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報告指出,我國當前的電力市場已經處于相對過剩狀態。從另一角度來講,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電能替代具備了優越的條件。在供暖領域推廣電采暖,不僅能促進節能減排,根治大氣污染,還能提高發電機組利用率、終端能源的使用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甘肅光伏電采暖完成試點
5月18日,據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市場營銷部統計報表顯示,從2014年11月采暖期開始到2015年3月底結束,甘肅省金昌地區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供電鍋爐用電電量427.3845萬千瓦時。
去年,經過有關部門批準,金昌市率先在甘肅省開展光伏能源就地消納試點工作,“點對點”實施供電鍋爐、電采暖。2014年11月,國網甘肅電力組織了1家光伏發電企業和4家企業的電鍋爐及2家電采暖小區用戶簽訂了消納合同。試點表明,就地消納有力地促進了用電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光伏發電企業發展,達到多方共贏。
國網天津電科院積極推廣電采暖技術
“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區域離供熱源和氣源點遠,同時政府規定嚴格控制新建燃煤鍋爐房,而天津電網2013年就實現了‘鎮鎮電氣化’,全市城鄉供配電網絡全面覆蓋,正好可以通過電采暖解決這些區域的供熱需求。”據國網天津電科院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以電采暖為例,電熱膜等技術應用在30年以上,技術成熟、運行可靠,住戶室溫普遍達到或高于集中供熱溫度;與燃煤鍋爐房相比,還具備建設成本優勢。
電科院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到,目前天津2蒸噸及以下使用散煤的燃煤鍋爐有628臺,其中97%集中在環城四區和郊區縣。在天津遠郊區縣和農村等散煤主要消耗區域,推進電采暖等煤改電技術,可減少散煤使用25萬噸,顯著降低城市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活環境質量;在學校、商場等非24小時供熱需求領域,還可利用夜間低谷電,顯著降低用戶取暖費用。
以電代煤意義何在
以電代煤供暖,既有利于貫徹落實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又有利于落實國家節能減排、降碳治霾、加快環境生態建設的政策任務。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出重拳,強化污染治理。國家發改委和能源部都在大力倡導清潔和可再生的能源政策。
據專家測算,燃煤小鍋爐產生的二氧化碳和PM2.5占污染總量的45%以上,而電能特別是光電、風電都是清潔能源,基本沒有污染。傳統的水暖大網和自備鍋爐燃煤的水暖供熱,技術和設施比較落后,給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了一些隱患。以電代煤,對于破解這一難題意義十分重大。來源:慧聰供熱采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