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濟南市住建局召開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重點工作推進大會。針對市民普遍關心的棚改、拆遷、房價、老樓裝電梯等民生訴求,在今年濟南住建部門的重點工作中,都進行了安排部署。

(一)發力民生改善
1.緊抓棚改舊改推進。今年全力推進51個棚改項目,新開工安置房4.44萬套。
2.加快推進征收拆遷。全年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10600戶,拆除面積151.9萬平方米。
3.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探索建立住房租賃指導價格發布制度。建立住房租賃行業信用體系,規范住房租賃交易行為。
4.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調整出臺租賃住房補貼政策,擴大補貼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優化審核程序,鼓勵住房困難家庭通過市場渠道解決住房問題,全年發放租賃補貼4010戶以上。推進人才安居工作,力爭籌集3000套人才公寓,先行開展高校畢業生租賃補貼發放。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研究。
5.推進老舊小區整治。結合拆違拆臨、桿線整治等行動,整治改造358個、約721萬平方米、9.5萬戶的老舊住宅小區。
6.推進老樓加裝電梯。制定電梯加裝技術標準,簡化、完善手續辦理,落實議事制度,積極化解業主矛盾,探索以租代建新模式,年內開工建設200部電梯。
7.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推進四級物業管理體制落實,探索建立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相融合的“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出臺《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若干規定》,調研起草《濟南市物業管理條例》。
8.推進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全年爭取解決100個城市建設歷史遺留問題項目,完成全市約3成存量。

(二)發力產業發展
9.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編制2019年至2022年住房發展規劃,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出臺“一城一”調控方案,建立“供需平衡、庫存合理、價格平穩”的市場運行機制,形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給和保障體系。
10.做大做強建筑業。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400億元、增加值870億元,繼續領跑全省。

(三)發力品質提升
11.加強供熱燃氣保障。強化民營供熱企業監管,積極協調推進自管換熱站、老舊小區供暖問題解決。全力推進中石油俄氣東線氣源引入工程、LNG儲氣調峰設施建設,緩解冬夏季天然氣用量嚴重不均衡問題。
12.推進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嚴格落實《中心城基礎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規劃》,強化督促協調,推進中心城區111所學校開工、建設。
13.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加強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政策宣傳,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指導區縣加快項目審批。
14.推進特色街區建設。做好“1+5”特色街區綜合更新后續工作,全面完成黑西路趵北路特色街區更新二期工程,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15.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制定無障礙設施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編制指導手冊。
16.開展道路桿件標識整治提升。制定三年整治行動方案,精心打造黑西路、趵北路、經十路、旅游路、緯二路、舜華路等樣板路。
17.開展歷史建筑保護管理利用。結合全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序推進歷史建筑產權回購及保護利用。
18.提升勘察設計水平。建設行業大數據中心,推進行業資源整合、數據共享。
19.提高工地管理水平。推進裸土綠化和“撤網覆綠”,打造花園式標桿工地。
20.強化揚塵治理。對黑榜工地、黑渣土車零容忍、嚴處罰,堅決落實媒體曝光、動態管理、一票否決、清出市場等七項規定,力保空氣PM10指數不增、排名穩中有升。
21.加強地下管線管理。制定地下管線管理辦法和管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地下管線檔案追繳,提升城市地下管線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應急防災、信息平臺建設及應用。
22.規范基礎設施建設。出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意見,理順路、水、電、暖、氣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機制,優化資源配置。
23.加強城建資金管控。做好新規下配套費征收、追繳。
(四)發力安全質量
24.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推行住宅“兩書一碼”(《住宅使用說明書》《住宅質量保證書》和微信二維碼)。
25.深化燃氣安全治理。提請《濟南市燃氣管理條例》立法,研究制定加強餐飲場所燃氣使用安全管理的配套政策。開展直管公房安全普查,制定房屋維修計劃,抓緊推進汛前搶修和防汛準備,確保直管公房汛期安全。
(五)發力環境營造
27.推進審批改革。落實全國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會議要求,制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案。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化,材料和流程標準化。
28.推進權力下放。持續推進行政權力事項下放。做好對區縣承接權力下放的指導、支持,建立健全“事權、人權、財權”對等保障機制。
29.改進監管方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加強企業資質、人員資格批后動態核查,引入第三方輔助監管服務,完善信用體系,建立“誠信規范、審批高效、監管完善”的市場監管模式。
30.優化項目服務。緊盯項目開工,探索分類制定綠色通道標準。落實用工用料等政策措施,促進工程建設降成本。
31.優化水氣暖報裝。建設水氣暖報裝與服務監管平臺,實現水氣暖報裝數據共享、業務通辦,打造“一站式”“零跑腿”報裝服務。
32.提升清潔供暖。積極爭取提高農村清潔取暖補貼額度,因地制宜發展空氣源、地源、生物質等新能源供熱方式。全年城區(縣城)新增清潔取暖面積650萬平方米。
(六)發力鄉村振興
33.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產業協同發展、設施互聯互通、服務均等同質。
34.推進小城鎮建設。高質量推進1個新生小城市、2個重點示范鎮、12個特色小鎮培育試點和創建。
35.推進美麗村居試點。結合美麗鄉村齊魯樣板示范村建設,推進13個美麗村居試點創建。
36.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提升。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800余戶,完成全部涉農街道約5.1萬戶農廁改造,建設改造農村公廁440余座。
37.開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
(七)發力科技創新
38.打造智慧住建。整合現有25個信息管理系統,實施“1134”新型智慧住建建設,建成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張圖”管理系統,打造綜合監管與指揮調度、業務協同綜合辦公、“互聯網+政務服務”三個基礎服務平臺。
39.打造高水平微信公眾服務。開通濟南住建微信公眾號,圍繞市民關心、社會關注的商品房買賣、公租房分配、房屋質量、物業管理、供熱供氣等熱點問題,提供貼心、高效的咨詢、引導,讓住建服務“觸手可及”。
40.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全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48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30%。
41.加快綠色建筑發展。加強高層建筑太陽能一體化應用,推廣太陽能建筑應用面積900萬平方米以上。加強建設項目“兩證一書”海綿城市指標把關落實。
42.推進建筑節能改造。實施550萬平方米既有住宅節能改造,確保到年底完成3年20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
43.提升建設科技發展。圍繞建筑施工、揚塵治理、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物業管理等領域加強科技管理,開展新技術應用示范活動,加快科技成果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