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電地暖溫控器
目前市場上的電地暖溫控器主要分為電子式和數字顯示式兩種。
一、電子式溫控器。這種溫控器內部電路為模擬電路,面板上具有溫度刻度、撥盤、開關。由于操作簡單、長期可靠性好,比較適合于兒童、老齡化人群使用。
二、數字顯式溫控器。這種溫控器以液晶LCD顯示為主,也有的采用數碼LED顯示。周編程時段溫控器(簡稱:編程溫控器)是數字顯溫控器的一種,能根據采暖區生活(或工作)規律的不同,設定一周內不同時間段所對應的不同溫度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節能效果顯著,在電采暖控制方面已普遍應用。另一種為非編程溫控器,具有操作簡單、直觀,人性化的優點。
在選擇溫控器時應注意電發熱體與溫控器最大承載功率的選配,尤其應注意如下細節:
1.由于加熱電纜存在冷熱線相連接頭,無論是焊接式或是壓接式連接,都需確保在高溫、氧化、腐蝕等條件下長期可靠。過大功率(過大電流)冷熱線接頭處將可能造成過流風險。
2.由于220V交流電壓允許波動值為10%%,另因電氣線纜老化及電氣設備、發熱體功率、溫控器電流等技術偏差因素,故溫控器最大承載功率應大于發熱體功率20%。
3.電發熱體功率2816W以下,可采用承載電流16A的溫控器。電發熱體功率在2816W~3520W之間,應選用承載電流20A的溫控器。如:16A電流的溫控器:額定電壓為220V,預留20%安全系數,理論上最大承載功率為2816W;20A電流的溫控器:額定電壓為220V,預留20%%安全系數,理論上最大承載功率為3520W。
選擇合適的電地暖溫度傳感器
根據MENRED(曼瑞德)公司企業標準定義,溫度傳感器依據測控方式不同,分為單溫控與雙溫控兩種。其中單溫控有“內控”或“外控”兩種,雙溫雙控一般為“內控外限”。
內控傳感器是指由溫控器內部的傳感器,測控房間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停止供熱。
外控傳感器是指由溫控器外部接一個外置式溫度傳感器,測控房間或地面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停止供熱。
內控外限傳感器是指溫控器內部的傳感器測控房間溫度,外部接一個外置式溫度傳感器限制地面溫度過高。當房間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或地面溫度過高,都將停止供熱。
外置傳感器的安裝需預埋套管,以確保安裝、維護時拔插方便。套管的地面端口應封口,防止潮氣、雜物進入。
發熱體為發熱電纜的電地暖,限溫型外置傳感器需安裝在兩根加熱電纜中間位置,以限制地面溫度過熱。推薦傳感器位置與限溫設定值關系如下:
1.傳感器與面層(不含裝飾層)距離大于30mm,可設置限溫為55℃。
2.傳感器與面層(不含裝飾層)距離不足30mm,大于10mm,可設置限溫為42℃。
3.傳感器與面層(不含裝飾層)距離小于10mm,可設置限溫為30℃。
發熱體為電熱膜的電地暖,限溫型外置傳感器緊貼電熱膜或緊貼地面面層(裝飾層),以限制地面溫度過熱。推薦傳感器位置與限溫設定值關系如下:
1.傳感器與電熱膜緊貼,主要是監測電熱膜表面溫度,可設置限溫為55℃。
2.傳感器與地面面層(裝飾層)緊貼,可設置限溫為30℃。溫控器安裝時應注意事項安裝溫控器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1.安裝高度應為1.2m左右,一般與電氣照明開關在同一水平線上。安裝在周圍空氣自由流動的墻面上,不受其他熱源(例如陽光)、門窗氣流或外墻溫度等的影響。
2.應事先預埋電氣暗盒,暗裝盒深度宜為50mm以上。由于墻面暗裝盒空間限制,初裝溫控器將可能遇到空間小、走線難、壓不平等問題。請仔細查看說明書,做好安裝前準備。(改裝項目一般選用明裝線盒,直接墻面明裝)。
3.溫控器不得安裝于衛生間、桑拿房、蒸汽房或類似的高濕度、可能濕水的墻面,此種情況應將溫控器裝于外側墻面,由外置傳感器遠程控制。
4.必須確保發熱體接地線與電源的地線良好連接。獨立供電,配電箱應具備過流保護和漏電保護功能,每個供電回路應設帶漏電保護裝置的雙極開關。
5.進戶用電總功率,應大于電采暖總功率與其他用電設備的總和。
完善現有電地暖溫度控制方案
現在市場上出現的溫控器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完善和優化。
1.內置傳感器的單溫控器
溫控器內置的傳感器測控房間溫度,通過控制發熱體電源(火線)的通與斷,實現溫度控制。
這種控制方案較簡單,只控制房間的溫度,無法控制地面溫度,不推薦使用。若加裝“地面限溫器”,由限溫器對地面或發熱體獨立限溫,此方式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
2.外置傳感器的單溫控
溫控器外置式傳感器(地探頭)來測量地面或房間溫度,通過控制發熱體電源(火線)的通與斷,實現溫度控制。
這種控制方案類適合衛生間、浴室的控制方案。3.內控外限的雙溫雙控方法
這類溫控器具有房間溫度與地面溫度,兩路獨立測控電路。在內置控溫的同時,外置限溫仍然有效;房間溫度與地面溫度,任何一個達到設定溫度,溫控器內部繼電器將控制發熱體電源(火線)的通與斷,達到控制發熱體的啟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