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指出分戶熱計量戶內系統選型和管道布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本文還就熱量表規格的確定和降低系統造價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戶內系統 管道布置 熱量表 分室系統造價
1 回首
執行建設部第76號令,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統“推行溫度調節和戶用熱量計量裝置,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已經兩年了。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是推行此項工作的第一步。兩年來,取得了一些可貴的經驗,但是也發現和存在一些問題,甚至引起用戶強烈反應。如戶內系統型式選擇、管道布置、熱量表規格的確定、降低系統造價及戶間傳熱等問題,應予重視、設法解決或改進。
2 戶內系統型式的選擇
2.1 多種戶內系統型式甘肅省地方標準《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DB62/25-3002-2001)及國內有關標準、資料推薦的分戶熱計量戶內系統主要有:1.上供上回雙管式;2.下供下回雙管式;3.上供下回雙管式;4.輻射雙管式;5.單管水平串聯跨越式;6.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
工程設計中采用最多的是1.式,6.式正為市場熱點,其余各式偶有所見。實踐中已反映了各種系統的優缺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上供上回雙管系統該系統供回水干管和立管均明裝,檢修方便,但影響室內美觀,住戶反映強烈,急需改進設計。
2.3 下供下回雙管式該系統供回水干管采用塑料管或復合管暗設在踢腳板后墻槽里或設在本層樓板面層下的墊層里(圖3)。有利于美觀,但對管道接頭限制嚴格。
應用中主要困難是給建筑專業增添麻煩和對在95/70℃熱水系統中采用塑料管或復合管有顧慮,應當通過調研、學習、宣傳排除心理障礙。
2.4 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 (圖5)該系統是以不高于60℃的熱水為熱媒,將塑料加熱管埋設在本層樓板面層下的墊層中的低溫輻射采暖。
這種采暖方式,1989年、1992年于甘肅畫院、友誼賓館已被采用用鋼管做為加熱管早在80年代初我省已有工程應用)。近兩年由于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并以其舒適、美觀、節能的獨特優點,加之造價大幅下調,而被開發商和住戶所青睞。蘭州麗景花園、羅馬世家、華誠苑、天慶佳園和酒泉市政大廈等均已大面積采用。
甘肅省建設廳甘建設[2001]350號文提出:“城市采用熱水集中采暖的中、高級住宅宜優先選用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等采暖系統新技術”。
這一大好形勢,招來有關商家和安裝單位蜂擁。實踐中必需注意:1.正確的選用管材和壁厚;②采暖系統水溫不得高于60℃,當由集中鍋爐房或城市熱網供熱時,應通過熱交換器制備低溫熱水;3. 精心施工,不許在輻射地板上面釘釘子、鉆孔和鑿擊。
3 上供上回雙管式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3.1 戶內管道迂回過長,多數房間兩面甚至三面墻上敷設管道(圖-6)。
采用上供上回雙管系統,設計人像設計整棟建筑物那樣也采用同程式,供回水干管在平頂下繞戶內周邊一圈,管道排列也不合理,加之缺乏精品施工意識,嚴重影響美觀。
省建設廳在 [2001]350號文中批評指出:“部分設計單位未能準確針對建筑物的特點,綜合處理好分戶熱計量、建筑室內使用功能、觀感及工程造價等方面的關系,發生了因雙管系統設計不合理而嚴重影響室內觀感等問題,住戶反映強烈”。實際上,此問題只要多一點思索,用一點時間,是可以解決或得到改善的。
3.2 布置室內管道不必強調同程式
戶套范圍較小,各室毗鄰,首尾立管間距離較短,容易平衡,可根據情況同程、異程,順坡逆坡,互相結合,靈活運用。
3.3 管道不必一定沿單元端頭房間山墻戶間隔墻敷設,可沿該房間與戶內鄰室隔墻布置,可減端頭房間敷設管道墻面的數量,改善美觀。(圖-7)。
3.4 臥室與客廳或廚、廁相鄰時管道應布置在客廳、廚、廁一側 (圖-8)
3.5 戶內供回水水平干管排列應緊湊,平齊靈活。供回水干管,不論水平排列或是水平上下排列均應平行,管間距不大于80mm距墻表面不大于50mm,轉角處曲率半徑應相等(圖-9)。
3.6 其它
在滿足規定的支架間距條件下,盡量減少支架數量,并宜靠墻邊設置。
散熱器回水支管閥門,應裝在回水立管上,以免散熱器泄水連帶干管。
4 熱量表規格的確定
4.1 熱量表規格的意義
住宅建筑供熱計量收費,都是采用熱量表來計量。計量是否準確,不僅關系到用戶的利益,也關系到供熱單位的利益,因此供需雙方都希望能準確計量。而計量的誤差大小,不僅和熱量表的準確度有關,而且和實際運行工況—供回水溫差與流量—密切相關。
不同規格的熱量表其正常流量(額定流量)不同,而系統實際流量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所選熱量表的正常流量,熱量表的流量計才會在規定的誤差限以下工作。
4.2 熱量表的精度
常用的三級精確度整體式熱量表的相對誤差限E的計算公式為:
E=±(4+4 tmin / bt +0.05qp / q)
式中:E——相對誤差限,%;
tmin——熱量表測量范圍最小溫差,℃;
bt——使用范圍的溫差,℃;
qp——熱量表的常用(額定)流量,m3/h;
q——使用范圍內的流量,m3/h;
按上式分析各種運行工況得知:
1 在相同溫差下,工作流量較小時誤差限較大,工作流量較大時誤差限較小;
2 在一定溫差下,流量q>0.5qp后,誤差限的大小幾乎與q無關,逼近于常數。
流量的運行工況包括用戶、熱源和外網的調節因素,系統的實際運行流量往往小于設計流量。
上述分析說明,選用熱量表必需與系統流量相匹配,不可按管徑配設。
4.3 工程示例比較
工程設計圖紙上關于熱量表的規格,絕大多數為“與進口管徑相同”即與入戶管管徑相同,以致熱表流量與設計流量相差很大,難以保證測量精度。表-1為某工程設計測算實際數據。
表-1
編號 戶套
面積
m 2 熱負荷
W 計算流量q
m 3/h 入口
管徑
D/r 熱表規格
DN/qp
m 3/h q/q p 應選熱量表
DN'/q' p
m3/h q/q' p
1 127 9134 0.314 25 3.5 0.09 15/0.6 0.523
2 88 6371 0.219 20 2.5 0.088 15/0.6 0.317
3 61 4390 0.15 20 2.5 0.06 15/0.6 0.25
上表說明,原設計系統使用流量均不及選用熱表常用流量的10%,欲q>0.5qp根本不可能;若改用DN15熱量表其常用流量為0.6m3/h,q可接近0.5q'p。于是,當△t=18℃時,熱量表的誤差限,將由±5.5~5.2%降低到±4.7%左右,達到標準規定。工程實例分析再次說明熱量表的規格應按流量選,不應按管徑配。
5 合理降低系統造價
5.1 造價簡析
各種形式的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的造價分析(定額直接費)見表 方案號 系統形式 系統特點 單位造價
元/m 2 單位造價
增加元/m 2 每戶造價
增加元/戶 投資
回收期年
方案二 上供上回雙管式 系統復雜、造價高、供回水干管走在平頂下 53.80 29
(12.50) 2700 11.2
方案三 水平串聯跨越式 只設一根干管走在墊層里,系統較簡捷 47.30 22.50 2095 8.7
方案四 水平串聯跨越式 只設一根干管走在墊層里,散熱器沿內墻布置,造價較低 45.60 20.80 1936 8.0
方案五 地板輻射采暖 交聯散熱管敷設在地板(磚)下面,無散熱器占用面積,室內整潔、舒適,入口裝置較繁
60~70
≈70~80 35~45
46~56
方案六 下行上給雙管式 室內無立管,供回水干管走在墊層里,需設手動跑風 48.70 23.90 2225 9.2
方案七 單管順
序式 兩個單元為一個系統,設一塊熱表,每戶每組設蒸發熱分配表一只,查表計算需依外國公司 41.88 16.92 1575 6.5
方案八 單管順
序式 傳統做法,對比用基礎方案 24.80
2各種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造價分析表 表2
表2說明,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較傳統的單管順流式系統每平方米造價增加17~29元,其中上供上回雙管式最高,低溫熱水地板雖然增加也很多,但其采暖及節能效果最好。
造價增加,主要由于熱量表和溫控閥。國產熱量表每只800~1300元,進口熱量表約1500~1800元/只。溫控閥120~150元/只,每戶六組散熱器器溫控閥總費用700~900元,平均9元/m2。
5.2 減少建筑物采暖管道入口數量
目前住宅樓采暖分戶熱計量設計,基本上都是以單元為單位,每個單元一個熱力入口,從經濟和管理的視角顯然是不必要與不合理的。應該在滿足樓內各共用立管水力平衡的前提下減少熱力入口數量。如某工程為帶地下自行車庫的為兩單元三付共用立管,可將RL1、RL2、RL3合用一個管道入口,減少建筑物供暖管道入口,即為減少昂貴的入口裝置包括熱量表(有時需選用超聲波熱量表)和流量(壓差)調節器等。
對于沒有地下室的多單元建筑仍可設一個總供暖入口,通過總入口將室外管道引入室內地溝里后,分別接至各共用立管。
5.3 分室溫度控制措施
根據建設部第76號令,《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J19-87)(2001年版)第3.9.1條規定:“新建住宅熱水集中采暖系統,應設置分戶熱計量和室溫控制裝置”。
分室溫度控制采用手動調節閥或自動溫控閥,條文中未明確,應由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熱源和投資——確定。
對于戶型較小分室少,房間門又經常敞開的實際情況,分室調溫不具意義。若用入戶閥門進行總量調節或用安裝在散熱器支管上,性能較好的手動閥門調節,也可取得一定的調溫節能效果。
所有標準和規定,都只要求“分室溫度控制”并未強制要求“分室溫度自控”。分室溫度自控設施,在熱源和外網已實行自動調節的情況下,參與系統動態平衡具有一定作用,收到較好的節能效果。
安裝溫控閥每平方米造價約9元/m2,而手動調節閥約為1~2元/m2。因此當熱網、熱源和資金條件不具備時,可暫用手動閥調節。
[關鍵詞]戶內系統 管道布置 熱量表 分室系統造價
1 回首
執行建設部第76號令,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統“推行溫度調節和戶用熱量計量裝置,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已經兩年了。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是推行此項工作的第一步。兩年來,取得了一些可貴的經驗,但是也發現和存在一些問題,甚至引起用戶強烈反應。如戶內系統型式選擇、管道布置、熱量表規格的確定、降低系統造價及戶間傳熱等問題,應予重視、設法解決或改進。
2 戶內系統型式的選擇
2.1 多種戶內系統型式甘肅省地方標準《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DB62/25-3002-2001)及國內有關標準、資料推薦的分戶熱計量戶內系統主要有:1.上供上回雙管式;2.下供下回雙管式;3.上供下回雙管式;4.輻射雙管式;5.單管水平串聯跨越式;6.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
工程設計中采用最多的是1.式,6.式正為市場熱點,其余各式偶有所見。實踐中已反映了各種系統的優缺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上供上回雙管系統該系統供回水干管和立管均明裝,檢修方便,但影響室內美觀,住戶反映強烈,急需改進設計。
2.3 下供下回雙管式該系統供回水干管采用塑料管或復合管暗設在踢腳板后墻槽里或設在本層樓板面層下的墊層里(圖3)。有利于美觀,但對管道接頭限制嚴格。
應用中主要困難是給建筑專業增添麻煩和對在95/70℃熱水系統中采用塑料管或復合管有顧慮,應當通過調研、學習、宣傳排除心理障礙。
2.4 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 (圖5)該系統是以不高于60℃的熱水為熱媒,將塑料加熱管埋設在本層樓板面層下的墊層中的低溫輻射采暖。
這種采暖方式,1989年、1992年于甘肅畫院、友誼賓館已被采用用鋼管做為加熱管早在80年代初我省已有工程應用)。近兩年由于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并以其舒適、美觀、節能的獨特優點,加之造價大幅下調,而被開發商和住戶所青睞。蘭州麗景花園、羅馬世家、華誠苑、天慶佳園和酒泉市政大廈等均已大面積采用。
甘肅省建設廳甘建設[2001]350號文提出:“城市采用熱水集中采暖的中、高級住宅宜優先選用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等采暖系統新技術”。
這一大好形勢,招來有關商家和安裝單位蜂擁。實踐中必需注意:1.正確的選用管材和壁厚;②采暖系統水溫不得高于60℃,當由集中鍋爐房或城市熱網供熱時,應通過熱交換器制備低溫熱水;3. 精心施工,不許在輻射地板上面釘釘子、鉆孔和鑿擊。
3 上供上回雙管式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3.1 戶內管道迂回過長,多數房間兩面甚至三面墻上敷設管道(圖-6)。
采用上供上回雙管系統,設計人像設計整棟建筑物那樣也采用同程式,供回水干管在平頂下繞戶內周邊一圈,管道排列也不合理,加之缺乏精品施工意識,嚴重影響美觀。
省建設廳在 [2001]350號文中批評指出:“部分設計單位未能準確針對建筑物的特點,綜合處理好分戶熱計量、建筑室內使用功能、觀感及工程造價等方面的關系,發生了因雙管系統設計不合理而嚴重影響室內觀感等問題,住戶反映強烈”。實際上,此問題只要多一點思索,用一點時間,是可以解決或得到改善的。
3.2 布置室內管道不必強調同程式
戶套范圍較小,各室毗鄰,首尾立管間距離較短,容易平衡,可根據情況同程、異程,順坡逆坡,互相結合,靈活運用。
3.3 管道不必一定沿單元端頭房間山墻戶間隔墻敷設,可沿該房間與戶內鄰室隔墻布置,可減端頭房間敷設管道墻面的數量,改善美觀。(圖-7)。
3.4 臥室與客廳或廚、廁相鄰時管道應布置在客廳、廚、廁一側 (圖-8)
3.5 戶內供回水水平干管排列應緊湊,平齊靈活。供回水干管,不論水平排列或是水平上下排列均應平行,管間距不大于80mm距墻表面不大于50mm,轉角處曲率半徑應相等(圖-9)。
3.6 其它
在滿足規定的支架間距條件下,盡量減少支架數量,并宜靠墻邊設置。
散熱器回水支管閥門,應裝在回水立管上,以免散熱器泄水連帶干管。
4 熱量表規格的確定
4.1 熱量表規格的意義
住宅建筑供熱計量收費,都是采用熱量表來計量。計量是否準確,不僅關系到用戶的利益,也關系到供熱單位的利益,因此供需雙方都希望能準確計量。而計量的誤差大小,不僅和熱量表的準確度有關,而且和實際運行工況—供回水溫差與流量—密切相關。
不同規格的熱量表其正常流量(額定流量)不同,而系統實際流量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所選熱量表的正常流量,熱量表的流量計才會在規定的誤差限以下工作。
4.2 熱量表的精度
常用的三級精確度整體式熱量表的相對誤差限E的計算公式為:
E=±(4+4 tmin / bt +0.05qp / q)
式中:E——相對誤差限,%;
tmin——熱量表測量范圍最小溫差,℃;
bt——使用范圍的溫差,℃;
qp——熱量表的常用(額定)流量,m3/h;
q——使用范圍內的流量,m3/h;
按上式分析各種運行工況得知:
1 在相同溫差下,工作流量較小時誤差限較大,工作流量較大時誤差限較小;
2 在一定溫差下,流量q>0.5qp后,誤差限的大小幾乎與q無關,逼近于常數。
流量的運行工況包括用戶、熱源和外網的調節因素,系統的實際運行流量往往小于設計流量。
上述分析說明,選用熱量表必需與系統流量相匹配,不可按管徑配設。
4.3 工程示例比較
工程設計圖紙上關于熱量表的規格,絕大多數為“與進口管徑相同”即與入戶管管徑相同,以致熱表流量與設計流量相差很大,難以保證測量精度。表-1為某工程設計測算實際數據。
表-1
編號 戶套
面積
m 2 熱負荷
W 計算流量q
m 3/h 入口
管徑
D/r 熱表規格
DN/qp
m 3/h q/q p 應選熱量表
DN'/q' p
m3/h q/q' p
1 127 9134 0.314 25 3.5 0.09 15/0.6 0.523
2 88 6371 0.219 20 2.5 0.088 15/0.6 0.317
3 61 4390 0.15 20 2.5 0.06 15/0.6 0.25
上表說明,原設計系統使用流量均不及選用熱表常用流量的10%,欲q>0.5qp根本不可能;若改用DN15熱量表其常用流量為0.6m3/h,q可接近0.5q'p。于是,當△t=18℃時,熱量表的誤差限,將由±5.5~5.2%降低到±4.7%左右,達到標準規定。工程實例分析再次說明熱量表的規格應按流量選,不應按管徑配。
5 合理降低系統造價
5.1 造價簡析
各種形式的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的造價分析(定額直接費)見表 方案號 系統形式 系統特點 單位造價
元/m 2 單位造價
增加元/m 2 每戶造價
增加元/戶 投資
回收期年
方案二 上供上回雙管式 系統復雜、造價高、供回水干管走在平頂下 53.80 29
(12.50) 2700 11.2
方案三 水平串聯跨越式 只設一根干管走在墊層里,系統較簡捷 47.30 22.50 2095 8.7
方案四 水平串聯跨越式 只設一根干管走在墊層里,散熱器沿內墻布置,造價較低 45.60 20.80 1936 8.0
方案五 地板輻射采暖 交聯散熱管敷設在地板(磚)下面,無散熱器占用面積,室內整潔、舒適,入口裝置較繁
60~70
≈70~80 35~45
46~56
方案六 下行上給雙管式 室內無立管,供回水干管走在墊層里,需設手動跑風 48.70 23.90 2225 9.2
方案七 單管順
序式 兩個單元為一個系統,設一塊熱表,每戶每組設蒸發熱分配表一只,查表計算需依外國公司 41.88 16.92 1575 6.5
方案八 單管順
序式 傳統做法,對比用基礎方案 24.80
2各種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造價分析表 表2
表2說明,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較傳統的單管順流式系統每平方米造價增加17~29元,其中上供上回雙管式最高,低溫熱水地板雖然增加也很多,但其采暖及節能效果最好。
造價增加,主要由于熱量表和溫控閥。國產熱量表每只800~1300元,進口熱量表約1500~1800元/只。溫控閥120~150元/只,每戶六組散熱器器溫控閥總費用700~900元,平均9元/m2。
5.2 減少建筑物采暖管道入口數量
目前住宅樓采暖分戶熱計量設計,基本上都是以單元為單位,每個單元一個熱力入口,從經濟和管理的視角顯然是不必要與不合理的。應該在滿足樓內各共用立管水力平衡的前提下減少熱力入口數量。如某工程為帶地下自行車庫的為兩單元三付共用立管,可將RL1、RL2、RL3合用一個管道入口,減少建筑物供暖管道入口,即為減少昂貴的入口裝置包括熱量表(有時需選用超聲波熱量表)和流量(壓差)調節器等。
對于沒有地下室的多單元建筑仍可設一個總供暖入口,通過總入口將室外管道引入室內地溝里后,分別接至各共用立管。
5.3 分室溫度控制措施
根據建設部第76號令,《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J19-87)(2001年版)第3.9.1條規定:“新建住宅熱水集中采暖系統,應設置分戶熱計量和室溫控制裝置”。
分室溫度控制采用手動調節閥或自動溫控閥,條文中未明確,應由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熱源和投資——確定。
對于戶型較小分室少,房間門又經常敞開的實際情況,分室調溫不具意義。若用入戶閥門進行總量調節或用安裝在散熱器支管上,性能較好的手動閥門調節,也可取得一定的調溫節能效果。
所有標準和規定,都只要求“分室溫度控制”并未強制要求“分室溫度自控”。分室溫度自控設施,在熱源和外網已實行自動調節的情況下,參與系統動態平衡具有一定作用,收到較好的節能效果。
安裝溫控閥每平方米造價約9元/m2,而手動調節閥約為1~2元/m2。因此當熱網、熱源和資金條件不具備時,可暫用手動閥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