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有些專業人士開始關注計量供熱,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政策研究和試點工程實踐。通過近10年的理論探討和研發實踐,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也獲得了一些失敗教訓。在總結這些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我們對計量供熱的內含和意義、對實施供熱計量的條件以及我國供熱計量應如何發展等一些問題有了如下的點滴認識和看法。
計量供熱的概念
計量供熱是以集中供熱或區域供熱為前提,以適應用戶熱舒適需求、增強用戶節能意識、保障供熱和用熱雙方利益為目的,通過一定的供熱調控技術、計量手段和收費政策,實現用熱量的按戶計量和收費。計量供熱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從本質上說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1.節能性:節能是供熱技術發展的永恒主題。從國外供熱發展歷程來看,供熱計量技術是在當時技術節能提升空間不大的情況下興起的。目的是通過經濟杠桿,激勵用戶行為節能。反過來,供熱計量又使得變流量運行等技術引入供熱系統,促進了技術節能。用戶行為節能只有在從熱源處獲得節能效益條件下才可能持續。因此,供熱單位改善系統運行維護狀況,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做到系統節能,提高經濟效益就成為發展計量供熱的必要條件。
2.調控性:計量供熱要求整個系統都具有良好的、穩定的調控性即包括末端設備、輸配系統、換熱站和熱源都具有良好的調控性。用戶可以按照需要調節室溫和用熱量;換熱站和熱源能夠適應負荷變化(包括氣候條件改變和用戶調節)而做出相應調節;同時輸配系統也具備適應變流量運行的調控措施。
3.計量性:實現計量收費一方面要求系統形式滿足計量要求,另一方面要求要有合理的計量方式。對于新建住宅較適合采用公用立管按戶分環的系統形式,既有住宅宜改為帶有旁通的單管串連和雙管等系統形式。計量方式因地制宜,可采用戶用熱量表、戶用熱水表、熱力入口熱量表和熱分配表等多種方式。
4.變流量特性:對于裝有溫控閥的雙管系統,系統流量必然改變;對于帶有旁通的單管系統,系統流量也發生變化,只是流量變化不顯著,為近似定流量系統。
我國發展計量供熱的目的
1.提高用戶熱舒適性: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戶對用熱的個性化和提高熱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實施計量供熱就要滿足用戶根據自身要求,利用溫控設備(如溫控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調節所需室溫。在傳統供熱系統中,用戶處于被動狀態,室內溫度由供熱單位進行調節。這種單一調節不能滿足用戶特殊需要。提高熱舒適性的前提就是供熱系統能夠提供高品質的熱,保證用戶有調節的可能。
2.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
節能和環保是二十一世紀的發展主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由于我國和歐美先進國家在圍護結構保溫和供熱運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致使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高達同緯度發達國家的三倍。而且現階段建筑能耗增長的速度遠高于能源生產增長的速度,從而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實施計量供熱收費對促進建筑節能和供熱系統節能都具有積極作用。
1)促進建筑節能:
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已經開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制定了多項節能標準,出臺了推行建筑節能的政策法規,新建了大量的節能住宅。但從建筑能耗來考核,建筑節能的工作成效卻打了一定的折扣,出現了“節能建筑不節能”的現象。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按面積收繳熱費的政策不利于用戶節能,“熱了開窗”的情況屢見不鮮,節能建筑的效果無從體現。通過近幾年的工作,大家都意識到搞好建筑節能必須同時從改善建筑物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和提高供熱系統能效兩方面做起;只有實施“多用熱,多交費”,才有利于推動建筑節能。所以,2004年國際環保基金組織(GEF)委托世界銀行通過贈款方式在中國開展“建筑節能與供熱改革示范項目”,以推動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其目的也在于此。
2)降低供熱系統能耗:
計量供熱是促進供熱節能的途徑之一,其節能途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通過溫控閥利用太陽輻射、人體和室內電器散熱、炊事散熱等“免費熱”;二是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室溫,尤其對于上班族,在白天家中無人時調低室內溫度,節約能源和熱費。目前計量供熱的節能率已成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一些單位進行計量供熱收費實驗,得出了節能4-25%的結論。而某些溫控閥和熱表廠家夸大了計量供熱的節能效果,甚至有“計量供熱可節能50%”的說法。以下是筆者對計量供熱節能率進行的粗略估算。
*利用免費熱節能率估算:
單位建筑面積住宅內免費熱約為3.8w/?O,與建筑節能標準無關。免費熱的節能率與建筑耗熱量相關,建筑耗熱量指標越大,節能率越小。以天津為例,二步節能住宅耗熱量指標為20.5w/?O(其中圍護結構耗熱量和空氣滲透耗熱量指標之和為24.3w/?O),利用溫控閥可以節約能源約為15.6%。但上述節能標準是以室內平均溫度16℃為基礎的,目前室內實際供熱溫度一般在18-20℃。若按照18-20℃室內平均溫度,則圍護結構耗熱量和空氣滲透耗熱量指標之和為27.1-29.9w/?O,此時溫控閥節能率約為14-12.7%。對于一步節能建筑和非節能建筑來說,利用免費熱的節能率則在10%以下。
*自主調節室溫節能率估算:
自主調節室溫的節能率與用戶的行為習慣、職業特點有關。對于住宅采暖模式(上班時間室內保持6℃,下班時間室內保持18℃)與室內始終保持18℃的全天采暖模式相比可節能約14%。這只是靜態估算,未考慮動態因素和免費熱。
此外,1996年歐洲計量供熱聯合會編寫的“計量供熱指南”中列舉了不同時期、不同體型系數的建筑、不同供熱系統和不同作者的17項研究結果,其總的計量供熱節能范圍大致在15-32.5%之間。德國的調查表明節能月13-15%。丹麥的調查表明節能約11-34%,預計平均節能20%。法國能源節約局曾做過很多次試驗以確定節能效果。這些實驗結果顯示,在實施供熱計量收費的2年中,節能率為15%-25%。法國政府正式公布的數據是15%,并以此作為投資經濟回報率的依據。
綜上所述,計量供熱有助于節能的特點是應予充分肯定的,但節能率不應夸大,也不可能數值劃一,而是由建筑耗熱量、供熱系統的運行條件及用戶的使用習慣等決定的。根據我國建筑能耗水平和供熱狀況,筆者認為我國計量供熱節能率在15-20%還是相對客觀的。
3.改革供熱體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
我國目前多數城市現行的供熱體制嚴重阻礙了供熱行業可持續發展,理所應當列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范疇。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改變目前福利統包的供熱體制,推行計量供熱,實現用熱商品化、貨幣化和社會化,不斷滿足熱用戶需求,提高供熱行業運行、管理、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建筑節能水平,建立適合國情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供熱新體制,實現社會與經濟、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供熱收費機制改革成為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供熱計量收費就是要實現“誰用熱、誰交費,多用熱、多交費”。為此,2003年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發布了《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示意見》,明確提出我國實施計量供熱的目標。(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