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不被居民們所理解和接受
山東濰坊市一直提倡供暖一戶一閥,實行熱計量收費,由居民先按照每平方25.6塊錢的標準提前交納供暖費,然后根據居民家中的實際熱流量計算,按照“多退少不補”的原則,在供暖季結束后為業主退費。但是,根據部分居民反映的情況,雖然供熱計費標準有據可循,但很多供暖企業在退費時卻顯得并不主動,往往都會采取將退費并入下個采暖季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并不被居民們所理解和接受。
居民:他說是不退,要轉到第二年,就轉到了去年交暖氣費的時候,今年又是這樣,這樣對不對?
對此供暖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的退費方式并沒有違反相關規定。根據規定,用戶如果有剩余熱費的話可以分兩種方式退,第一種是轉入下年度熱費,第二就是統計出來的費用退還給用戶。因為退費比較復雜,所以公司選擇轉入下一年度的方式:
負責人:我們公司實行計量收費的面積比較大,戶數比較多,退費過程比較繁瑣,你不可能只給他退個整的光留下個零頭,賬目上也不好處理,所以吧,統一轉入下年度采暖。
可消費者顯然并不同意供暖公司的做法,他認為,這樣一來,熱力公司等于是免費占用小區業主的資金長達幾個月時間。
居民:你一個人幾百塊錢,千把塊錢,但是一個小區集中起來就十幾萬,你無償占用業主的資金,也沒個說法?
面對雙方的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濰坊市燃氣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供暖退費并沒有嚴格規定必須執行哪一種方式。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矛盾,與目前的單純熱計量方式的弊端不無關系。
其實,這“退費難”只是供熱計量改革實施過程中的一個問題。現在北方北方采暖地區130多個地級市,出臺供熱計量收費辦法的只有40多個。誰在阻礙它的推廣?
戶計量仍然在鄭州舉步維艱
河南鄭州2007年開始試行分戶計量試點工作,2010年,鄭州市政府又相繼成立了供熱計量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鄭州市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實施意見》,還專門配備下發了《鄭州市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實施細則》。但筆者采訪發現,盡管有了專門的人力配置和充分的政策支持,可分戶計量仍然在鄭州舉步維艱,幾名鄭州市民說:
鄭州市民:供熱分戶計量表都好了,但是他沒有用;現在還是沿著去年,去年交多少錢今年還交多少錢,就這,又不分戶記表了。
對此,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新聞發言人孫曉泉回應:
孫曉泉:去年已經有幾個小區實行了,但是試點情況看,不是特別理想,分戶計量從我們這一塊政策上沒有任何障礙了,已經具備了。
從內部程序上也可以去實施,但是一些實際情況。建筑不節能啊,或者有些熱表他們過去裝的五花八門的,它沒有辦法實施。分戶計量有一些條件,必須是節能建筑,熱表鑒定,現在這個事還是操作過程中可能一些具體的問題。
除了硬件上的趨勢,利益考量更為重要。目前按照老的收費模式,不斷增加的新建建筑按面積熱價來收取費用,對于供熱企業來說省力又掙錢,假如按照計量收費,還要增加投入,加上退費環節,對于供熱企業來說不僅麻煩,還增加了成本。一位熱計量供暖專業技術人員透露:
技術人員:一個小區內的大部分熱用戶在上班離家之前關掉了家中的暖氣,直到晚上下班回家之后才打開。這期間,小區二次管網內本應流入居民家的大量熱水就無用武之地,而換熱站依然按照小區滿負荷用熱的最大功率進行運轉。這樣一來,大量的熱、電等能源做了無用功,白白浪費掉了。
專家建議,只有把城市集中供熱運營管理好,在保證舒適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這才是實現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否則單純的分戶供暖,只能淪落到“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