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來臨,供熱企業負擔再次收到市民關注。但凡遇到煤炭價格下降的年份,百姓總是渴望采暖費能下降,而熱企則一直“喊渴喊干”,稱入不敷出,虧損運營。熱企負擔究竟源自哪里?
今年9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供暖期結束,對“三北”地區供熱企業向居民個人供熱而取得的采暖費收入免征增值稅。此舉被認定是給熱企減負。
“三北”地區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大連市、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青島市、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是通常所說的冬季需要供暖的北方廣大地區。
除增值稅外,政策還給予熱企在房產稅和城鎮土地增值稅方面予以減免: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對向居民供熱而收取采暖費的供熱企業,為居民供熱所使用的廠房及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供熱企業其他廠房及土地,應當按規定征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專業供熱企業,按其向居民供熱取得的采暖費收入占全部采暖費收入的比例計算免征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事實上,針對水氣熱等公用事業企業,減免增值稅的政策歷來有之。尤其是這些企業來自于民生方面的收入,都能獲得稅收政策減免。
稅收方面的負擔基本沒有了,那么熱企的負擔主要來自哪里?2008年煤炭在熱企的成本中占到65%到70%,而去年煤炭在熱企的成本中只占39%左右。熱企依然不肯降價,非硬挺不降而是不能降價。事實上,雖煤炭價格降低,但是由于其他成本上升,由于新建熱源廠、管網改造等,熱企的供暖成本一直處于倒掛階段。尤其是最近幾年,為治理霧霾進行環保改造和鍋爐替換的投入,反而上升為最大負擔。今年僅濟南熱電和濟南熱力兩大熱企就拆除了燃煤鍋爐25臺,改為15臺燃氣鍋爐和工業余熱供暖。 來源: 濟南日報(濟南)
今年9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供暖期結束,對“三北”地區供熱企業向居民個人供熱而取得的采暖費收入免征增值稅。此舉被認定是給熱企減負。
“三北”地區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大連市、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青島市、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是通常所說的冬季需要供暖的北方廣大地區。
除增值稅外,政策還給予熱企在房產稅和城鎮土地增值稅方面予以減免: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對向居民供熱而收取采暖費的供熱企業,為居民供熱所使用的廠房及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供熱企業其他廠房及土地,應當按規定征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專業供熱企業,按其向居民供熱取得的采暖費收入占全部采暖費收入的比例計算免征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事實上,針對水氣熱等公用事業企業,減免增值稅的政策歷來有之。尤其是這些企業來自于民生方面的收入,都能獲得稅收政策減免。
稅收方面的負擔基本沒有了,那么熱企的負擔主要來自哪里?2008年煤炭在熱企的成本中占到65%到70%,而去年煤炭在熱企的成本中只占39%左右。熱企依然不肯降價,非硬挺不降而是不能降價。事實上,雖煤炭價格降低,但是由于其他成本上升,由于新建熱源廠、管網改造等,熱企的供暖成本一直處于倒掛階段。尤其是最近幾年,為治理霧霾進行環保改造和鍋爐替換的投入,反而上升為最大負擔。今年僅濟南熱電和濟南熱力兩大熱企就拆除了燃煤鍋爐25臺,改為15臺燃氣鍋爐和工業余熱供暖。 來源: 濟南日報(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