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諾集團董事長李鴻恩,創業的時候已經38歲,卻在后來的幾十年中做成了兩件大事:先用5年時間將三馬難追網的網站研發,又用5年的時間讓中諾集團成為上市公司的夢,把“春秋大夢”做成了“春秋大業”。
總結幾十年的創業和管理歷程,李鴻恩稱,第一是要想明白,結合自己的優勢找準定位;第二就是要持之以恒,選定了目標就不要輕易放棄,想明白了就要不停地往前走。
看似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并不容易。如今,50歲的李鴻恩依然堅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早上六點多就從家里出來,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半夜還要工作兩個小時。
找準定位:不走尋常路
在創業之前,李鴻恩是一名處在上升期的國企高層。1993年,身為國企高層的主管,以幾臺電腦和幾張辦公桌,創辦了中諾,那個時候,他已經38歲。
而在選擇自己創辦之后,他選擇的切入點,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一本書的影響。李鴻恩常說一句話,就是“錢一半是賺的,一半是省的”。作為公司的最高領導,王正華自己也帶頭節省:他的辦公室面積不到10平方米,衣服一穿就是八到十年,出差從不坐頭等艙,住宿一般也只住三星級以下的酒店。
“我母親給了我最樸素的教育,并且一直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我,她的一些話如今成為了我的‘座右銘’,比如‘錢一半是賺的,一半是省的’。”李鴻恩說道,“同樣,中諾的錢也不僅是中諾人掙來的,也是省下來的,這對低成本千方百計地降成本形成競爭力表現得尤其重要。”
秉承自己的“省錢”哲學,在中諾集團成本節約方面,李鴻恩可謂下足了功夫。這也使得中諾集團的主營業務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62%,管理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50%,財務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60%,營銷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78%。
“跟著我一起干了二三十年的員工,長期也養成了這種習慣,雖然非常辛苦,但是也很有奔頭。”股權激勵分享財富
談到中諾集團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公司的CEO李總曾指出,除了最初有資金和客源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公司采用了全新的體制機制——將公司大部分股權分給了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和骨干員工,為這些關鍵人才發揮更大價值提供了保障。
在中諾股改時,李洪恩作為創始人,只給自己留了20%的股份,5%給了政府,65%分給了23位高管,10%分給了一些老員工。李鴻恩持股也只有30%,70%由高管和員工持有。
這樣的股權結構,也是中諾這家被稱為絕對“摳門”公司的員工干勁十足的一個重要原因,絕大部分在職干部認為,在中諾干活雖然辛苦,但有奔頭。
而對中諾的干部們來說,他們心中的“奔頭”隨著中諾集團上市的實現,變得越來越清晰。
“財富對我來說,后面多一個零還是少一個零也就這樣。錢給大家了,大家就會感到是企業的主人,這樣會對企業發展有很多好處。”李鴻恩說。當然要實現這一偉大夢想還需要很多的工作要我們去做,還有一個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我們去走。這里面有太大的空間要我們去夢想、去發掘,去逐步實現。一句話,有夢想就有希望;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我們將走向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來源: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