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1:新式“土”暖今冬登場
天氣轉冷,藍石大溪地小區(qū)居民撥打本報問暖熱線,“開發(fā)商說今冬能供暖,可附近既沒有熱源廠,也沒建設燃氣鍋爐,不知道冬天會不會挨凍?”
記者獲悉,今年冬天,藍石大溪地居民肯定能用上暖,之所以沒建鍋爐,是因為小區(qū)將用上濟南能源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更高級的供暖方式——地源熱泵技術。
位于經十西路的藍石大溪地小區(qū)位置較偏,熱源和管網目前不能到達。濟南能源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經前期考察,決定從土壤中“取”熱滿足小區(qū)供暖需求,“雖然看似‘土’暖,可地源熱泵利用的是高科技,利用水與土壤冷熱交換,把地熱‘取’出來。”
據介紹,地下土壤本身帶著部分熱量,通過熱泵機組等技術手段,可把這部分熱量提取出來,產生45℃—50℃熱水,“這個溫度和換熱站水溫相近,通過二次管網輸入居民家里,滿足供暖需求。”
“想抽取熱量,得往地下埋一百多米深的水管,實現(xiàn)熱量交換。”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地源熱泵的深埋管和泵房建設正在收尾,按計劃今年可實現(xiàn)供暖。據悉,該小區(qū)一期共6萬平米,387戶居民,而即將投運的地源熱泵技術可提供28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為該小區(qū)二期和三期工程預留了供熱能力。
雖然供暖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可地源熱泵技術仍然是濟南市政公用事業(yè)局的項目,居民采暖費還是按照正常費用繳納,即每平方米26.7元。
新招2:從空氣中要熱源
除了利用地源熱泵技術,今年10月22日,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yè)局局長王繼東接聽市民熱線時表示,今年濟南還完成了高墻王小區(qū)6萬平方米空氣源熱泵項目建設。
相關技術人員介紹,空氣源熱泵是利用小部分電能,“搬運”空氣中大量免費的熱能提取熱量,工作原理類似空調。外掛機組將熱量傳遞到室內,然后輸送到居民家里提前安裝在地板下面的細小管線,達到室內供暖的目的。
空氣源熱泵設置專門的溫控面板,可以根據需求關停,比高溫水和高溫蒸汽供暖多了自主性。
據悉,目前省城北部正在規(guī)劃的華山片區(qū)、西部的美里湖片區(qū)以及力諾片區(qū)等都有計劃規(guī)劃空氣源熱泵項目。
新招3:污水中也能提取熱
據介紹,除了土壤和空氣,原來被人們嫌棄的污水也能提取出大量熱量。據悉,濟南能源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計劃在污水凈化二廠附近建設污水源熱泵能源站,預計一期解決清雅居(論壇)30多萬平方米小區(qū)的供暖問題,最終供熱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按照遠期規(guī)劃,通過污水源熱泵建設項目,濟南水質凈化一廠、二廠規(guī)劃建設供熱規(guī)模約有300萬平方米。
相比傳統(tǒng)供熱方式,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和污水源熱泵除了在冬季時成為供暖“利器”,到了夏季,還能把室內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實現(xiàn)制冷效果。一套設備,冬夏兩季都能用。
相關部門之所以推出這種另類的供暖方式,一方面是為降低燃煤量,保證城市環(huán)境,另一方面是為了調整供熱布局,與燃煤鍋爐、供熱預熱相互補充,采暖費與其他集中供暖方式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