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商情》雜志通過實際走訪、電話核實、實名認證等多種途徑發現,2018年進入制冷行業的企業最多,尤其是制冷機組成為很多工程商、經銷商等轉型的首選。
神舟總經理宋明剛首先指出,“機組企業多,競爭激烈,這是發展的必然,也是市場倒推的結果。比如,目前很多工程商和經銷商參與一個項目投標,有的工程商有資質、有實力生產機組,那獲勝的幾率就比單純的施工和貿易團隊大很多。”
宋總還指出,“焦慮導致很多企業不得不轉型。” 最近幾年,工程商、經銷商總在被干掉的論斷中,膽戰心驚的過日子,嚴重缺乏安全感。有的直接找個大企業做“靠山”,更多的則是想在被“干掉”前往上游拓展,做廠家,有個實體工廠,最起碼有個自己品牌,才像個“企業家”。

但做“廠家”也沒那么簡單, 廠家有廠家的門檻,廠家有廠家的難處:研發、生產管理、成本控制、品牌塑造、渠道設計,哪一樣也不容易做。相對而言,制冷機組門檻和投資較低,不用庫存和太多技術儲備,在工程商和貿易商的眼里,做機組比較容易成功。
浙江高翔工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舒憲峰也指出:“這幾年,進入該領域的企業確實越來越多,一是機組作為制冷設備系統中的核心部件,代表企業的技術力量與制造優勢,是企業獲得長期發展的方向;二是機組產品的利潤率普遍認為相對較高,可以獲得較好的回報;三是是市場的容量擴展迅速,需求上升勢頭較強。”
舒總強調,對于新進入的企業,由于本身制造經驗的缺乏,所以應該更注意產品的技術和質量。這是機組企業發展的核心與根本。另外,制造業與工程安裝、經營銷售相比,更加復雜與系統化,除了技術與工藝,設備、人員、生產、質量、市場開拓(客戶管理)等都是統籌規劃。
同樣, 浙江凱迪營銷總監張萬坤也給出一些建議,認為每個企業都應該清醒分析自己的定位,到底該做什么,哪方面所長。既要能發揮自身優勢,又能滿足市場需求,給社會創造價值。“實際上,我們更擔心不規范、不專業的小作坊,他們做出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將來應用起來會有各類不同問題,即給業主工程商添堵,還造成損失,給社會也帶來較大負面價值,幾年后自己也是半死不活,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