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能源集團與華為攜手部署“礦鴻操作系統”,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助力煤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一是共同打造煤礦工業互聯網、建設未來煤礦,有效解決“產業安全”問題;二是通過制定煤礦行業接口、協議標準,有效推進行業適配;三是打磨煤礦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實現工業控制體系的國產、安全可信;四是構建煤礦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推進數字經濟和能源經濟的融合,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國能和華為走出的一小步,是工業體系改進的一大步。
礦鴻操作系統的使命和目標是將不同的設備互聯,通過獨特“軟總線”技術,礦鴻操作系統在煤礦領域第一次實現了統一的設備層操作系統,以統一的接口和協議標準,解決了不同廠家設備的協同與互通的問題,其主要價值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萬物互聯:人機互聯,機機互聯,萬物感知 井下設備搭載礦鴻操作系統后,不僅各種傳感器,礦燈,控制器可以互聯互通 ,并可和手機、穿戴設備互聯,實現周邊環境實時感知,更高精度的人員定位,對井下人員健康實時監測,提升井下人員作業安全;
二、統一標準: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 礦鴻操作系統支持煤礦行業統一協議,靈活部署,統一構建,實現不同廠商各個設備下的統一管理,允許工業設備在對時間要求苛刻的環境中交換應用程序信息,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有序控制、配置和收集網絡中的海量數據,并且高速傳輸;
三、智能協作:分布式數據管理,資源動態交互 通過革命性的分布式軟總線技術,為煤礦設備智能協作提供業務基座;通過近場設備感知與互聯、分布式數據庫以及統一數據協議關鍵技術,重新定義礦下設備交互方式,在提升作業人員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作業效率;
四、安全可信:保障數據安全,可靠 在礦鴻操作系統構建過程中,針對安全可信能力做了增強,保障設備、應用、數據和服務安全。
目前,礦鴻操作系統已經在神東4個礦廠,6個場景成功應用了20種設備、398個應用單元,成效顯著。并通過發布會現場大屏幕連線了井下綜采面、機器人實時工作畫面,展示了礦井下搭載了礦鴻操作系統設備的工作和互動情況。通過礦鴻“軟總線技術”,實現設備“無屏變有屏、固定按鍵操作變手機移動操作”,巡檢機器人和傳感器“近場經過式”快速數據采集和互聯互通。
華為煤礦軍團董事長鄒志磊指出:華為煤礦軍團致力于“把數字技術帶入每一座礦山,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礦山”,智能礦山建設本質是工業體系架構變革,唯有建設統一架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要實現智能礦山,就是要構筑數字世界里面的礦山數字孿生。華為智能礦山解決方案,采用分層解耦架構、基于華為云及礦鴻生態,使能煤礦智能化。礦鴻構建礦山統一接口、統一數據格式的底座,為礦山智能化奠定基礎。
國能神東煤炭集團董事長李新華表示: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國家戰略大計,也是神東發展之急,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數字經濟與能源經濟的融合將是一定時期內主導中國經濟增長與轉型的最大驅動力。科技成就未來,煤礦工業互聯網是真正實現煤礦智能化的突圍方向,未來煤礦將以“安全可信”的工業互聯網為主要平臺,實現數字經濟與能源經濟融合發展,創造以工業互聯網建設為標志的“煤炭工業文明”。神東與華為聯合創新,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進礦鴻操作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