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能云物聯網部總經理曹楊在近期舉辦的2023數智產業領袖峰會上表示:當前工業園區低碳發展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園區耗能高,業態復雜,在數智化轉型之前單是進行業態分類就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如果無法實現細分,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法標準化統一化管理問題。“這是最大的挑戰,市場上也有很多人在嘗試探索最佳切入點。” 第二,如何依托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對園區碳排放進行有效監測,為園區的碳排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對園區基礎能源系統進行能效提升、優化用能結構、提升用能效率仍面臨較多挑戰;以及這些技術在實現低碳目標上能達到何種程度,實現何種效果,目前尚不能妄下定論。 第三,實現低碳園區還面臨著資金壓力、產業協同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而提升和創新的關鍵是使用數字化和智能化能力不斷探索和實踐,最終才能實現低碳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園區需要數智化“解憂者”
百度智能云在園區能源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在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百度從建立之初就一直將綠色環保節能的理念貫徹于公司技術創新及運營之中,在節能減排及能效管理方面處于行業頂尖水平,是中國綠色數據中心的開創者和引領者。2014年,百度新建立了一所科技園地-百度科技園,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百度科技園將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與樓宇制冷技術相結合,根據以往數據生成節能策略,實現智能調控。作為百度智能云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解決方案,百度智能云度能AIoT能碳數智化平臺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度能在支持內部綠色園區建設的過程中沉淀了豐富的能源管理經驗,之后通過提供實時能碳感知、精細化能碳管控以及AI節能減碳技術,將自身的實踐向產業廣泛輸出。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層面,度能的核心任務是幫助企業實現三個方面的升級。首先,幫助企業實現目標的升級。“我們認為,企業使用能碳數智化產品,不是單純為了計量和統計,而是需要 基于企業所處的場景,建立以節能降碳甚至以碳中和為目標的全面監測、推演、優化執行能力。”曹楊介紹。“其次,幫助企業各級領導者實現管理理念的升級。有些工廠目前仍然依賴人工抄表,領導者缺乏數智化管理意識。 利用物聯網全面感知技術和知識圖譜的能力,讓企業對能碳的管理從粗放到精細,讓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既可以統攬全局,也可以明察秋毫。最后,提供方法和手段上的升級。以AIoT技術為核心,針對具體場景, 讓節能降碳實現可預測和自決策,解放重復的體力勞動,簡化知識經驗的傳承方式,從人工走向智能。”
截至目前,度能已攜手數十家生態合作企業,聯合打造近百款能源應用及終端,直接和間接服務客戶上萬家。領域覆蓋產能、供能、用能各個鏈條,行業場景囊括化工、制造、食品加工、輕工等多個領域。同時打造零碳園區實施方案,助力園區在運營管理階段實現“零碳化”。依托百度能碳數智化底座,度能為園區管理方、園區企業方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多模塊應用服務。面向園區管理方,度能可提供園區能碳管控、智慧供熱、微網調度等服務。
共建共贏,共同實現“零碳”未來
提到度能的成長過程,曹楊反復提到一個詞:合作共贏。在他看來,要想實現“雙碳”目標并不是某一家廠商就可以完成的,與客戶、合作伙伴乃至友商合作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經常會面臨非常復雜的業態,單靠某一方的專業儲備,有時很難完成一個項目,懂用能的不一定懂算法,懂算法的又不一定懂用能,所以開放、合作才會有出路。”以園區為例,樓宇、工廠、設備、車間等場景不同,用能也就各不相同,而用能本身又分為電、氣、熱等多種類型。在這種情況下,相較于度能項目團隊,客戶自身對用能場景及專業知識的了解更加透徹,所以, 度能項目團隊往往會選擇與客戶合作共創,讓客戶的專業知識與度能項目團隊的技術優勢均能得到最佳發揮,最終達到1+1>2的效果。“在剛開始時,有一個客戶的CTO直接丟給我們一本熱力學的專業書,并且親自培訓我們的算法工程師,之后還要考試。當然,這個項目的最終效果非常好!”
在合作共贏理念下,開放也逐漸成為度能的產品優勢之一。度能是一個能碳數智化平臺,能夠為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工具鏈、開放的算法以及行業Know-How,然后與合作伙伴共創或者由合作伙伴自己進行二次開發。開放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有利于度能自身的成長。
“雙碳”建設如火如荼,能源行業生生不息,能碳數智化的可發展空間是無限的,而AI技術必將是促進能碳數智化發展的助推器。百度智能云作為技術服務商將發揮自己的前瞻性與引領性,在該領域持續發力,不斷深耕,為企業綠色發展拓展更多可為空間。“在未來發展中,我們要做深而不是做廣,繼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然后與其他伙伴合作打造開放的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