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年前一部分業主就強烈要求改市政供暖,今年供電形勢又緊張,經過協調決定先把四棟樓改成市政供暖。”魯能康橋小區業委會主任李先生說。
2002年11月,由魯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魯能康橋小區作為山東省首個電氣化小區高調亮相,一時間成為該樓盤最大的亮點,開發商也借此大力宣傳,認為電氣化是新建小區的發展方向。
按照開發商的設計,小區內所有住房使用的能源幾乎全都是電能,像取暖使用的是電鍋爐或電熱膜,做飯使用的是電磁灶等。供暖設備采用原裝進口智能電熱供暖系統,不受供暖期限的限制,可以根據氣溫變化靈活使用,安全又省錢。
然而,業主入住之后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在入住后的供暖季,雖然業主每月用電超過150千瓦時以上的部分可享受每千瓦時0.30元的優惠電價,但一個供暖季下來,業主發現并不劃算。
“樓盤開發的時候定位是面向雙方都是全職的年輕夫婦,這樣在采暖季只需要在下班之后打開電暖就行,算下來確實省錢。但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電暖得一天24小時開著,費用就不低了。”小區的一位物業管理人員分析說。因此,不少業主開始要求改成集中供暖。另外,不少業主放棄使用電器做飯,重新用起了液化氣。
“下個供暖季我們小區的業主就享受不到電價優惠了,業主接入市政供暖的愿望肯定更強烈。這只是第一批的四棟樓,之后將根據業主的要求陸續接入市政供暖。”魯能康橋小區業委會主任李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