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獲悉,在我國集中供熱領域,長期存在20%以上無效能耗、末端用戶供熱不足等痛點問題。近日,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智暖先鋒團隊構建了“數據感知—智能控制—終端補償—云平臺交互”四層架構解決方案,為精準供熱與節能降耗提供全鏈條技術支撐。
在技術攻堅方面,團隊以“動態平衡調控”為核心,通過無線溫度變送器、電動閥、西門子PLC等智能設備實時聯動,并創新研發熱損平衡算法,首次實現水力與熱力雙重動態平衡。傳統經驗調節存在15%的調控誤差,而此動態調控技術將誤差控制在3%以內,突破了靜態閥門調節局限。同時,首創電動閥與循環泵變頻雙聯技術,能自動響應熱負荷變化,1分鐘內完成閥門開度調整與泵頻優化。
針對超遠距離樓棟的“低溫短板”,團隊獨立研發的終端熱能補償裝置成效顯著。該裝置通過板式換熱器與循環泵協同工作,裝置換熱效率達92%,老舊小區管網也能穩定供暖,解決了末端用戶供熱不均問題。配套的MCGS組態軟件人機交互平臺,集成多種核心功能,運維人員可實時查看溫度曲線、遠程調節閥門開度,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推動供熱運維向數字智能化轉型。“系統已在西寧市昆侖陽光城小區成功落地運行。”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實測數據顯示,使用系統后小區12棟樓的熱力平衡率從78%提升至91.4%,綜合節能率突破18%,過去‘近熱遠冷’的情況得到改變。”
目前該技術體系已獲得國家專利的受理,其模塊化設計可兼容城市社區、工業園區、農村供暖等多場景管網,改造成本較傳統方案節省30%,兼具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可行性。(西寧晚報記者 衣凱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