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簡稱巴或渝,屬國家級中心城市,地處長江上游,乃中西部地區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重慶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最冷月平均氣溫4℃~8℃。不過,隨著近年氣候變化異常,重慶冬天最冷氣溫低至零下。尤其在2016年1月23日,重慶主城區時隔近20年再次飄雪,最低氣溫低至零下7℃。
陰冷潮濕的冬季,加之重慶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為重慶供暖行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期,中國地暖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下稱“課題組”)特邀業內嘉賓聚焦重慶供暖市場,暢談重慶供暖行業的現狀和未來。
現狀:三五百家企業分食兩億元的市場“蛋糕”
作為西南采暖市場發展較晚的區域,重慶采暖市場目前年安裝套數有多少?
重慶暖通協會會長、重慶艾斯特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熊云橋給出的答案是6000套~8000套。重慶暖通協會秘書長、重慶美洛暖通總經理羅木和重慶碧水康暖通設備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誠均估計2015年重慶采暖市場安裝量大概5000戶左右。重慶溫馨時代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春雨和重慶觀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勝則推測,目前重慶采暖市場年產值大概2億元左右。
無論從產值還是安裝套數看,重慶采暖市場都無法和近鄰的成都相比,但是重慶采暖市場供暖公司數量卻與成都接近。曼瑞德集團重慶辦事處經理吳旭周透露,“聽說當地注冊在案的暖通公司接近500家。”這一數字得到肖勝等人的認可。熊云橋和陳誠等人也認為當地供暖公司數量至少在200家以上,但上規模的供暖公司僅數十家。可見當地供暖市場和其他南方供暖市場一樣,由少數大型采暖公司和一群小微供暖公司共同分享當地市場蛋糕。
家裝為主,地暖末端占比大,明裝采暖市場增速快
與近鄰成都供暖行業工程市場巨大的特點不同,受訪嘉賓均表示重慶采暖市場工程占比非常小。“目前在重慶僅有少數高端樓盤標配地暖,如保利、龍湖等公司的精裝房項目。”羅木說。不過,據肖勝介紹,雖然重慶主城區的工程配套供暖項目只有四五個,但郊區或景區工程采暖市場潛力值得挖掘。“地處景區的五星級酒店(萬豪)便安裝了地暖,面積達到2.3萬平方米。另一個項目是在金佛山上,金佛寺和酒店合計1.1萬平方米均由觀圖安裝空氣源熱泵地暖。”肖勝說:“重慶郊區景點內的酒店或客棧等均有供暖潛力可挖掘。”
與武漢、長沙、南京等南方主要城市采暖市場散熱器占比更大的特點不同,重慶供暖市場目前地暖末端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優勢。肖勝和吳旭周推測當前重慶供暖市場地暖和散熱器占比為7:3,熊云橋和羅木估計這一比例為8:2,郭春雨估計這一比例為9:1。不過,據羅木和郭春雨分析,近兩年隨著明裝采暖市場興起,散熱器采暖末端占比正在逐漸提高。
進口品牌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目前,在重慶供暖市場,燃氣壁掛爐是最主要的熱源。在地暖管道種類方面,熊云橋、羅木和吳旭周估計90%以上的地暖系統采用的是PE-RT地暖管,其次是PEX管。
在上述地暖系統材料品牌構成中,或許是因為家裝占主流等原因,重慶采暖市場和南方大部分區域市場一樣,由進口品牌牢牢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在燃氣壁掛爐方面,威能、博世、菲斯曼等德系品牌占據了接近80%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意系品牌如BAXI(八喜)、依瑪、貝雷塔、阿里斯頓、斯密等品牌,A.O.史密斯在當地也占有部分市場份額。
在分集水器和溫控器方面,喬治費歇爾、曼瑞德、丹佛斯、霍尼韋爾等品牌占有較大市場份額,國產品牌中海林也占有一定市場份額。
在地暖管道方面,喬治費歇爾、德國瑞好、歐博諾和保利等品牌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
在散熱器方面,德國凱美、HM等進口品牌和其他土耳其鋼板散熱器共同“瓜分”當地市場。
重質量和服務,仍有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年初,20年一遇的大雪讓重慶采暖人感受到了當地采暖行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經過當地采暖人10余年來持續地對供暖文化的傳播,供暖行業已經在當地具備旺盛的生命力。同時,隨著當地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打造精裝房項目,配套地暖者也將越來越多,這都是重慶采暖市場大有潛力的利好消息。
不過,當前重慶供暖市場面臨的兩大問題亟待重視:
一是行業缺乏整合和自律。熊云橋表示,當地供暖市場一個奇特的現象是,用戶沒少花錢,供暖公司員工也比較辛苦,最后出了問題供暖公司卻沒賺錢。員工在用戶面前還沒有尊嚴。因此,通過行業自律和整合,提高供暖公司專業素質是當前重慶供暖行業的當務之急。
二是行業競爭無序化。據吳旭周和陳誠觀察,重慶采暖市場發展比上海等地晚了10年,但競爭已經無序化,魚龍混雜,施工質量差距也很大,常常給客戶帶來困惑。
對于以上問題,肖勝建議當地可以成立一個統一的安裝或物流平臺,由該平臺提供統一的、標準化的施工以及后期服務。現有供暖公司專心做好營銷,這樣可以減輕供暖公司運營成本和壓力,也可以杜絕因為供暖公司關門而導致客戶售后無保障的現象。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受訪嘉賓均認為當地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至于發展趨勢,熊云橋、羅木和肖勝、陳誠等人認為將朝整合的方向發展。郭春雨則認為重慶供暖市場在保證基本質量的前提下,向低端化方向發展。無論如何,隨著重慶開始領跑中國GDP經濟增速,以及重慶城市化進程加速,重慶供暖市場有望逐漸發展成為西南供暖市場的重鎮。而剛剛成立不久的重慶暖通安裝協會,其正在探索的協會運作平臺和方式,也有望成為供暖行業的“重慶經驗”。 來源:中國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