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龍’騰飛時你在看臺上,還是在技術保障區?”“現場觀看的人多不多?”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 A G600“鯤龍”水陸兩棲飛機首飛技術保障人員的李林,這幾天與同事見面被問及最多的話題就是“鯤龍”首飛。1月5日,記者見到了從“鯤龍”首飛現場回來不久的李林,聽他講述在珠海執行保障任務時的經歷。
寶雞人赴珠海參加“鯤龍”首飛
李林是航空工業陜西寶成航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人員,作為“鯤龍”飛機配套產品的廠家技術員,他參與研制、保障了“鯤龍”飛機的首飛,也成為親臨現場目擊“鯤龍展翅”的寶雞人。
去年11月28日,李林再一次來到“鯤龍”飛機研制地廣東珠海。看著總裝車間里藍白相間的“鯤龍”,李林心里有一種與朋友重逢的親切感。是啊,參與研制的幾年里,為了相關的配套產品,李林與同事不知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終將技術先進、質量優良的配套產品裝上了“鯤龍”。
簡單的工作銜接后,李林一頭扎進了“鯤龍”首飛前的綜合檢測之中。為了確保首飛成功,李林將本公司的配套產品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反復測試。上月22日下午,首飛總指揮興奮地告訴所有技術保障人員:經綜合測試,“鯤龍”達到首飛狀態,各參研單位不得再接觸飛機,飛機狀態全部凍結,23日全員“放假一天”。
23日,待在賓館的李林雖說對自己參研、調試的配套產品非常有信心,但想到第二天的首飛還是坐臥不寧,把配套產品的技術參數看了一遍又一遍……
“鯤龍”首飛成功,他激動得哭了
2017年12月24日凌晨5時,李林洗漱完畢守在賓館大廳,準備到試飛現場做最后的檢測。7時,李林乘車趕到試飛現場,與其他參與研制的技術保障人員做完最后檢測后,“鯤龍”做了地面滑行。
9時39分,“鯤龍”再次啟動、滑行、機頭拉起……一架藍白相間的飛機直沖云霄。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 A G600在廣東珠海金灣機場成功首飛。
瞬間,珠海金灣機場歡騰了起來,現場觀看首飛的一萬多人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盡情地歡呼著;而在技術保障區觀看首飛的李林卻激動得流下了眼淚,那是付出之后的收獲……
2009年6月, A G600飛機正式立項,全國20個省市、150多家單位、十余所高校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研制,直到“鯤龍”成功首飛。
救援、滅火、運輸,多面手的“鯤龍”
A G600“鯤龍”飛機是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改裝成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等用途的可能性和靈活性。
通過系列化發展和改進改型,A G600飛機還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加改裝必要的設備,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需要,以及為“一帶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