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地域等諸多客觀條件,蕪湖并沒有城市集中供暖。畢竟南方冬季時間較短,如果供暖能耗大,也不經濟。但是記者注意到,一種新興、環保的集中供暖方式——地源熱泵技術正在蕪湖逐漸推廣開來。市住建委科技科負責人表示,該技術不產生任何污染,是各級政府推廣的城市供暖方式。
據了解,地源熱泵技術,就是冬季從土壤中吸取熱量來供暖,夏季從土壤中吸取冷量來供涼。地下深層具有恒溫特性,土壤保持在15攝氏度左右始終不變,地源熱泵就是通過熱泵系統將深層的冷、熱量提取并聚集在一起,然后以管道的形式分散給各取暖、涼空間。這就相當于在室內安裝一個中央空調,而且節能環保。冬季通常地源熱泵消耗1千瓦時的能量,用戶就可以得到4千瓦時以上的熱量。
溫暖的辦公室
“蕪湖的冷,不僅僅在室外,室內更冷。冬天在室外,好歹能蹭蹭陽光,在室內那才是真心冷。”這是最近網絡上的一個段子。說的是在蕪湖沒有集中供暖,室內如果沒有空調,往往非常陰冷。在蕪湖許多單位和家里,人們上班、生活都是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和室外毫無兩樣。
12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安徽省核工業勘查技術總院,卻體會到在蕪湖難得的“溫暖”。11樓的一間大辦公室里,人們脫去厚厚的外套,在房間內安靜地工作。房間內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是25攝氏度。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整幢大樓里,沒有一臺空調。
核勘總院的冬季取暖,就是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這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一整套地源熱泵設備,同時在地下挖了400多口井來分布管線。今年5月,核勘總院從老地址搬到了高新區的新大樓,依靠地源熱泵技術,在沒有一臺空調的情況下,整座十幾層高的大樓度過了一個涼夏,現在又迎來了一個暖冬。
目前核勘總院依靠地源熱泵技術,整座辦公樓、食堂等場所都實現了供暖。在機房,記者看到,水流經過管道從地下出來溫度已經達到十多度,再經過液壓技術處理,溫度提升到最高四十多度。這些熱量被送到大樓的各個角落,滿足二十多度的取暖綽綽有余。
核勘總院的工作人員驕傲地對記者說,整套地源熱泵設備,不燒煤,地下裝置也不直接與地下水接觸,不向外界排放廢氣、廢水、廢渣,是一種清潔能源。“在整個蕪湖,采用新興能源集中采暖,我們做出了表率。”
住宅推廣新技術難在哪?
坐在家里,手腳冰涼?洗完澡之后,瑟瑟發抖不敢出來?這是很多蕪湖家庭冬天的煩惱。雖說有空調,但是無法覆蓋到每一個房間和角落,而且電費也很貴,時常還舍不得開。
市住建委科技科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目前蕪湖城東的東方紅郡小區,也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這標志著這一項新技術,也開始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12月18日上午,記者走進了該小區業主黃先生的家。上午9點多,進入黃先生家里就感到陣陣暖意。溫度計顯示,他家的溫度是20度。家里的孩子沒有穿外套,一件薄薄的線衫套在身上,看上去很輕松自在。
開發企業方面介紹說,這些住宅都不需要空調即可實現四季恒溫。“不僅僅是空氣溫度高,通過地源熱泵系統,還有24小時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等。”由于節能環保,政府部門對于該小區推廣“科技住宅”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業人士介紹說,隨著地下水熱泵工程技術改進和規范化,地源熱泵工程存在著巨大的潛在的市場。地源熱泵作為一種有益環境、節約能源和經濟可行的建筑物供暖及制冷新技術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但我們也看到,在蕪湖,目前采用地源熱泵技術集中供暖的小區,也僅僅只有東方紅郡一家。這種優良的技術,為何無法在住宅領域大面積推廣?難度在哪?政府人士介紹說,從造價上來說,使用地源熱泵技術的住宅,建設成本要增加300元/㎡。“當前樓市環境下,房價每平方米增加300元很可能會影響到住宅的銷售,所以開發商并不熱衷。從老百姓的觀念來說,100㎡的房子,買房成本增加至少3萬元。雖說不用買空調了,后期電費也有節省,但是大多數人還是算不清這個短期賬和長期賬,不接受這種新型的集中供暖方式。”
新技術供暖的建筑越來越多
在蕪湖這樣的城市,目前來說,地源熱泵技術是比較適合的采暖方式。市住建委科技科負責人介紹說,政府對于采用地源熱泵技術的建筑,給予了一定的財政補貼,供電公司也對地源熱泵設備用電給予了優惠,以促進新技術的推廣。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近10個項目,總共30多萬㎡的建筑使用了地源熱泵供暖。公共建筑包括三山區的龍湖辦公樓,其采用了太陽能光伏光熱以及地源熱泵兩項新技術;除了上文所述的東方紅郡和核勘大樓,美的廚衛的辦公樓、廠房、食堂、職工宿舍等,全部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三山區和南陵縣的奇瑞重工也使用了這一新技術。
美的廚衛公司職工小蔣來自遼寧,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對于地源熱泵取暖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在企業無論是去上班,還是回宿舍,或者是在食堂吃飯,都感覺很暖和。哪怕外面再冷,走一會兒就能到溫暖的室內,所以今年冬天感覺很愜意。“跟我們東北老家過冬的感覺很像。”
除了地源熱泵技術,位于蕪湖城東的金融中心大樓,還采用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使得大樓空調用電,許多來自于清潔能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新型的供暖方式。在蕪湖這座城市,不斷創新,采用新技術供暖的建筑正越來越多。來源:大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