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自2000年建設部76號令'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下稱76號令)公布后,住宅采暖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已有相關的設計規范、設計技術規程出臺,使采暖設計有了依據,但在設計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現就戶內供暖形式選擇、塑料類管材選用和采暖供、回水溫度的選擇等總是進行了分析。通過工程實例,對選用不同水溫時,對散熱器散熱量和造價的影響做了比較。
建設部76號令和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下稱技術規程)公布執行后,住宅供暖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延用多年的上行下給單管順序式采暖系統,由于不能滿足分室控制和按戶計量的要求而退出了歷史舞臺。
一、住宅采暖設計中可供選擇的戶內系統形式
76號令和'技術規程'實施后,住宅采暖出現了多元化的系統形式,但仍以采用散熱器供暖方式為多數。在'技術規程'中規定當采用散熱器供暖方式時,應根據建筑平面和層高、裝飾標準和使用要求、管材和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選擇采用以下戶內供暖管道布置方式:
1.布置在本層頂板下,采用上分雙管式系統。
2.布置在本層地面上或鑲嵌在踢腳板內,采用下分雙管式或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系統。
3.布置在本層地在下的墊層內,采用下分雙管式、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或放射雙管式系統。
第一種形式是最簡便的方式,除管道入戶前安裝入戶裝置外,戶內系統與傳統的上分雙管系統區別不大,采暖管可使用金屬鍍鋅鋼管,可按要求設置管道坡度。但由于采暖水平管及立管暴露在室內,影響美觀,常在方案比較時被淘汰。
第二種形式,采暖管設在地面上明裝,也不被接受。鑲嵌在踢腳板內雖可被接受,但在實施時由于受房型限制,管道過門難處理,因而此方案也很少被采用。
第三種形式,采暖管設在地面下墊層內,房間內只見散熱器及其支管,現已被多數建設單位接受。一般是在結構板上做50~60毫米墊層,并為此將房間層高提高100毫米。由于管道在墊層內埋設,在管材選用、供水溫度確定等方面與傳統采暖系統有較大差別。現就設計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
二、管材選用
'技術規程'規定,戶內供暖埋設在墊層內的管道,應根據系統工作壓力、水質要求、材料供應條件、施工技術條件和投資等因素選用。可供選用的管材有四種:交聯鋁塑復合(XPAP)管;聚丁烯(PB)管;交聯聚乙烯(PE-X)管和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管。'技術規程'還規定,對散熱器供暖系統,塑料類管材使用條件分級,應不低于五級。此時管道壽命為:在20℃狀態,使用50年。但是當壓力、溫度升高后,上述管材壽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減,因而在選擇管材時,必須根據系統工作狀態下的溫度、壓力計算出管道的最小壁厚,確定適合的管材。
根據'低溫熱水地板輻射供暖技術規程',管材環應力和隨壓力之間關系如下式:
σ/P=(D-e)/2e=S (1)
式中:σ -- 環應力(MPa);
P -- 管內應力(MPa);
D -- 管外徑(mm);
E -- 管壁厚(mm);
S--管材環應力與承壓的比值。
在不同工作壓力狀態下,按(1)式可計算出S值并選出管道最小壁厚。見表1~3:
P=0.8MPa時,各種管材的S值及壁厚(mm) 表1
管材
σ(MPa)
σ/P=S
壁厚(mm)
D16
D20
D25
XPAP管PE-X管
3.24
4.05
1.8
2.3
2.8
PB管
1.31
5.39
1.5
1.9
2.3
PP-R管
1.90
2.38
3.3
4.1
5.1
P=0.6MPa時,各種管材的S值及壁厚(mm) 表2
管材 σ(MPa) σ/P=S 壁厚(mm) D16 D20 D25 XPAP管PE-X管 3.24 5.40 1.5 1.9 2.3 PB管 1.31 7.18 1.3 1.5 1.9 PP-R管 1.90 3.17 2.2 2.8 3.5
P=0.4MPa時,各種管材的S值及壁厚(mm) 表3
管材 σ(MPa) σ/P=S 壁厚(mm) D16 D20 D25 XPAP管PE-X管 3.24 8.10 1.3 1.5 1.9 PB管 1.31 4.31 10.78 1.3 1.3 PP-R管 1.90 4.75 2.2 2.8 3.5
廠家生產的管材一般外徑×壁厚為:D16×2、D20×2、D25×2.5。由上表可比較出,在相同壓力下,PP-R管管壁最厚,PB管管壁最薄。PP-R管即使在P=0.40MPa狀態,D20管壁厚也需2.88mm,由于不好彎曲,施工困難,工程中不宜采用。PB管上由于環應力高,性能最好,可按標準厚度選用。XPAP及PE-X管在P=0.80MPa時,管壁超出標準厚度,選用時應認真核對,否則會減少使用壽命。當P=0.60MPa以下時,可按標準厚度選用。
三、供、回水溫度選用
1.采暖系統供、回水溫度
在傳統的采暖系統中,使用金屬管材,供、回水溫度95~70℃。對于埋在墊層內的塑料類管材,在設計中使用條件選用五級時,其含義為:在50年總使用周期中,正常操作溫度在20℃時共歷時14年;60℃時共歷時25年;80℃時共歷時10年;90℃時共歷時1年;100℃意外運行條件不超過100小時。由此可見,不宜使用95~70℃水溫。如果使用,只能認為系統在運行中,水溫達到95℃時間很少,有些勉強。這上種設計不夠嚴瑾,也降低了管材使用壽命。由于目前各種規程、規范沒有對水溫做出規定,在設計中就出現多種選擇95~70℃,85~60℃,80~60、甚至70~50℃也有使用。
2.供、回水溫度對散熱器散熱量的影響
以鑄鐵四柱760型散熱器為例,其傳熱系數K和每片散熱器散熱量q的計算式為:
K=2.503Δt0.293 q=f·k·Δt Δt=(t1+t2)/2 -tn
式中:f--每片散熱器散熱面積f=0.235m2
t1--供水溫度(℃ )
t2--回水溫度(℃ )
tn--室內溫度(℃ ),取tn =18℃
水溫變化后散熱器散熱量變化 表4
供、回水溫度(℃ ) Δt(℃ ) K(W/m2·K) q(W/ 片) 95~70 64.5 8.49 128.0 85~60 54.5 8.07 103.0 80~60 52.5 7.97 97.4 70~50 42.0 7.48 73.8
由表4比較得出,當水溫85~60℃時,散熱器散熱量為95~70℃時80%;當水溫98~70℃時,散熱器散熱量為95~70℃時76%,當水溫70~50℃時,散熱器散熱量為95~70℃時57%
3.以具體工程為例,比較不同供、回水溫度對散熱器片數及造價的影響
北京市郊區某九層住宅樓,建筑面積11286m2,采暖熱負荷583360W,采暖熱指標51.7W/m2。按'技術規程'規定,計算戶間傳熱負荷后,每戶平均增加熱負荷35%。設計中選用鑄鐵四柱760內腔無砂型散熱器,供熱管設在地面下墊層內,下分雙管采暖系統。
不同水溫所需散熱器片數和造價比較 表5
供、回水溫度
(℃ )
散熱器散熱量
(W/片)
需散熱器
(片)
散熱器單價
(片)
總價
(萬元)
造價比較
95~70
128
6153
22.0
13.54
1
85~60
103
7646
22.0
16.82
1.24
80~60
97.4
8086
22.0
17.79
1.31
70~50
73.8
10671
22.0
23.48
1.73
根據表5數據,當水溫為70~50℃時,散熱器的投資比90~70℃時增加73%,凈增投資9.94萬元。另外,散熱器過多,占用較多建筑面積,設計中很難布置。95~70℃雖然是最經濟的,但其運行溫度與塑料類管材使用條件不匹配。選用85~60℃和80~60℃雖然也增加24%和31%的投資,但考慮塑料管的使用壽命,還是比較恰當的。
四、管道與散熱器連接形式的比較
對布置在本層地面下墊層內的管道與散熱器的連接。北京市試用圖'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和施工試用圖集'中給出了雙管系統、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系統和放射雙管系統的標準做法。
1.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系統安裝后比較簡潔,管道不需另件連接,安裝恒溫三通閥或三通調節閥后有分室調節功能。但有計算繁瑣、系統末端水溫較低,散熱器片數較多的問題。
2.雙管系統采用XPAP管和PE-X管時,在墊層內不能有管件接頭,需將管道翻至地面上做接頭,要求散熱器有一定高度,安裝后效果不好。但在安裝恒溫二通閥或手動調節閥后,有較好的分室調節功能。
3.放射雙管系統和單管系統一樣,連接不需管件,安裝后效果較好。由于裝有分、集水器,散熱器支管加溫控閥或手動調節閥,使系統具有集中調節和分室調節功能。這種系統的缺點是當戶內房間較多時墊層內管道太多,會使地面溫度升高,另外室內裝修時有扎壞管道的可能。解決的辦法是在管道外加保護套管,防止地面溫升,并在施工結束時應有竣工圖備案,使裝修時能避開管道位置。放射雙管式和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系統相結合,例如把熱負荷小的房間與其相鄰的房間串聯在一起,有助于這兩種形式揚長避短,是可行的方案。石景山楊莊某小區住宅樓采用了這種形式,已投入運行,取得滿意效果。
五.結論
1.戶內供暖管布置在本層頂板正氣雙管系統最簡單,施工、檢修方便。
這種系統因管道外露不被各方看好,但目前對埋地塑料管在供暖系統中的使用壽命還有待證實。使用50只是理論推算的結果,國內還沒有使用50年的工程實例。至于管道外露,完全可以在裝修中解決。現在住宅層高已提高了100毫米,水平管只需局部吊頂住戶在房間高度上可得到實惠。
2.塑料類管材更適合用于低溫水地板輻射采暖系統
如選用供暖管埋于墊層方案,宜首選地板輻射采暖系統,因其供水溫度不超過60℃,運行溫度與管道特性匹配。輻射采暖還可降低熱負荷,節約能源,又利于樓層間隔音,使住宅更舒適,提高了住宅檔次。
3.PP-R管只適用于溫度、壓力較低的采暖系統
四種塑料管中PB管性能最好,PP-R管性能最差。PB管還有再生性,但價格高,是XPAP管價格的1.5~1.8倍,選用時應做技術經濟比較。XPAP、PE-X管在P=0.8Mpa時應加厚管壁,更適合在P=0.6Mpa以下狀態使用。
4.供暖管埋在墊層內的散熱器系統,放射雙管式與水平串聯單管跨越式相結合的系統更適用。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標準'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 (DBJ 01-605-2000)
2.北京市標準'低溫熱水地析輻射供暖應用技術規程' (DBJ 01-49-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