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熱量表的研發能力、生產工藝與國外相比雖有差距,但不是制約其發展的唯一的因素,我認為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確乏應用經驗,缺少發現在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和出現問題如何解決。道理很簡單,不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就不會拿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因此本人借此機會想就熱量表在工程應用中的一些問題與各位專家同行一起研討,需要說明的是,這僅限于我及我公司有關人員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我國所有同行的意見,也不能代表國內所有熱量表的現狀,如果說這些問題也表現在您的熱量表上,那純屬巧合,絕無針對某個品牌之意,只所以在此場合通過這種方式與大家一起探討,旨在給熱量表的研發企業、生產企業提供一些參考,使我們的企業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在設計生產中杜絕和避免再次發生這些問題,少走我們已經走過的彎路。
熱量表流量計與熱水表
熱量表的流量計與熱水表有相通之處,基本上都是采用葉輪體積流量計量原理,但因其用途必竟不同,所以存在著很多本質差別。
熱水表一般工作特征是間斷式、時間短,水中無雜質、少結垢、PH值呈中性且相對穩定、工作溫度低、測量精度要求不高;而熱量表流量計則不同,要求 連續長時間工作、介質中雜質多、結垢嚴重、PH值不盡相同、工作溫度高、測量精度要求高。在我國的第一代熱量表中,有許多流量計采用了熱水表,這是一種簡單的、過渡性積累經驗的方案,是一種欠妥當的模式。至于有的廠家用水表來改裝那是更欠妥的做法。這種熱量表葉輪軸尖耐磨損能力差,使用壽命短,輕者測量精度下降,重者完全喪失測量功能,還有的因密封圈材料選擇欠佳和密封結構不合理,在冷、熱交變溫度較高、PH值不穩定的特定環境中,密封圈過早老化,導致流量計泄漏,這些都是無法容忍的致命缺陷,所以熱量表的流量計必需要有針對性特別設計。
流量計信號采集方面
在普通冷水表行業,面對廣大用戶,在滿足應用的前提下,會盡可能采用經濟實用的器件。所以,在發訊水表中多數采用干簧管技術。在水表的這種工作條件下,磁鋼在常溫下的退磁現象緩慢,干簧管通常有多達100萬次的接觸壽命,完全能滿足發訊水表的要求,加之干簧管的零功耗特性,所以說在水表上它無疑是一個最佳選擇。但是在熱量表這個溫度高、長期連續相對苛刻的工作條件下,選用這種方案顯得有點欠妥。我們都在努力尋求新的發訊方法,有的用霍爾器件、有的用培根傳感器,有的推出了可商品化的、工作可靠的無磁電渦流測試技術?;魻柤夹g和培根傳感器,筆者用的少,在此不作評價,而無磁微功耗電渦流技術的應用,可能標志著新一代熱量表時代的到來。它完美解決了干簧管抖動、易疲勞、壽命短的缺陷,功耗極低,應該說是在發訊上的一個進步。
單流束與多流束
單流束表在水表中應用非常普遍,它結構簡單,生產容易,加工難度小。多流束表,對流體的撓動不敏感,使用中對前后直管段無特殊要求,測量精度容易保證;另外它起動流速小,以常見的DN15的表為例,單流束表的標準起動流束為27升/小時,而多流束表通常可做到8升/小時,國內已經有企業做到了4升/小時,國外最好的表已經是可以做到3升/小時的水平了。由此看來無可爭議,單流束表用在水表中是不錯的選擇。而多流束表用于熱量表的流量計量是有較強的優勢。因此可以說,為了提高測量精度,提高流量計量的靈敏度,為了能適應多種安裝方式,也為了能提高流量計的使用壽命,花費點代價做多流束表是值得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必竟熱量表不是熱水表,增加的成本也不是很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所以我認為多流束流量計是目前熱量表中流量計量的最佳選擇。
流量計的可維修性
我國經濟尚欠發達,將熱量表設計為不可維修在有些用戶看來是不能接受的,我們前面已經提到,熱量表流量計的工作環境決定了它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結垢現象,雖說表前裝有過濾器,但過濾器只能過濾已經存在的固態顆粒,無法避免和阻止結垢現象的產生,目前所能做的只能是在結垢產生后及時清理,另外熱量表流量計在工作幾年后,葉輪軸不可避免的會磨損,因葉輪的磨損而更換整個流量計或者是更換整個熱量表是很難讓客戶接受的,為此我認為熱量表流量計的設計要考慮可維修性,雖然不需要維修到某個零件,但是維修到葉輪部件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會給用戶合理節約不必要的開資,這就是為什么最近有這類熱量表一面世,而立即受到用戶廣泛認同與贊賞的主要原因。
關于積分儀
積分儀是熱量表的又一關鍵部件,它將流量計的流量信號和供、回水溫差信號經過一系列積分運算、補償、數據處理、記錄、分類管理,我國的熱量表設計標準中列出了至少提供幾種基本數據,但如果僅滿足這點基本要求,在實際應用中還顯得有點不足,它還應該對供暖質量進行評價,非法用戶的作弊行為進行監控記錄,對熱量表自身工作狀態提供足夠的信息,對累積的熱量和總流量還要進行分段記錄,這樣才能真正給多種用戶使用熱量表提供真正的方便。這種熱量表在市場上已經有商品化產品供應,它不僅能提供遠遠超過標準中所要求的基本數據,而且將多達幾十個數據按不同的特性進行分類,提供足夠方便的查詢方式。是一款真正提供足夠夠信息的熱量表。
積分儀的密封也很關鍵。熱量表的工作環境多數是在管道井中,跑、冒、滴、漏時有發生;在開始或結束供暖的非穩定供暖季節里,熱量表會工作在供/停反復交變“呼吸”狀態,這時極易在密封不好的積分儀殼內積存濕度過高的水蒸汽,這些有害的水蒸汽將嚴重影響熱量表的正常工作,甚至使熱量表徹底失去功能。密封性往往被熱量表廠家所忽視,我國的熱量表標準中,對此項要求也比較寬松,所以僅僅滿足熱量表的標準,沒有超標準地特別設計,也就不能完全適應惡劣環境的特殊要求。
微處理器“死機”也是時常出現的故障之一,熱量表設計中必需考慮“死機”會帶來的一些后果,必需有效避免出現“死機”現象,為此有些廠家對此采取了一些借施,經考驗行之有效,避免了因“死機”給管理者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
熱量表的安裝
一般上說,出于對有利于熱量表的長期使用,熱量表出廠默認安裝在回水管上,這是符合國際標準的。但在有些地區,供暖水的被盜現象很嚴重,為了避免失水而不失熱費,所以有的廠家應用戶需要把熱量表裝在供水回路上,這也無可厚非,但不可作為一種出廠標準出現,因為這樣容易混淆一些概念,在用戶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我認為全國還是要統一概念,即:在用戶沒有提出特別要求的情況下,默認的熱量表出廠時設定應該在回水回路上,對客戶要求裝在供水回路上的可以作為特例處理,不能作為標準推薦。
熱量表的信號遠傳
熱量表信號遠傳有多種方式,在歐洲多數采用M-BUS總線,M-BUS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在中國,M-BUS尚沒有被廠家首選,廠家提供不同的遠傳方式,非常隨意靈活,但是太靈活會缺乏標準化,非標化的產品很難適應整個市場、整個社會的需要,加之還有用戶會提出用脈沖信號遠傳的要求,這是因為多數樓宇在智能化方面想將熱量表與水表、電表、燃氣表共用一套信號遠傳裝置,以避免重復投資,這種要求應該是符合情理的,但是熱量表又不同于其它三表,必竟它具有很多參數需要處理,如果不通過總線協議的方式很難實現將所有信息遠傳給控制室,為此我提議是否盡快制訂熱量表信號遠傳標準,否則會越來越混亂。
插卡的卡式熱量表
熱量表是提供采暖收費依據的計量器具,有的廠家把熱量計量與控制收費強行捆綁是否合適,有待商討。國外并未推崇卡式表,并不是他們的技術落后,我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三點:一是消費觀念的不同。在國外,服務性企業,強行要用戶先付費后得到服務是剝奪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法律不允許;而在中國,有的供暖企業并沒有把自己視為服務者,不會首先考慮用戶利益,只為保證自身利益,強行采取先交費后消費,這為生產卡式表提供了一些市場。第二是出發點不同,在歐洲熱量表僅作為熱量收費的一個依據,并不是控制收費的工具;但在中國,有的管理者安裝熱量表就是為了控制收費。第三是卡式表自身存在先天性問題,性能不夠穩定,防攻擊能力弱,執行機構易失靈等。在歐洲,認為不成熟的產品是不允許進入市場的,否則法律的無情將會使供應商非常難堪,而在我國,好象這一點并未有人來管,只要有人要商家能掙錢就生產,后面將會有什么后果就不去管了,這是不負責的態度。其實作為管理者應該知道,一旦您提供的熱量表被人攻擊,那么您的客戶就可能成為合法的盜熱者。這在卡式電表、卡式水表中頻頻發生,因此我認為熱量表的發展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務實的、簡單的能圓滿達到目的才是最好的,把計量和控制收費分為兩個范疇,其實控制收費是很簡單的事情,經濟好用的鎖閉閥或是通過遠傳系統來控制收費就是很好的選擇,而那不務實,一味追求高技術、高賣點以盈利為目的時尚行為我認為還是不作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