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南方市場儼然已成為眾多供暖企業的必爭之地,然而,這些號稱要“南伐”的企業如何抓住客戶站穩腳跟呢?
12月23日以來,長江商報記者以大武漢供暖市場為樣本,走訪調查發現,國網湖北電力公司用戶群體多為“集體戶”,而利用熱源點來進行供熱的武漢德威熱力股份公司,則是依靠政府規劃布局經營。
實際上,南方個性化供暖也是國家住建部的意之所指。日前,國家住建部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外界供暖熱點問題時就表示,提倡“南方地區”科學地選擇適宜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熱方式。然而,供暖企業如何細分市場,算好經濟、節能、環保“三本賬”的同時實現盈利?利用熱源供暖的企業與電采暖、天然氣采暖企業之間是否存在競爭?
“我們公司與電采暖、天然氣采暖之間并不存在‘競爭’,因為各自的客戶群體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日前,武漢德威熱力股份公司董事長徐斌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暖公司一般都會依據政府規劃來細分客戶,至于企業能否“站住腳”則由市場來最終決定。
探訪:有暖氣小區房價高過周邊
“我們家冬天空調都是常開的。”武漢市漢陽區市民李小姐家里有小寶寶,室內溫度一直太低,但冬季開空調電費高得嚇人,而且室內多少有點干燥。李小姐的姐姐住在同市的武昌地區南湖片區,家里直接安裝了天然氣壁掛爐,冬季整個家里都暖融融的。當然,冬季如果24小時開著暖氣,120平米的房子一個月采暖要用600方氣,遠遠超出采暖用戶每個月450方的限額,所以白天家里沒人一般都會關閉暖氣。
對于大多數需要通過天然氣、空調來取暖的人而言,家住武昌關山片區的蔣先生覺得自己的選擇余地更大,蔣先生居住的小區有集中供暖,熱源來自于關山一帶的熱電廠。蔣先生介紹,冬季用暖氣可以“按需采暖”,有一個供熱表,開暖氣時就計數,冬季結束統一結算;也可以整個冬季包季采暖,算下來140平米的房子整個周期費用大概需要三四千元。蔣先生說,由于小區有供暖,所以小區的房價比周邊的樓盤都要略高一點。雖然很多用戶冬季并不一定會選擇開暖氣,但至少小區有這樣一個條件。
長江商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對于武漢這樣典型的濱江南方城市,很多市民都比較羨慕北方的供暖,但也有不少辦公室一族表示,除了一年里寒潮來的那幾天家里會開空調以外,平時家中沒有暖氣也無所謂。年輕人在選擇購房時會考慮供暖,但小區是否有暖氣還沒有成為影響購房的決定性因素。
武漢市天然氣有限公司向長江商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天然氣管網升級、供應能力增強,采暖用戶增長較快,截至目前,該公司申報獨立采暖戶數共計10.4萬戶,每年會新增1萬至2萬戶。
國企:湖北電網重點服務“高端團購”
12月10日,家住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三堰教師小區的楊先生輕按開關,客廳墻壁上幾幅精美的裝飾畫悄無聲息地“工作”起來,十幾分鐘后,家里溫暖如春。這種美觀、安全、高效的新型供暖方式就是碳晶電采暖。
武漢質檢所國家紅外中心工程師吳迪介紹,碳晶電采暖使碳分子團在電場作用下發生布朗運動,以遠紅外線和對流的形式傳遞熱量,熱效率轉換達98%,只需20分鐘就能升溫,發出的是紅外輻射而并非電離輻射,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長江商報記者從電器廠家處獲悉,碳晶電采暖家庭住戶初裝成本為70元至100元/平米,經濟運行費用在500元/月以下,與燃氣、熱泵、燃煤等供熱方式相比較,建設運行成本節約30%以上。
今年入冬以來,國網湖北電力公司安排400萬元專項推廣資金,在湖北省14個地級市A級營業廳開辟碳晶電采暖體驗示范區,向政府集中采暖點、福利院、中小學贈送一批采暖設備形成示范效應,在房地產售樓部打造一批樣板間吸引消費,發動社會群體團購,在銀行、電信等公共客服大廳推廣一批集中采暖區,帶動更多人群使用,今冬已推廣18萬平米采暖面積。
水源熱泵供暖也是電力推廣的一種模式,其原理是將熱交換器埋于地下,通過水在高強度塑料管組成的封閉環路中循環流動,從而實現循環水與土壤進行冷熱交換的目的。
“夏季,循環水帶著熱量進入地下,經過熱量傳導,降低水溫,降溫后的循環水返回房間,帶走房間里的熱量,最終實現房間降溫。冬季則剛好相反,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提高溫度后,供室內采暖。”武漢供電公司何遠成介紹,武漢百步亭花園現代城是湖北省第一家采用水源熱泵供暖的小區。一直以來,這里的游泳館水溫常年保持在20多攝氏度,靠的就是地源熱泵。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為在供暖市場“分一杯羹”,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積極推進冬季采暖電能替代工程,在保持傳統空調、電暖器等用電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水(地)源熱泵等新型集中電采暖技術,今年1月至11月,推廣電采暖項目1200多個,完成替代電量4.1億千瓦時。
民企:依靠地方政府規劃扶持
“城市根據自身特色做好供暖規劃,其他的由市場來決定,讓能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就是最佳方式。”武漢德威熱力股份公司董事長徐斌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從事供熱十余年的企業,他認為規劃是最重要的。
德威熱力是江蘇企業,武漢市政府開啟“冬暖夏涼”工程后,該公司中標來到武漢成立公司,開始建設武漢的供熱網絡,如今整整10個年頭。“集中供熱體量龐大,尤其是鋪設供熱管網,企業一般會立足于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城市,有的城市大市場大,往往會有多個公司經營。”徐斌介紹,德威熱力在湖北省黃石市、貴州也有供暖項目。
徐斌認為,南方長江沿線城市以及云貴地區都有供暖需求,但廣東這些地方明顯不需要供暖。這些有需求的城市就是供暖的市場所在。不過在徐斌看來,利用熱源供暖的企業與電采暖、天然氣采暖之間并不存在“競爭”,因為各自的客戶群體實際上不一樣。
“從消費者的角度,肯定是希望供暖費用越低越好;從政府的角度,肯定希望供暖的能源利用率越高越好、污染越低越好。”徐斌說,提供供暖服務的企業必須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決定了像德威熱力這樣利用熱源點來進行供熱的企業非常重視政府的規劃,政府有這方面的規劃,企業才能在這個城市發展供熱。
以自身為例,德威熱力整個熱網都以武漢江南區域的熱源點——江南片發電廠的余熱為支撐,江北區域缺乏熱源點,這家企業目前在武漢江北區域就未發展其網絡。徐斌認為,南方城市明顯不可能選擇利用燃煤鍋爐來供暖,否則“環境賬”承受不起。
“有熱源點的地方,利用熱源點進行供暖;沿江的地方利用江水發展水源熱泵供暖;都不具備這些條件的,發展地源熱泵、碳晶電采暖。”徐斌表示,一個城市哪些地方適合采取什么樣的供暖方式,需要政府來進行統籌規劃,然后交給企業來執行,最后再由市場來決定企業是否能生存下去。 來源:長江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