未來將推動技術向工業、農業、醫院、學校、交通樞紐、居民住宅等領域延伸,以技術創新護航能源安全,驅動老工業基地綠色轉型。
技術攻堅 構建清潔高效供熱全新范例
這一標桿工程的成功落地,既得益于中德企業的深度協同與政企各方的鼎力支持,更是跨領域合作的生動典范。作為項目核心參與方,各方立足自身優勢,形成了“理念引領+資源保障+技術支撐”的緊密合作閉環。其中,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數十年地熱能開發技術積淀,將自主研發的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技術轉化為項目核心驅動力,直接為關鍵技術落地與換熱效率提升提供了核心支撐。


華晨寶馬地熱能項目為動力總成工廠及第六代動力電池中心供熱
依托這一核心技術,項目深入地下2900米(相當于近10座埃菲爾鐵塔疊加的深度)開展地熱能采集,同時創新采用全程閉式循環系統取熱不取水,在高效獲取清潔熱源的同時,有效避免了地下水資源消耗與污染,最終構建起“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共生”的完整閉環體系。
生態賦能 引領北方工業轉型新方向
技術創新的價值,最終沉淀為扎實的生態效益。數據顯示,該項目在實現100%非化石能源供熱、覆蓋約58萬平方米供暖面積的基礎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8萬噸,相當于一輛汽車繞地球赤道行駛3000圈的碳排放量。這一成果不僅為沈陽筑牢“碧水藍天”生態屏障提供了堅實支撐,更打破了長期以來寒冷地區工業供熱依賴化石能源的固有認知,為北方工業城市破解“供暖與減排”矛盾提供了全新思路。
從關鍵技術突破到項目成功落地,從跨領域協同合作到生態效益釋放,華晨寶馬動力總成工廠綠色供熱項目的實踐,既是中德企業共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國工業領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動縮影。未來,隨著地熱能技術的持續深化與規?;瘧?,這一始于沈陽的綠色能源探索,將成為更多北方工業城市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為中德綠色合作深化、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及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