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市的很多供熱現場,如今,人們印象中煤塵飛揚的鍋爐房和臉色黝黑的鍋爐工人已悄然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兩三臺約13米高、各40噸全封閉燃氣鍋爐和著裝整潔的操控人員。工作人員只需用指尖輕觸電腦觸控屏,調整一系列相關參數,就能實現向千家萬戶送暖的過程。
那么,由人工燒煤轉變成電腦參數控制供暖溫度后,居民家的室溫是如何達標的?電腦屏幕上的數據是如何得來的?為何居民家的暖氣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煤改氣之后,暖氣燒得不如以前熱嗎?帶著疑問,12月14日走進了新疆廣匯熱力三分公司(沙區)的鍋爐房里一探究竟。
供暖參數如何確定?
在燒鍋爐的過程中,供暖參數決定著鍋爐房中燒出的熱水最終到達居民家的溫度,更是保障居民室溫達到20℃的核心數據,而這一數據是怎么得來的呢?
跟隨著在新疆廣匯熱力三分公司(沙區)的鍋爐房里工作15個年頭的陳富剛師傅的腳步,記者看到了用來控制這近4層樓高的燃氣鍋爐的一臺帶有觸摸屏的電腦。陳師傅告訴記者,這臺電腦里存有鍋爐運行狀態的所有參數,并會將其中的核心參數進行實時顯示。
陳師傅仔細地在電腦前觀察著上面閃動的參數是否正常,之后他指著觸摸屏上的參數52℃說:“這是我們現在的回水溫度,這個溫度剛好,居民家里現在應該能達到23℃左右了,鍋爐運行狀態也比較平穩。”www.china-heating.com看到,該電腦屏幕上不僅顯示有回水溫度,還有爐膛溫度、出水溫度、壓力、負荷控制等核心參數。這些參數每小時就會被值班的工作人員記錄一次。中國供熱信息網了解到,“別小看這最簡單的記錄工作,這些被記錄下的數據,將成為我們今后供熱的重要參考和依據。”陳師傅說。
“今年是烏市供熱‘煤改氣’的第3個年頭,第一年是最累的,因為現在我們給居民供熱的每一個參數,都是依靠過去兩年來根據烏市室外溫度和居民家的溫度進行反復實踐測算后的數據,累計得出的結果。”陳師傅一邊說著,一邊開始在電腦屏幕上給記者演示如何修改參數。
陳富剛輕輕在電腦屏幕上劃了兩下,燃氣鍋爐的工作負荷便從50%增加到了52%。陳師傅介紹,增加的2%就會使爐膛溫度升高,出水溫度也會慢慢跟著升高,回水溫度也會變化。此時,壓力也要跟著增大,這樣居民家的溫度自然就會慢慢高起來。“但這個溫度的變化,居民感覺不大,因為居民家的溫度只會因此升高1℃到2℃。”陳師傅說。
陳師傅接著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當室外溫度低溫達到-17℃,高溫達到-5℃時,他們就會根據相關記錄,調整鍋爐運行負荷達到50%、出水溫度達到78℃左右、回水達到50℃以上。此時,他們還會派人上門去測溫,如有問題,再根據小區的整體情況調節鍋爐運行的狀態。“這些參數每天都不一樣,每個供熱企業的參數也不一樣,大家都是根據室外溫度、自己企業的運行情況、小區居民樓供熱環境來定的。” 陳師傅說。
他家熱我家不熱咋回事?
居民感覺奇怪的是,同樣來自一個鍋爐房里的熱水,為何有的居民樓就暖和,有的居民樓就不熱,甚至有的居民住在同樣的樓層,可別人家里熱,自己家里卻不熱。
“從參數可以看出,影響供熱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溫度、壓力、流量。”陳師傅解釋說,從供熱站到居民家的供熱管網處于完全密閉的環境中,但由于居民樓有的距離鍋爐房近,有的距離鍋爐房遠;而有的供熱管網是新建管線管徑粗,但有的是老舊小區,管網老化嚴重,管徑細;有的居民樓是高層,有的居民樓是多層……面對復雜的供熱環境,如果想要保障居民家中的溫度達標,就要在溫度、流量和壓力等方面下功夫。
陳富剛告訴記者,在溫度一樣的時候下,就要看供熱管網中的壓力和流量情況了。在供熱管網中,有大大小小、無數個閥門,這些閥門的作用就是用來平衡整個供熱系統的壓力和流量的。通俗地講,就是從鍋爐房里出來的水,經過換熱站以后,怎樣才能讓并聯、串聯的供熱管網均勻地分配水量,并按合理的速度循環流動。
這些閥門有的分布在居民單元樓里,有的分布在主干道的地下井里,有的分布在居民家里。“為了能讓距離鍋爐房遠的居民樓和距離鍋爐房近的居民樓的室內溫度一樣高,我們就需要將距離近的樓房處的閥門關閉一些,這樣從鍋爐房里出來的水,就會因為在距離居民樓近的供熱管網中壓力增大而流向更遠的樓房。同樣,不同樓層間的供熱溫度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調節。”陳師傅說。
“這些閥門每年都會反復進行開閉,從而平衡管網壓力和流量,讓每一棟樓、每一戶居民家都享受同樣的溫度。這一過程一般需要15天到20天的時間,一個采暖期內需要進行3次。一般在供暖初期和大范圍降溫時進行調節。”陳富剛說。
當然,室溫不熱還存在著許多其它影響因素,例如房屋的保溫性能、窗戶大小、是否在樓頂或接近地面、是否有人私改暖氣改變了原有設計的流量和壓力、是否存在老舊管網栓塞等現象。
煤改氣不如從前暖和嗎?
家住烏市和平橋泰翔小區的市民林惠,每天下班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摸摸家里暖氣熱不熱,因為她總盼望著家里的溫度能再高些??杉依锏臏囟扔嬍冀K指向20℃,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能達到22℃。
和林惠一樣,市民譚女士也期盼著自家的溫度能再高些。“以前我家一直很暖和,不知為何,這幾年家里的溫度一年比一年低。溫度雖然達到了政府的供暖要求,但對于怕冷的老人來說,在家里坐久了就得穿著棉襖。小區里很多人都說,供熱企業肯定沒好好燒。”譚女士說。
每當林惠在家感嘆房子冷時,曾經當過水暖工的老公趙輝就會對妻子林惠說:“現在已經改燒天然氣,而不是燒煤了,供熱企業為了省錢、節能,房子肯定不會像以前那樣熱了。”
記者帶著市民的疑問咨詢了諸多熱企負責人。他們紛紛表示,根據《烏市供熱條例》有關規定,室溫達到20℃就達標了,這也符合人體的需求,如果燒得太熱,其實是對資源的浪費。
一天24小時,在陳師傅工作的鍋爐房里,從凌晨1點到5點為第一個降溫過程,上午12點到17點為第二個降溫過程,其余時段均為升溫過程。“我們在保證居民家溫度達到20℃向上浮動3℃的情況下,會采取這樣的節能措施,以防超過企業規定的用氣核定量。”陳師傅說。
中國供熱信息網了解到,供暖一天,僅新疆廣匯熱力有限公司就會消耗天然氣130萬立方米,按照每立方天然氣1.37元計算,要花費近180萬元,其成本比燒煤時增加了多倍。氣溫最低時,預計每天能消耗天然氣180多萬立方米。和燒煤相比,天然氣的費用較高,為此,政府每年都會給予供熱企業相應的燃氣補貼。源:新疆都市報
本文來源于:中國供熱信息網,原文地址:http://www.china-heating.com/news/2014/24848_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