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熱涉及千家萬戶,是件民生大事。供熱節能是供熱生產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我國現階段供熱改革中的重要內容。
(1)熱源方面
· 鍋爐效率低
一般而言,燃煤鍋爐的效率為65%~75%。在鍋爐的運行過程中,存在設備組合匹配不合理,設計時估算的熱指標和水力預算偏大,沒有配置完善的節能控制設施等問題,從而造成的熱損失有2%~10%;此外,因為排煙溫度過高,造成的熱損失約有5%~10%;燃氣鍋爐運行時,其燃燒量調節的過量空氣系數偏高,致使效率降低,從而造成的熱損失約有1%~10%;管道保溫工作的缺失,造成的熱損失約有1%~2%。
· 供熱調節能力不足
集中供熱系統的總供熱參數不能隨氣候變化做出及時調整,這就造成了供熱初期和供熱末期的過度供熱,造成熱損失。這部分損失根據運行調節水平和系統規模的不同,一般占到總供熱量的3%~5%,甚至更多。
· 耗電量偏高
如果燃氣鍋爐、鼓(引)風機、水泵等用電設備不能隨采暖期各階段及每天的負荷變化做出適時調整,也會造成電能的大量消耗;此外,運行人員不懂鍋爐習性,運行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員工缺乏責任心,都會使熱損失增加。

(2)熱網方面
· 輸送效率低
造成輸送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網保溫差,管道散熱量大。
· 水力失衡,能耗增加
水力失衡使能耗增加的原因在于:由于水力失調,為解決末端不熱的問題必須加大總供熱量,而這一操作將導致近端過熱,即近熱遠冷,多耗能約10%~30%;由于水力失調,為解決末端不熱的問題,必須加大水泵總流量,以滿足末端用戶的需用壓頭,而這一操作將致使水泵耗電量增加,多耗電約30%~100%。
· 失水問題
供熱過程中損失多少水就必須補充多少水,但損失的是熱水,補充的卻是冷水,冷熱水的溫度差異必然導致供熱質量的下降。
(3)熱用戶方面
· 建筑結構
以房屋建筑結構而言,其造成的熱損失主要體現在:一是由于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差,造成大量熱損;二是由于樓內系統的水力失調(系統在設計時難免存在缺陷),帶來了水力垂直失調和水平失調的問題,從而加大了熱耗;三是由于散熱器和管徑的原始設計不當,如散熱器的設計偏大,管徑的設計過大或過小,直接影響節能效果;四是由于施工問題,如未按設計施工,給供熱運行埋下隱患。
· 人為因素
少部分熱用戶私自改接供熱管和設備,改裝散熱器和閥門,將會直接影響供熱系統的原有設置,增加熱耗。有的熱用戶接用供熱系統的熱水,會間接造成熱能的消耗。

(1)鍋爐的選擇
首先,應通過合理的計算確定鍋爐的設備容量,繪制負荷曲線圖進行分析。其次,應針對供應的煤種選擇爐型。若鍋爐爐型與燃用煤種不符,就會出現燃燒不完全、燃料結焦等問題。
(2)加裝煙氣回收裝置
燃煤鍋爐采用省煤器對煙氣的熱量加以回收,以達到節能的效果。通過加裝煙氣熱量回收裝置,可節省約3%~7%的熱能。其中,回水溫度越低,煙氣中的水蒸氣就越易冷凝,從熱回收裝置中得到的熱量就越多。
(3)提高供熱系統的運行參數
供熱系統的運行參數應接近供熱系統的設計參數。同時,應變“大流量、低溫差”的運行模式為“小流量、大溫差”的運行模式,減低煤耗、電耗和水耗。此外,在每棟建筑的熱入口安裝混水泵,通過調節混水比來調節樓內供水溫度,可增加循環水流量。
(4)有計劃地實現多熱源聯網運行
在多熱源聯網運行中,通過熱量平衡調度,使各個熱源運行鍋爐能在滿負荷狀態下運行。通過壓力平衡調度,使各個熱源承包一個固定的供熱區域,實現一對一的單熱源供熱。通過流量平衡調度,保證熱用戶所需的循環流量。
(5)選用防腐阻垢劑,降低系統失水率
采用防腐阻垢劑既能除垢也能防銹。它會在鋼管表面形成一層氧化膜,不但可以軟化水,還能防止氧腐蝕和二氧化碳腐蝕。同時,這種阻垢劑對人體無害,但是會使水帶有黑色,能方便有效地降低偷水現象。
(6)推廣分時段變室溫調節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可以進行分時段的變室溫調節。用戶可以使用分時變室溫控制器根據自己的需求設定白天晚上,周末節假日的室溫和運行時段。
(7)推廣計量收費供熱方式
計量收費的目的是消除冷熱不均帶來的熱損失,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熱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