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同質化,質量參差不齊,是熱泵熱水器行業的現狀。“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甄選了31家空氣能熱泵生產企業,相當于在一定程度上對這31家企業的高能效空氣能熱水器產品進行扶持,進一步提升這些品牌的知名度,使市場銷售向品牌產品轉移,形成市場主導。相對的,也將進一步擠壓投機心態嚴重、粗制硬造生產的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促進行業“洗牌”。
推廣孤掌難鳴
近年來,為了提高空氣能熱水器在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度,一小部分企業投入巨資,在央視、地方衛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地投放廣告的方式宣傳推廣空氣能熱水器,更有企業甚至聘請了明星做產品代言人。然而,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在空氣能熱水器產品上均處于“默默耕耘”的狀態。所謂孤掌難鳴,為數不多的企業即使加大力度宣傳空氣能熱泵產品,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在消費者心中形成鮮明的產品印象。
此外,雖然空氣能熱水器產品一貫以“節能”優勢進行宣傳造勢,按理說在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是大有可為的。但是消費者本身就已經缺乏對這種新型熱水設備的認知度,再加上對空氣能熱泵的技術原理并不清楚,所以消費者往往懷抱“懷疑”和“忽略”的態度。
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把空氣能納入到補貼范圍,從政府層面上就相當于認可了空氣能熱水器節能的優點。如果國家政策普及推廣能讓消費者有意識地認識和了解空氣能熱水器,并與其它家電產品一起被貼上“節能產品”的標簽,則有望提高空氣能熱水器在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度。
淡市力不從心
2012年,國際經濟形勢低迷。中國經濟繼續通貨膨脹,人力、物力成本持續上漲,加之上半年暗淡的廣交會出口情況,外憂內患的經濟格局不能不讓人心有戚戚。雖然主流媒體、廠家一直宣傳空氣能熱泵是一個朝陽產業,空氣能熱水器是未來熱水器的發展趨勢,但是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蔓延至今,空氣能熱泵經銷代理商對行業的信心似乎已經逐漸消磨。
由于空氣能產品認知度低、宣傳資源少,不少經銷商在推廣空氣能熱水器時都有些“力不從心”。雖然部分經銷商認可這個行業的發展前途,但現實的殘酷讓他們逐漸對這個行業感到灰心,甚至有些經銷商最后不得不被迫退出這個行業。渠道是空氣能開拓市場的首要因素,渠道上的“力不從心”,往往也導致制造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政策的出臺,從根本上來說是可以提升整個行業的信心的。這個說法并非夸大其詞,是有據可依的。眾所周知,2009年市場籠罩在經濟危機中,為拉動消費,國家在家電行業相繼出臺了“節能惠民”、“家電下鄉”等補貼優惠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后,均取得了意料不到的好效果。
宣傳大于實際
空氣能熱水器自從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由于其與其它熱水器產品相差太大的昂貴價格,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地位。
可以說,空氣能熱水器市場容量不大,除去其它原因,產品價格昂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一個很主要的因素。此次“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空氣能產品進行每臺300-600元的補貼,雖然補貼額度已經居于其它家電產品前列,但是,對于每臺價格少則幾大千,動則上萬元的空氣能熱水器來說,300-600元的補貼無疑相當于杯水車薪。那么,“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空氣能熱水器發展的意義究竟在于哪?
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總是需要經歷“認識—了解—接受—認可”的過程。空氣能熱水器在中國發展已有十余年,但是消費者對空氣能熱泵產品的認知度仍然非常低,據業內人士透露,大部分地區知道并了解空氣能熱水器的消費者還不到10%。也就是說,空氣能熱水器還還處于經歷“認識”的階段。不可否認的是,“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補貼政策,能實實在在促進空氣能熱水器的銷售。但是,300-600元的補貼額度對這種高端產品促進的銷售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上至國家,下至市場有效普及推廣空氣能熱水器才是整個產業目前最喜聞樂見的。由此可見,補貼政策的實際銷售意義并不十分明顯,宣傳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