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供熱規模大、發展快,單位面積采暖能耗指標高,能源浪費嚴重,對環境污染嚴重,本文通過幾種采暖供暖方式優缺點的分析,指出了對采暖供暖方式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供熱采暖熱電聯產
1、前言
北方寒冷地區冬季供熱是以燃煤為主,這種局面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改變,燃煤的最大缺點是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還造成一些能源的浪費。因此供熱能耗高,是制約我國供熱事業發展和造成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而供熱節能,是降低能耗總量和減少污染的有效措施。
2、幾種采暖供暖方式的優缺點分析
近幾年,本地區燃油、燃氣以及電等清潔能源的用量逐年增多,但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的格局并未發生變化。長期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對我國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本地區采暖以熱電聯產、區域鍋爐房為主的集中供熱和分散小鍋爐、小采暖爐灶、燃煤燃氣鍋爐,電采暖等方式并存。各種方式的優缺點分析如下:
2.1熱電聯產供熱。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熱能發電后,將其低品位熱能供熱的綜合利用能源的技術。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增加電力供應等綜合效益。熱電廠集中供熱與分散供熱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2.1.1節約燃料:熱電聯產與熱電分產比較,由于用能合理,提高了熱能的利用率,其供熱效率約為中小型鍋爐房供熱效率的2倍,從而節約了大量燃料。
2.1.2減少分散小鍋爐房及其煤場、灰場所占用的土地。
2.1.3熱電廠可采用先進的脫硫裝置和消煙除塵設備,同樣產熱量造成的空氣污染遠小于中小型鍋爐房。減少了對環境(土地、大氣和水源)的污染。
2.1.4熱電聯產的問題是:
①長距離輸送,管網初投資高,輸送水泵電耗為所輸送熱量的2~4%,維護、管理費用高。②由于末端無計量方式和調節手段,導致30~40%的熱量浪費。
2.2區域鍋爐房供熱。區域鍋爐房具有投資小,建設期短,技術要求低等特點。是我國的傳統供熱方式。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同樣因末端無計量和調節手段,導致30~40%的熱量浪費。與熱電聯產相比,區域鍋爐房熱量輸送距離短,水泵電耗為輸送熱量的1~1.5%,但其熱源效率卻低于熱電聯產方式。總體供熱效率不如熱電聯產。
2.3小鍋爐供熱。和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相比,分散小鍋爐供熱效率低,一般為15~20%[4]。占地面積大,管理與維護人員多,燃料費用高,除塵設施處理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
2.4小爐
灶采暖。在本地區,小爐灶采暖占有比例為11.4%,和其它方式相比,小爐灶采暖效率低,單位面積耗標煤指標高,隨著城市供熱集中化程度的提高,相信小爐灶會逐漸被取締。
2.5其它供暖方式。2.5.1石油、天然氣、電能等清潔能源用于采暖對保護環境是有利的。
這些采暖方式作為集中供熱的補充為本地區的供熱提供了多種選擇。
2.5.2電能,在室內采用各種電暖氣、電熱膜等方式,盡管末端裝置熱利用率為100%,并且調節靈活,但使用高品位電能直接轉換為低品位熱能,是很大的能源浪費。
2.5.3燃油鍋爐具有占地面積小,燃料運輸方便,節省人力等優點;缺點是燃料價位較高,初投資較高。
2.5.4燃氣鍋爐具有占地面積小,節省人力的優點,缺點是不安全,燃料不便運輸。
總之,對清潔能源的使用應該綜合考慮節能環保和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等,要因地制宜。燃煤對應的熱電聯產方式對大氣污染最低,運行費最低,是燃煤對應的最佳方式。如果在本地區實現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經計算年節約標煤528.6萬噸,當然這是理想情況。但是供熱普及率達到90%還是可實現的,這時可年節約標煤424.6萬噸,節能效益是顯著的,同時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3、對采暖供暖方式發展的建議
3.1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建設以熱電聯產的熱電廠為主熱源,區域鍋爐房為輔的集中供熱熱源,逐步實現城市供熱集中化。在集中供熱區域內不再新建燃煤分散的小采暖熱源。3.2對生產熱源,挖掘現有熱電廠(站)和現有蒸汽鍋爐房的潛力,對生產負荷不集中的地區不搞集中供熱,由生產用熱單位依據用熱參數和用熱量自行解決。隨著俄羅斯天然氣的引入考慮市中心地區生產用熱采用清潔能源。3.3對集中供熱區域以外的街區實施聯片并網改造,利用相鄰詳盡容量大的鍋爐房取代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重的分散小鍋爐房。對不能實現集中供熱的街區,考慮采用清潔能源。3.4近期和遠期相結合,新建和改建相結合,對現有燃煤鍋爐房依次從小到大的順序實行拆除并網。3.5堅持環保、節能、效益統一的原則,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3.6對于有條件的生產企業鼓勵利用其工業余熱。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采暖用熱采用清潔能源。3.7對于已實現集中供熱的區域,要擴大熱網覆蓋范圍,挖掘現有熱源潛力,積極發展用戶,提高集中供熱普及率。3.8改革現行的供熱方式和體制,實行“分戶計量、分室溫控”。應加強管理,改進技術進一步提高熱電聯產熱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