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了2012年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鶴壁市作為河南省唯一地級市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全國4個)介紹了該市的經驗和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宣傳動員。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建設、財政、發改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供熱計量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將熱計量列入市政府對各縣區年度考核目標。出臺了《推進供熱計量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供熱計量的原則、目標和推進措施。注重加強供熱計量改革的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媒體宣傳供熱計量工作的意義,組織有關單位人員赴先進市參觀學習,邀請專家授課,開展業務培訓,取得廣大群眾對供熱計量的理解支持。
二、完善政策措施,落實收費辦法。相繼出臺《關于對新區公共建筑實行熱計量改造的通知》、《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定了企業供熱計量技術標準體系,出臺優惠政策,形成切實可行、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針對改造資金難題,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里資金的同時,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予以補助,明確規定繳納房屋維修資金的用戶,可按規定程序申報一定比例的房屋維修資金作為熱計量改造資金補助。嚴格落實熱計量收費政策,2008年出臺了兩部制供熱計量收費文件,對熱計量用戶給予“多退少不補”熱價封頂政策,2010年出臺了換熱站總表計量價格,2011年將兩部制熱價從46調整為37,取消“多退少不補”優惠政策,真正實現用多少熱交多少費。
三、區分建筑類型,穩步推進實施。對不同類型建筑分類指導,采取針對性措施。
一是公共建筑強力推進熱計量。從2008年起,要求凡實施集中供熱的公用建筑必須全部安裝計量表及配套裝置,對于不按要求實施熱計量改造的公建單位,在現行供熱收費標準基礎上加收20%的熱費,加收的熱費作為政府熱計量改造資金。目前,全市所有公建換熱站全部加裝了熱計量總表。
二是新入網、新建建筑必須實行熱計量,新入網用戶必須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做到新建建筑不欠帳。對新建建筑供熱計量實施嚴格的閉合式管理模式,從設計、圖紙審查、施工到竣工驗收、供熱開口,嚴格按熱計量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否則不得進入下道程序。所有新建居民小區申請集中供熱入網時,一律實行分戶計量、按表收費。三是積極推進既有建筑節能熱計量改造。2006年—2011年累計投入節能專項資金8233萬元,完成既有建筑供熱計量改造236萬平方米,擴大了既有建筑熱計量覆蓋面。再經過2年努力,力爭2013年全面實現熱計量100%的目標,為全國熱計量改革探索路子。
四、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創新管理模式,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供熱企業作為推進熱計量改革的主力軍,在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下,
負責熱計量裝置的統一招標,統一安裝,統一驗收,統一管理,在供熱企業建立了熱計量表檢測服務中心,保障熱計量安裝和后續服務質量。
二是創新運營機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由供熱企業先行出資改造,用戶與供熱企業簽訂能源管理合同,供熱企業從用戶節省的熱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從而回收投資并實現贏利。成立了專業能源管理公司,積極探索和推行對換熱站及小區二次網進行精細化節能管理的模式。
三是創新管理手段,發展節能科技。組織供熱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建立供熱遠程監控平臺,在供熱監控指揮中心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對全市所有換熱站的遠程監測和數據采集,并可對局部地區和部分用戶實現遠程控制。根據供熱監測情況開展了熱量平衡調節,有效避免了熱源浪費與冷熱不均問題。四是創新監管辦法,推行能耗審計。投資230萬元,在全市建立了信息化建筑能耗監測網絡平臺,對重要公共建筑、住宅小區實現能耗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在全市開展公共機構節能活動,每年對各單位和小區的能耗情況進行統計,對于節能先進單位進行表彰,對于超出社會平均能耗20%的單位和小區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