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劉雪梅鄭繼霞)“天空狀況:晴間多云,風力:2、3級,最高氣溫:3℃”。
懷柔區擔子山供暖站職工將當天的氣象數字輸入電腦系統,大屏幕上出現了當天供熱的曲線圖,按照曲線圖所顯示的數字設定了當天白天的供熱溫度。該區推廣自主研發的兩項獲國家專利的供暖技術,今冬,根據天氣狀況彈性供暖,保證了用戶最佳供暖的溫度,節約15%的燃煤。
以往,冬季供暖鍋爐自動化程度較低,燃煤供暖采用的是“定性估計”的粗放模式,一般是每天燒兩三遍火,每遍燒一定時間,沒有科學依據。在浪費煤、電資源的同時,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大氣。近年來,懷柔區市政部門和供暖企業聯合開展了節能技術的研究,完成了集中供暖系統回水溫度的確定方法和量調節供熱技術兩項技術,并獲得了國家專利。這項技術根據氣溫高低、太陽輻射的多少、風力的大小等氣象數據,自動生成供暖曲線圖,作為當日的供暖依據,然后與傳感設備傳回的實時溫度和供回水溫度數據進行比較,通過微機指揮平臺實時調節戶與戶、樓與樓、回水通路之間的熱平衡,調整用煤量,今冬,該區200多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推廣使用了這一節能技術,節約燃煤近600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