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汽”相變提取能量
水這一物質,有水、霧、冰等多種形態,它是一種儲存太能熱能的介質,含有能量。
東尤公司負責人黃國和介紹,根據科研發現,空氣中水蒸氣所儲存的太陽能熱量,超過石油、煤炭、天然氣儲存的熱量之和。目前公司稱這種可再生能源為“水汽能”,并申請了國家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版權等知識產權,目前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內屬于“獨占”。
“水汽”能量的提取,主要通過“水汽能熱泵”施行“溫差技術”來操作。冬季使“氣態”水變成“液態”水而釋放熱能,同時“水汽能收集系統”就吸收熱量作為“水汽能熱泵”主機的熱源,給建筑物內供熱;而夏天讓“液態”水變成“氣態”水而吸收熱能,給建筑物內制冷。此外,中間的熱量還能供應生活熱水。
比空氣源熱泵節能45%
從原理來看,“水汽能”似乎和利用空氣能實現制冷供熱的空調相似,其實它有著更環保節能的創新特點。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南方冬季高濕低溫,空氣源熱泵(空調)很容易結霜。導致整個機器耗能中,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能量,用于化霜。而水汽能只提取低溫水蒸氣的熱量,不需要凝霜,耗能就會減少。
“比空氣源特泵節能45%,比同樣面積的常規太陽能吸熱板吸熱效率提高15倍。”黃國和介紹,這個數據并不是虛擬的。
“一個政府大樓,保持正常的供暖,以前一天用電1900度,用了我們的熱泵后,一個小時只要60度電。”黃國和舉例,四年前,冷水江市政府行政辦公大樓采用“水汽能熱泵”系統,每年比常規分體式空調節能50%以上。此外,上海延安飯店于2012年用“水汽能熱泵”系統的第二代技術改造了燃油鍋爐制熱和供應熱水,改造后,每年節省費用68.7%。
發展
“水汽能非常適合南方”
霧霾天氣的兩大元兇是煤炭和油,其中冬季霧霾嚴重的原因一部分來源于供暖的鍋爐。“水汽能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直接淘汰鍋爐。”黃國和介紹,該技術只“搬運”空氣里的水蒸氣儲存的熱量,比較環保。
此外,“水汽能”濕熱源換裝置在冬季使用時,會收集空氣中的細小顆粒,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降低城市中的pm2.5值。
近年來南方供暖成為熱點話題,“水汽能技術非常適合南方。”湖南省制冷學會理事長、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廖勝明教授坦言,南方地區地質條件復雜,土壤源熱泵的應用存在不確定性。而“水汽能”熱泵不受區域地質及自然環境的限制,這種技術或將成為南方供暖的“主力軍”。 來源: 三湘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