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北京環境交易所對電、熱、碳三要素進行統籌管理,推出國內首個集電力、熱力和碳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旨在幫助企業降低用電、用熱和碳履約成本,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同時,全國首個“電熱碳”治霾示范項目和產業基金落地保定,未來,北京的垃圾處理、農戶取暖等也有望用上電熱碳儲熱技術。
低谷電儲熱供暖:治霾減排還省錢
據環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履約企業開展生產活動,既離不開電力和熱力,又離不開碳排放權。因此,將電力、熱力和碳交易三者融合,創新推出“電熱碳”項目,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控排企業。電熱碳項目中的核心技術是低谷電儲熱供熱供暖。
值得一提的是,電熱碳項目在北京環交所發布后短短一周時間,就快速實現了落地第一單—電熱碳治理京津冀霧霾的保定定興學校供暖示范項目。了解到環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通過“電熱碳”解決了保定定興縣教育系統冬季供暖的燃煤替代問題,“電熱碳”低成本供電供熱技術實現了“低谷電儲熱供熱供暖”,沒有燃煤排放,同時消納了電網削峰時段的富余電力,降低了成本。
保定定興學校供暖示范項目覆蓋了當地204所小學和中學,共拆除并替代了84蒸噸燃煤鍋爐,預計每個采暖季替代燃煤842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000噸。“減排量相當于約2000畝林地在10年間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北京環交所節能量交易中心主任李憧熠說。

編輯配圖:低谷電儲熱供暖設備
垃圾焚燒:試用沼氣余熱供暖
雖然北京城六區早已實現了無煤化,但北京也已嘗鮮通過“電熱碳”儲熱技術,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據“電熱碳”項目發起方負責人楊潔介紹,“我們正在與北京環衛集團合作,對北京周邊垃圾填埋和焚燒產生的沼氣和余熱進行儲熱綜合利用,增加北京市內的能源供給。
此外,還通過全球獨創的移動儲熱技術,為北京市突發的管道爆裂提供應急供熱服務。”“以鋼鐵廠生產過程中的工業余熱為例,雖然余熱達不到上百度的溫度,不足以再進行工業生產,但不達標的余熱卻能給老百姓燒水取暖。”
值得注意的是,每每提到新技術,價格貴、生命周期短、老百姓難接受屢屢成為困擾其推廣落地的現實瓶頸。記者了解到,“老百姓用得起”、“便宜實用”成為了“電熱碳”項目中“儲熱”技術研發的重要考量。據楊潔介紹,2015年曾在通州農村“小試牛刀”,創新推出了“低谷電+太陽能”模式,與集中供熱相比,農戶采暖費用只需原來的三分之一。
儲熱技術市場:未來規模或超3億元
“白天是老百姓的用電高峰,夜晚是用電低谷,但電廠仍不能停工,可產生的電卻是 多余電 。”楊潔說,“現在通過儲熱技術,晚上把電存起來白天再用,對配電網的要求就沒有直接電供暖那么高,同時,低谷電價格又便宜,費用也能省下不少。”中國供熱信息網了解到,像太陽能、風能、電能、潮汐能等存在使用高峰和低谷的能源,都可通過儲熱技術,進行搬遷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儲熱技術全部為我國自主研發。更在國際上填補了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據環交所介紹,“電熱碳”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只要有用電、用熱(冷)或用碳三種需求之一的機構都可以使用,比如,京津冀地區采用燃氣熱水鍋爐來供暖的樓宇,使用燃氣三聯供的商業樓宇,通過“電熱碳”服務附加儲能設備,優化能源結構,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整體的碳排放。
業內人士表示,儲熱技術市場潛力巨大,可服務于各個行業,規模或將超萬億。 來源:中國供熱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