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國鑄鐵散熱器行業現狀,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新的機會和巨大挑戰,并指出,鑄鐵散熱器行業只有加快技術進步與營銷創新,揚長避短,才能夠抓住機遇,再鑄輝煌。
我國幅原遼闊,長江以北地區每年有三到六個月的寒冷冬季,這為采暖系統的末端裝置--散熱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最早自美國引進的鑄鐵四柱813型到現在的鐵、鋼、銅、鋁及其復合型散熱器并存的市場局面,我國采暖散熱器發展歷經了近一百年的歷史。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鑄鐵散熱器在我國占據壟斷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鋼、銅、鋁及其復合材質的散熱器紛紛出現,尤其是近三四年,隨著國際同業的引入和中國暖氣制造企業走出去,目前國內市場漸已形成多種材質、多種款式采暖散熱器并存的市場格局,鑄鐵散熱器一統天下的格局已打破,這是散熱器產業進步的巨大成果,是值得欣慰和祝賀的。
但由于一些新產品企業及行業的矯枉過正的片面進攻性營銷宣傳,使散熱器產業及用戶對鑄鐵散熱器產生片面認識,再加之大多數鑄鐵散熱器企業在技術與營銷手段上的傳統落后與缺乏創新,出現了鑄鐵散熱器行業目前被動挨打的不正常局面。所以鑄鐵散熱器行業面臨挑戰,但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在新形勢下,鑄鐵散熱器行業和鑄鐵散熱器生產企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散熱器發展新格局中仍然占據最重要的一席之地,就成為鑄鐵散熱器企業、散熱器行業主管部門、技術監督、房地產業、設計院所等不得不冷靜和理性思考的問題。
鑄鐵散熱器行業與產品的優勢和劣勢分析
(一)優勢
與鋼、銅、鋁等新型散熱器行業和產品相比,鑄鐵散熱器行業及產品具有以下明顯的優勢:
1、行業產銷規模仍居領導地位
鑄鐵散熱器過去的壟斷地位雖受到挑戰,但目前其領導地位仍不可動搖,仍保持高達60%-70%左右的市場份額。這種領導地位所帶來的影響力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發揮巨大作用。
2、我國鑄造產業資源豐富
按照產業發展理論,一個國家優先發展某個產業,主要考慮因素之一是該國是否擁有發展該產業的優勢資源。我國鑄鐵散熱器鑄造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河北和東北,這些地區大都有著豐富的煤電鐵等鑄造所必須的資源,再加上國內豐富的流動性較強的勞動力資源,鑄鐵散熱器行業的低價優勢仍將不可替代,這些優勢將大大增加鑄鐵散熱器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在當前大多數開式采暖系統及不規范的采暖系統管理運行條件下,鑄鐵散熱器仍是首選的安全放心采暖末端
鑄鐵散熱器具有久經考驗的“適合各種供暖系統”、“安全可靠”“使用壽命超過50年”等其它各種鋼制、鋁制散熱器所不具備的性能特點,而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開式供暖系統特殊性,又決定了鑄鐵散熱器仍是目前最適合各種供暖系統,是最安全、最可靠、最放心、最經久耐用的工程及家裝采暖首選產品。
4、客戶有長期使用鑄鐵散熱器的習慣和忠誠
在中國,鑄鐵散熱器使用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影響了幾代人,人們過去長期大量接觸、使用的散熱器都是鑄鐵散熱器,鑄鐵散熱器的優點和使用經驗在人們心目中烙下很深的印跡,老百姓已習慣了使用鑄鐵散熱器并有很高的忠誠度。這種消費習慣和忠誠必將有利于鑄鐵散熱器的未來發展。
5、領先鑄鐵散熱器企業的技術與營銷創新和探索初見成效
一些技術與營銷領先的鑄鐵散熱器企業推出的內腔無砂鑄鐵裝飾新型散熱器,通過對傳統鑄鐵散熱器內腔粘砂,不符合分戶熱計量的缺點進行改進,外表做磨光噴塑處理并使其結構更加輕盈美觀,已經在國內普通住宅甚至別墅中大量使用。產品還遠銷歐洲等國際市場,反饋良好。這些技術與營銷創新正在逐步改變了過去人們對傳統鑄鐵散熱器行業、企業和產品的印象。
(二)劣勢
1、經營理念落后
鑄鐵散熱器過去一統天下,“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企業經營理念大都還停留在生產觀念,擴大產量、降低成本是許多企業長期經營管理工作的重點;一部分企業奉行推銷觀念。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以生產觀念為主導經營理念,所帶來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舉例來說,鑄鐵散熱器行業的廣告投放量與其高達6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極不相稱,鑄鐵散熱器在第一輪爭奪客戶眼球上已經失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在信息時代陣陣新型散熱器的廣告宣傳聲浪中已顯陳腐。如果鑄鐵散熱器企業不能夠及時轉變觀念,其再大的產能,再低的價格仍然不能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推銷觀念雖比生產觀念前進了一步,但仍然是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而不是以市場需求為中心。
2、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加工程度低
據調查,目前,鑄鐵散熱器中約80%還是手工生產,機械化程度不足20%,機械化流水線生產才占1%左右。環保治理差,勞動強度大,質量標準化低。手工作業雖然在成本上短期內可能享有一定成本優勢,但與現代產業化大生產相距甚遠,而且手工操作可能會出現產品質量與產量不穩定等問題。
3、產品創新發展速度慢
在21世紀新經濟時代,創新和發展的核心是速度。鑄鐵散熱器行業快速反應能力遠遠不夠,過去“一招鮮吃遍天”的思想作風已不能適應消費者消費周期變化和時代變化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