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量值計算基礎——熱焓值與K系數的關系
熱量表測量的原理是:在熱交換系統中安裝熱量表,當水流經系統時,根據流量傳感器給出的流量和配對溫度傳感器給出的供、回水溫度,以及水流經的時間,通過計算器計算并顯示該系統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其基本原理為公式(1)
此式的物理意義是:在一個以水為載體的熱交換系統中,熱量是熱交換系統的進水與回水的熱焓量變化在時間t期間的積分。它確定了所有熱量表的結構組成依據:進、回水溫度測量設計,載體流量測量設計和依此公式的積分計算儀的設計。
熱焓量取決于水的溫度、壓力和比熱容。一個熱量表可以測得的原始物理量是水的溫度和流量。而現在所有的熱量表采用的流量計都是體積流量而不是質量流量,況且,水的比重又因溫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一定要進行修正。當流量計測得的一段時間內熱載體水的體積流量為Vi對應的密度為pi,進水的比熱焓值為hf,回水的比熱焓值為hr時,上式可寫為:
此式說明:無論是在進水還是在回水測得體積流量,只要按照其對應的密度和比熱焓值之差來計算,都可以得出熱量值。當采用體積流量計算時,也可采用公式(6)計算該系統釋放或吸收的熱量。
顯然:K系數值取決于熱量表的體積流量計是安裝在進水(f)還是在回水(r)的系統中。即使在同一溫差條件下,也必須研究體積流量計的安裝位置。
迄今為止,我們所見到的歐洲先進水平的熱量表產品及設計方面的報導,都是采用K系數的修正來保證其精度的。我們計算了分別將流量計安裝在進水和回水系統條件下的K系數。計算結果表明:同樣在進水溫度為70℃,回水溫度為30℃,壓力為16bar的條件下,流量計安裝在回水系統時,K=1.156462(《歐洲標準EN1434》中給出的計算結果為1.1565),而安裝在進水系統時,K=1.135530, 相差已接近2%:(1.156462-1.135530)/1.156462=1.8%。如果進水溫度為130℃,回水溫度為70℃,此相差可達到4.4%:(1.145789-1.095315)/1.145789=4.4%,顯然超過允許誤差。因此,即便是歐洲現在最先進的熱量表,因為是采用K系數來修正,熱量表的安裝位置規定在回水管上,就不能改裝在進水管上。而且,不能直接同時用于供冷(吸熱)量的計量。流量計和測溫傳感器的安裝位置(進水或是回水管上),都被嚴格的規定。
應該說明:式<5>中νi、hf或 hr都是溫度的函數,其數值都可以從國際標準確認的數據表中查出或計算出來。而這些數據,原本是K系數計算的原始依據。因此,按照公式<5>設計的積分儀的計算精度,絕不會低于以K系數為依據的積分儀。而按照式<5>設計的積分計算器,可以無需確定流量計是安裝在供水管上,還是在回水管上,只要與其測溫傳感器對應,就可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性。
以上分析的結論是:
1.熱量表設計中,熱量值必須根據熱交換系統內水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密度(或比容)和熱焓值進行補償、計算。一個熱量表量值的計算精確性,其實取決于對密度和熱焓值的分度和取值的精細程度。
2.《歐洲熱量表標準》介紹采用的K系數補償方法,有其科學性、合理性。但不是最完美和先進的計算方法。
3.采用不同溫度(或壓力)下比熱焓值和密度(或比容)直接計算出熱量值,理論上較K系數補償更為直接、明確,而且在實用上有其優越性。我國《熱量表標準》(建設部行業標準報批稿),采用了這種方式描述,既與歐洲標準一致,又給熱量表國產化時,比歐洲現行產品設計更為合理、適用,提供了依據。
2,熱量表結構和相關技術
流量計
流量計用來測量流經換熱系統的熱水流量。流量計一般以開關脈沖的方式向積分儀提供流量信息,該方式可以通過磁性傳動或非磁性傳動兩種方法實現。可用于熱量表的流量計包括幾種機械式流量計、超聲波式流量計、電磁式流量計以及渦街式流量計等等,可區別不同情況選用。都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或國際規程和歐洲標準的要求。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已獲得歐洲共同體型式認證,而且被世界上80%以上的戶用熱量表采用的,仍還是機械式流量計。在工業技術發達的國家,如德國和法國,機械流量計的比例高達90%。1998年曾有統計,在過去10年里,全世界安裝使用機械流量計的熱量表約為1200萬只,而超聲波和電磁式流量計的熱量表只有約10萬只。原因是機械式流量計這種流量傳感方式被認為可以無需外部電源供電即可完成流量信號的傳遞,另外機械式流量計還具有啟動流速比較低、壓損小、量程比大、安裝拆卸維護方便,特別是價格低廉等優點。
熱量表流量計的工作條件遠不同于一般居民生活用水,選用機械式流量計不能簡單地用冷水表改裝,或用一般生活用熱水表代用。安裝使用時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考慮到國情,戶用熱量表的流量計可能要求安裝在進水管道上。因此其工作溫度應是在95℃以上(歐洲戶用表工作溫度一般是90℃)。
2.機械流量計的旋翼或螺翼的轉動軸和軸承,必須采用硬質合金和寶石制作。
3.建議采用無磁、感應式的流量信號傳感器;以避免鐵銹鐵屑吸附、阻塞導致流量計失效損壞。
4.流量計前方須配置可過濾并排除鐵屑、鐵渣的過濾器。
非機械式的流量計,如超聲波流量計具有精度較高,不需要在管道中設置活動部件,動態范圍寬,量程大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大管徑和變流量系統,但價格昂貴。尤其是對水質的適用性,超聲波流量計由于管道中無阻礙元件,不會發生阻塞失效的問題。但認為使用超聲波流量計就是熱量表流量計的唯一最佳技術方案和發展方向,而且將會全面取代機械式流量計,這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實驗和應用比較。
筆者以為比較切合實際的建議是:對于戶用熱量表流量計(管道口徑為:DN15—32 mm),最好是采用無磁傳感的機械式單束或多束旋翼流量計,流量計前方必須配置可過濾并排除鐵銹渣、鐵屑的過濾器;或者采用超聲波流量計。而對于建筑采暖入口熱量表流量計(中等口徑,DN40—200mm)宜采用非機械式的流量計,如超聲波流量計;也可以采用機械式水平或垂直螺翼流量計,并配置過濾器。熱源熱量表(大口徑,DN200—400mm以上)宜采用超聲波流量計。
測溫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能隨溫度的變化產生對應的不同電阻值的電信號,提供積分儀再測量出其電阻值,并根據由相應的國際標準規定的公式計算后,即可得出溫度測量值。熱量表的測溫傳感器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鉑電阻測溫傳感器,而且供,回水口的兩只測溫傳感器需要進行精確的配對,才能符合精度要求。同樣依照標準的要求,測溫傳感器作為常年浸沒在熱水管道中工作的元器件,必須用合格的材料制造,具有導熱性,并能夠抗拒各種腐蝕和載熱流體及包含雜質的磨損。
《熱量表歐洲標準》第二部分的“對設計的要求”中第三條明確規定了:
“作為熱量表的部件,溫度傳感器必須采用鉑電阻作為測溫元件,并且配對使用”。所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熱量表,一律采用了符合國際標準IEC751的鉑電阻元件制造測溫傳感器。盡管一般說來,鉑電阻比起半導體熱敏電阻、半導體PN結等測溫元件價格昂貴。但只有采用鉑電阻,而且對出、入水口的兩只測溫傳感器進行精確的配對才能保證符合熱量表的精度要求。近年來,這一點已日益被大多數從事熱量表國產化的科技人員認同。但還應提請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國外產品戶用熱量表采用的大多是Pt100或Pt500型鉑電阻,事實上,由于激光加工等新技術的發展,Pt1000鉑薄膜電阻的制造成本,并不需要比Pt100或Pt500增加許多。現在,就國際范圍而言,正是我們國產化設計提出的要求,促進了Pt1000在熱量表中的廣泛應用。這意味著:在相同的電流偏置下,信號電壓增加了2-10倍,而相同電纜的導線電阻可能引起的誤差,減小到0.1%至0.2%以下。換句話說:采用Pt1000不僅提高了熱量表的精度,而且為熱量表的安裝(供、回水管道相距較遠時),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2.測溫傳感器作為常年浸沒在熱水管道中工作的元件,必須用好的材料制造,以能夠抗拒各種腐蝕和載熱流體及包含雜質的磨損。正如《熱量表歐洲標準》中規定的,“直接插入探頭的插入套管和溫度探頭保護管必須用足夠堅固和耐磨的材料來制做,這種材料還須要有適當的導熱率。相關的《歐洲標準EN1083-3》注明:“X6CrNiMoTi17-12-2可以作適合的材料”。注意這里的不銹鋼套管材料并不是國內常用的“1Cr18Ni9Ti”。還有鉑元件裝入保護管時的填充材料、引線方法、封焊加工等特殊工藝,都有極嚴格的要求。從生產鉑電阻元件到加工制作成熱量表的測溫探頭,還要做大量的工作。
3.按照歐洲和我國標準的規定,熱量表使用的鉑電阻測溫元件制成測溫探頭后,不僅每一只溫度傳感器設計制作的套管材料、結構,溫度偏差應不超過0.1℃——這本身要求制造商能測量保證;而且溫度傳感器必須進行配對。配對時要在三個溫度點上進行測量(溫度傳感器的測點必須在以下溫度范圍上選三個檢測點,其高、中、低應均布選擇:5±3℃、40±5℃、70±5℃、90±5℃、130±5℃、160±5℃)。配對溫度傳感器的誤差限應滿足標準的規定。這就要求制造商應有一個配有精確測量儀器系列而且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測試工藝流程。在大批生產中對每一個探頭測量的數據儲存、計算,再選配出來。顯然,這套測試選配系統較之制造系統需要有更大的投資和更高的技術要求。
熱量積分計算顯示器
熱量積分計算顯示器接收流量和溫度信號,并承擔計算、顯示、儲存和通訊的功能。應能計算、顯示和儲存如下數量值:供回水溫度、供回水溫差、瞬時流量、累計流量、累計熱量和熱量表的運行時間。熱量表的積分計算顯示器采用微處理器技術。微處理器具有的運算和數據貯存等功能,可以根據溫度和流量的變化,即使是較小的變化,也能按照設計的查表和運算功能,做出熱量的準確計算來。
《熱量表》的標準規定了計算器誤差限
式中Δt 是最小溫差的下限值,在此溫差下,熱量表準確度不得超過誤差限。《熱量表標準》中同樣對熱量表應能測量的進、回水口溫差也規定了:戶用熱量表積分計算器的精度應達到0.5%,而最小可測量的進、回水口溫差應為3℃以下。
積分計算器是整個熱量表的核心。目前,美國TI公司的MSP430系列單片機(如MSP430P325),因其低功耗、內部集成了恒流源和6個14位的A/D轉換器及液晶控制器等一系列優點,可以很方便地實現電阻性溫度傳感器的電阻及其變化的檢測而取得溫度值。正在被國內外熱量表的設計者廣泛采用。值得提出:在相關的設計中,不僅要注意應有依據標準公式的非線性修正的軟件設計,還要注意提取熱電阻電壓信號的恒流源會隨電源電壓波動而波動,并受電阻精度和熱穩定性的影響。應該有針對電池電壓會隨時間變化的補償方法和選取優質的電阻元件。忽略這些因素精度就很難保證。
3,熱分配表
熱分配表包括蒸發式熱分配表和電子式熱分配表。蒸發式熱分配表安裝在每個散熱器上,它計量的不是水的熱量也不是熱水流量,而是從散熱器散出的熱量。蒸發式熱分配表由安裝在散熱器上的熱導體塊、裝有蒸發液體的玻璃管以及在本體上的刻度組成。典型的是熱分配表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入戶讀數,并更換玻璃管。散熱器散出的熱量與熱分配表液體的蒸發量成正比。電子式熱分配表是將蒸發式熱分配表的玻璃管由電池驅動的積算儀(接受溫度傳感器的信號)替代。近年來,在歐洲, 蒸發式熱分配表正逐步被更有利于環保的電子式熱分配表所取代。電子式分配表有很多優點,如不計量沒有使用的散熱器的熱量(蒸發式會有這種情況),顯示唯一的值;但其投資是蒸發式熱分配表的幾倍。就像熱量表一樣,電子式熱分配表也可以進行遠程讀數,這樣就消除了入戶讀數的麻煩。兩種熱分配表在測定每戶最終熱耗時,其結算結果相似。熱分配表通常要根據每個國家的相關供熱成本規定進行認可,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如在歐洲電子式采用EN 834,蒸發式采用EN 835)進行檢測。我國現在還沒有制定熱分配表的國家標準。
熱量表測量的原理是:在熱交換系統中安裝熱量表,當水流經系統時,根據流量傳感器給出的流量和配對溫度傳感器給出的供、回水溫度,以及水流經的時間,通過計算器計算并顯示該系統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其基本原理為公式(1)
此式的物理意義是:在一個以水為載體的熱交換系統中,熱量是熱交換系統的進水與回水的熱焓量變化在時間t期間的積分。它確定了所有熱量表的結構組成依據:進、回水溫度測量設計,載體流量測量設計和依此公式的積分計算儀的設計。
熱焓量取決于水的溫度、壓力和比熱容。一個熱量表可以測得的原始物理量是水的溫度和流量。而現在所有的熱量表采用的流量計都是體積流量而不是質量流量,況且,水的比重又因溫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一定要進行修正。當流量計測得的一段時間內熱載體水的體積流量為Vi對應的密度為pi,進水的比熱焓值為hf,回水的比熱焓值為hr時,上式可寫為:
此式說明:無論是在進水還是在回水測得體積流量,只要按照其對應的密度和比熱焓值之差來計算,都可以得出熱量值。當采用體積流量計算時,也可采用公式(6)計算該系統釋放或吸收的熱量。
顯然:K系數值取決于熱量表的體積流量計是安裝在進水(f)還是在回水(r)的系統中。即使在同一溫差條件下,也必須研究體積流量計的安裝位置。
迄今為止,我們所見到的歐洲先進水平的熱量表產品及設計方面的報導,都是采用K系數的修正來保證其精度的。我們計算了分別將流量計安裝在進水和回水系統條件下的K系數。計算結果表明:同樣在進水溫度為70℃,回水溫度為30℃,壓力為16bar的條件下,流量計安裝在回水系統時,K=1.156462(《歐洲標準EN1434》中給出的計算結果為1.1565),而安裝在進水系統時,K=1.135530, 相差已接近2%:(1.156462-1.135530)/1.156462=1.8%。如果進水溫度為130℃,回水溫度為70℃,此相差可達到4.4%:(1.145789-1.095315)/1.145789=4.4%,顯然超過允許誤差。因此,即便是歐洲現在最先進的熱量表,因為是采用K系數來修正,熱量表的安裝位置規定在回水管上,就不能改裝在進水管上。而且,不能直接同時用于供冷(吸熱)量的計量。流量計和測溫傳感器的安裝位置(進水或是回水管上),都被嚴格的規定。
應該說明:式<5>中νi、hf或 hr都是溫度的函數,其數值都可以從國際標準確認的數據表中查出或計算出來。而這些數據,原本是K系數計算的原始依據。因此,按照公式<5>設計的積分儀的計算精度,絕不會低于以K系數為依據的積分儀。而按照式<5>設計的積分計算器,可以無需確定流量計是安裝在供水管上,還是在回水管上,只要與其測溫傳感器對應,就可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性。
以上分析的結論是:
1.熱量表設計中,熱量值必須根據熱交換系統內水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密度(或比容)和熱焓值進行補償、計算。一個熱量表量值的計算精確性,其實取決于對密度和熱焓值的分度和取值的精細程度。
2.《歐洲熱量表標準》介紹采用的K系數補償方法,有其科學性、合理性。但不是最完美和先進的計算方法。
3.采用不同溫度(或壓力)下比熱焓值和密度(或比容)直接計算出熱量值,理論上較K系數補償更為直接、明確,而且在實用上有其優越性。我國《熱量表標準》(建設部行業標準報批稿),采用了這種方式描述,既與歐洲標準一致,又給熱量表國產化時,比歐洲現行產品設計更為合理、適用,提供了依據。
2,熱量表結構和相關技術
流量計
流量計用來測量流經換熱系統的熱水流量。流量計一般以開關脈沖的方式向積分儀提供流量信息,該方式可以通過磁性傳動或非磁性傳動兩種方法實現。可用于熱量表的流量計包括幾種機械式流量計、超聲波式流量計、電磁式流量計以及渦街式流量計等等,可區別不同情況選用。都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或國際規程和歐洲標準的要求。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已獲得歐洲共同體型式認證,而且被世界上80%以上的戶用熱量表采用的,仍還是機械式流量計。在工業技術發達的國家,如德國和法國,機械流量計的比例高達90%。1998年曾有統計,在過去10年里,全世界安裝使用機械流量計的熱量表約為1200萬只,而超聲波和電磁式流量計的熱量表只有約10萬只。原因是機械式流量計這種流量傳感方式被認為可以無需外部電源供電即可完成流量信號的傳遞,另外機械式流量計還具有啟動流速比較低、壓損小、量程比大、安裝拆卸維護方便,特別是價格低廉等優點。
熱量表流量計的工作條件遠不同于一般居民生活用水,選用機械式流量計不能簡單地用冷水表改裝,或用一般生活用熱水表代用。安裝使用時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考慮到國情,戶用熱量表的流量計可能要求安裝在進水管道上。因此其工作溫度應是在95℃以上(歐洲戶用表工作溫度一般是90℃)。
2.機械流量計的旋翼或螺翼的轉動軸和軸承,必須采用硬質合金和寶石制作。
3.建議采用無磁、感應式的流量信號傳感器;以避免鐵銹鐵屑吸附、阻塞導致流量計失效損壞。
4.流量計前方須配置可過濾并排除鐵屑、鐵渣的過濾器。
非機械式的流量計,如超聲波流量計具有精度較高,不需要在管道中設置活動部件,動態范圍寬,量程大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大管徑和變流量系統,但價格昂貴。尤其是對水質的適用性,超聲波流量計由于管道中無阻礙元件,不會發生阻塞失效的問題。但認為使用超聲波流量計就是熱量表流量計的唯一最佳技術方案和發展方向,而且將會全面取代機械式流量計,這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實驗和應用比較。
筆者以為比較切合實際的建議是:對于戶用熱量表流量計(管道口徑為:DN15—32 mm),最好是采用無磁傳感的機械式單束或多束旋翼流量計,流量計前方必須配置可過濾并排除鐵銹渣、鐵屑的過濾器;或者采用超聲波流量計。而對于建筑采暖入口熱量表流量計(中等口徑,DN40—200mm)宜采用非機械式的流量計,如超聲波流量計;也可以采用機械式水平或垂直螺翼流量計,并配置過濾器。熱源熱量表(大口徑,DN200—400mm以上)宜采用超聲波流量計。
測溫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能隨溫度的變化產生對應的不同電阻值的電信號,提供積分儀再測量出其電阻值,并根據由相應的國際標準規定的公式計算后,即可得出溫度測量值。熱量表的測溫傳感器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鉑電阻測溫傳感器,而且供,回水口的兩只測溫傳感器需要進行精確的配對,才能符合精度要求。同樣依照標準的要求,測溫傳感器作為常年浸沒在熱水管道中工作的元器件,必須用合格的材料制造,具有導熱性,并能夠抗拒各種腐蝕和載熱流體及包含雜質的磨損。
《熱量表歐洲標準》第二部分的“對設計的要求”中第三條明確規定了:
“作為熱量表的部件,溫度傳感器必須采用鉑電阻作為測溫元件,并且配對使用”。所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熱量表,一律采用了符合國際標準IEC751的鉑電阻元件制造測溫傳感器。盡管一般說來,鉑電阻比起半導體熱敏電阻、半導體PN結等測溫元件價格昂貴。但只有采用鉑電阻,而且對出、入水口的兩只測溫傳感器進行精確的配對才能保證符合熱量表的精度要求。近年來,這一點已日益被大多數從事熱量表國產化的科技人員認同。但還應提請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國外產品戶用熱量表采用的大多是Pt100或Pt500型鉑電阻,事實上,由于激光加工等新技術的發展,Pt1000鉑薄膜電阻的制造成本,并不需要比Pt100或Pt500增加許多。現在,就國際范圍而言,正是我們國產化設計提出的要求,促進了Pt1000在熱量表中的廣泛應用。這意味著:在相同的電流偏置下,信號電壓增加了2-10倍,而相同電纜的導線電阻可能引起的誤差,減小到0.1%至0.2%以下。換句話說:采用Pt1000不僅提高了熱量表的精度,而且為熱量表的安裝(供、回水管道相距較遠時),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2.測溫傳感器作為常年浸沒在熱水管道中工作的元件,必須用好的材料制造,以能夠抗拒各種腐蝕和載熱流體及包含雜質的磨損。正如《熱量表歐洲標準》中規定的,“直接插入探頭的插入套管和溫度探頭保護管必須用足夠堅固和耐磨的材料來制做,這種材料還須要有適當的導熱率。相關的《歐洲標準EN1083-3》注明:“X6CrNiMoTi17-12-2可以作適合的材料”。注意這里的不銹鋼套管材料并不是國內常用的“1Cr18Ni9Ti”。還有鉑元件裝入保護管時的填充材料、引線方法、封焊加工等特殊工藝,都有極嚴格的要求。從生產鉑電阻元件到加工制作成熱量表的測溫探頭,還要做大量的工作。
3.按照歐洲和我國標準的規定,熱量表使用的鉑電阻測溫元件制成測溫探頭后,不僅每一只溫度傳感器設計制作的套管材料、結構,溫度偏差應不超過0.1℃——這本身要求制造商能測量保證;而且溫度傳感器必須進行配對。配對時要在三個溫度點上進行測量(溫度傳感器的測點必須在以下溫度范圍上選三個檢測點,其高、中、低應均布選擇:5±3℃、40±5℃、70±5℃、90±5℃、130±5℃、160±5℃)。配對溫度傳感器的誤差限應滿足標準的規定。這就要求制造商應有一個配有精確測量儀器系列而且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測試工藝流程。在大批生產中對每一個探頭測量的數據儲存、計算,再選配出來。顯然,這套測試選配系統較之制造系統需要有更大的投資和更高的技術要求。
熱量積分計算顯示器
熱量積分計算顯示器接收流量和溫度信號,并承擔計算、顯示、儲存和通訊的功能。應能計算、顯示和儲存如下數量值:供回水溫度、供回水溫差、瞬時流量、累計流量、累計熱量和熱量表的運行時間。熱量表的積分計算顯示器采用微處理器技術。微處理器具有的運算和數據貯存等功能,可以根據溫度和流量的變化,即使是較小的變化,也能按照設計的查表和運算功能,做出熱量的準確計算來。
《熱量表》的標準規定了計算器誤差限
式中Δt 是最小溫差的下限值,在此溫差下,熱量表準確度不得超過誤差限。《熱量表標準》中同樣對熱量表應能測量的進、回水口溫差也規定了:戶用熱量表積分計算器的精度應達到0.5%,而最小可測量的進、回水口溫差應為3℃以下。
積分計算器是整個熱量表的核心。目前,美國TI公司的MSP430系列單片機(如MSP430P325),因其低功耗、內部集成了恒流源和6個14位的A/D轉換器及液晶控制器等一系列優點,可以很方便地實現電阻性溫度傳感器的電阻及其變化的檢測而取得溫度值。正在被國內外熱量表的設計者廣泛采用。值得提出:在相關的設計中,不僅要注意應有依據標準公式的非線性修正的軟件設計,還要注意提取熱電阻電壓信號的恒流源會隨電源電壓波動而波動,并受電阻精度和熱穩定性的影響。應該有針對電池電壓會隨時間變化的補償方法和選取優質的電阻元件。忽略這些因素精度就很難保證。
3,熱分配表
熱分配表包括蒸發式熱分配表和電子式熱分配表。蒸發式熱分配表安裝在每個散熱器上,它計量的不是水的熱量也不是熱水流量,而是從散熱器散出的熱量。蒸發式熱分配表由安裝在散熱器上的熱導體塊、裝有蒸發液體的玻璃管以及在本體上的刻度組成。典型的是熱分配表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入戶讀數,并更換玻璃管。散熱器散出的熱量與熱分配表液體的蒸發量成正比。電子式熱分配表是將蒸發式熱分配表的玻璃管由電池驅動的積算儀(接受溫度傳感器的信號)替代。近年來,在歐洲, 蒸發式熱分配表正逐步被更有利于環保的電子式熱分配表所取代。電子式分配表有很多優點,如不計量沒有使用的散熱器的熱量(蒸發式會有這種情況),顯示唯一的值;但其投資是蒸發式熱分配表的幾倍。就像熱量表一樣,電子式熱分配表也可以進行遠程讀數,這樣就消除了入戶讀數的麻煩。兩種熱分配表在測定每戶最終熱耗時,其結算結果相似。熱分配表通常要根據每個國家的相關供熱成本規定進行認可,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如在歐洲電子式采用EN 834,蒸發式采用EN 835)進行檢測。我國現在還沒有制定熱分配表的國家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