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熱泵:不直接產生熱,是熱的搬運工
熱泵是一種由電能驅動能夠高效利用低品位熱能的加熱裝置,熱泵機組可從自然界中吸收熱量,經過熱泵的“搬運”(電力做功驅動熱泵),獲得可用于生產、生活的熱能。
熱泵的熱效率通常可達300%-400%以上,即1度電至少搬運3-4度電,其熱效率比直接制熱的電熱水器、燃氣鍋爐采暖等高出幾倍,且幾乎無污染。
因此,推廣熱泵是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助力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的最重要路徑之一。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熱泵可以主要分為三類——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地源熱泵。
其中,空氣源熱泵是最經濟、最成熟、最容易實現的方式。
![]()
1) 空氣源熱泵:從空氣中吸熱
空氣源熱泵是按照“逆卡諾”循環原理工作的。通過壓縮機系統運轉工作,吸收空氣中熱量制造熱水。
具體過程是:壓縮機將冷媒壓縮,壓縮后溫度升高的冷媒,經過水箱中的冷凝器制造熱水,熱交換后的冷媒回到壓縮機進行下一循環,在這一過程中,空氣熱量通過蒸發器被吸收導入冷媒中,冷媒再導入水中,產生熱水。通過壓縮機空氣制熱的新一代熱水器,即空氣源熱泵熱水器。
![]()
按照熱輸配對象的不同,空氣源熱泵又可分為有“空氣-空氣”和“空氣-水”兩種。
- 空氣-空氣:室內外換熱器的換熱介質均是空氣。如一般的分體式家用空調可以算做廣義上是某種熱泵形態,廣泛應用于住宅、學校、商場、寫字間等中小型建筑物。
- 空氣-水:室內換熱器換熱介質是水。當室內需要采暖制冷時,用戶所需的熱量和冷量由系統產生的冷熱水來提供。
而由于用水作為換熱媒介,對于人體感受上更為溫和、舒適,因此“空氣-水”熱泵被更廣泛推廣和應用。
2)地源熱泵:從土地中吸熱
由于地表淺層溫度受大氣影響小,其溫度常年維持在16-18度(以實際地方為準),遠高于冬季室外溫度,又低于夏季室外氣溫,所以以地源為冷熱源的地源熱泵系統,不僅突破了傳統空調系統的技術障礙,而且還大大提高了空調的運行效率。
以冬季制熱為例,地源熱泵機組內的壓縮機對冷媒做功,并通過四通閥將冷媒流動方向換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環吸收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熱量,通過冷媒/水熱交換器內冷媒的蒸發,將水路循環中的熱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環的同時再通過冷媒/空氣熱交換器內冷媒的冷凝,由空氣循環將冷媒所攜帶的熱量吸收。在地下的熱量不斷轉移至室內的過程中,以強制對流、自然對流或輻射的形式向室內供暖。
- 優點:適用于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如部分北歐國家等。
- 缺點:需打孔深入地下埋管,工程復雜,長期從土地吸熱易形成凍土。
![]()
3) 水源熱泵:從水中吸熱
水源熱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的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而形成的低品位熱能資源,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
夏季高溫,將建筑物中的熱量轉移到水源中,達到制冷的效果。冬季就從相對穩定、溫暖的水源中提取能量,提升溫度后送到建筑物中,以達到制暖的效果。同樣,按照熱輸配對象的不同,水源熱泵又可分為有水-空氣式熱泵和水-水式熱泵兩種。
- 優點:適用于河流資源豐富的地區。
- 缺點:受環境限制,若河流較小或不流動,長期吸熱易造成結冰。
![]()
空氣源熱泵是目前最成熟、最經濟、最容易實現的方式,自然也最利于大規模普及:
1)最成熟:1824年,卡諾發表論文并提出“卡諾循環”理論,為空氣能熱泵的起源。
1852年,英國科學家開爾文提出了首個正式熱泵系統“熱量倍增器”,是世界上第一個空氣能熱泵機。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我國出現“熱泵熱”,空氣源熱泵迅速普及到酒店、校園等企事業單位設施中。
近年來隨著“煤改清潔能源”措施的實施,我國空氣能熱泵行業得到空前的發展機遇。可見,空氣源熱泵的發展距今已有接近200年的歷史,在我國發展也有接近五十年,技術迭代與應用已經非常成熟。相比較而言,我國水源、地源熱泵在進入21世紀后才逐漸引起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關注。
![]()
2)最經濟:相較于地源及水源熱泵,其初始投資較低,最利于家用或中小型商業建筑應用。
3)最容易實現:空氣源熱泵適用溫度范圍廣、地理條件限制小,不受陰、雨、雪等惡劣天氣和冬季夜晚的影響,均可正常使用。
![]()
1.2. 熱泵相較于傳統冷暖空調有哪些優勢?
熱泵的技術脫胎于冷暖空調的壓縮機-冷媒系統,而空氣源熱泵的COP(熱效能轉換)普遍為300%以上,即1度電可帶3度電甚至更多,而傳統空調直接用電加熱/制冷COP/EER僅在100%上下,即空氣源熱泵在日常家用制熱、制冷時用電量約僅為空調的三分之一。為什么熱泵的COP比其他采暖/制冷設備高?
![]()
熱泵的原理是利用電能驅動熱泵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其初始熱能來源于空氣中,與鍋爐、電加熱器等制熱裝置相比,熱泵的突出特點是消耗少量電能或燃料能,即可獲得大量的所需熱能。假設Q1為熱泵提供給用戶的有用熱能,Q2為熱泵從低溫熱源中吸取的免費熱能,W為熱泵工作時消耗的電能或燃料能(以上能量單位均為kW),則Q1=Q2+W。
已知COP=用戶獲得的熱能/熱泵消耗的電能或燃料能=Q1/W=(Q2+W)/W,也就是說,當空氣源熱泵制熱COP=3時,熱泵從低溫熱源中吸取的免費熱能Q2將是所消耗電量W的2倍。而傳統冷暖空調不具備直接從空氣中吸收熱能的作用,熱交換過程全由電能驅動,因此用戶所獲得的熱能與所消耗的電能基本相等,COP約等于1。
與同為“逆卡諾”循環的冷暖空調比,空氣源熱泵需要承受更高的冷凝壓力和壓縮比,帶來了更高的熱轉換效率;同時為了達到更廣泛適用的環境溫度要求,空氣源熱泵各零部件性能指標要求更高。
具體而言,空氣源熱泵在系統除霜、使用環境、零部件、運行方式等方面與空調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其對零部件性能的要求更高,制造成本也相應更高。
![]()
和空調對比,空氣源熱泵除了制冷供暖外,還可兼具熱水和烘干等功能,在相同條件下,空氣源熱泵在單位能耗、運行費用、環保等維度具有顯著優勢。
我們將分別列舉烘干、供暖兩個場景下,空氣源熱泵相較于其他設備的優勢:
1) 空氣源熱泵-烘干:
參考海信熱泵烘干機產品所提供的參數,在環境溫度為20攝氏度時:
a)熱效率:海信熱泵烘干機產品熱效率為300%,而電加熱烘干機、燃油鍋爐分別僅為100%、80%,燃煤鍋爐僅為30%,有效熱值相較單位熱值大幅降低。
b)運行費用:每烘干1kg水所需燃料費用,熱泵烘干機為0.43元,而電加熱烘干機、燃油鍋爐均超過1元,接近熱泵烘干成本的3倍,天然氣鍋爐也需要0.64元。
c)環保評價:熱泵烘干機對環境無污染,而燃煤、燃油、天然氣鍋爐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4)維護成本:熱泵烘干機為5類設備中最低。
![]()
2) 空氣源熱泵-供暖:
參考四季沐歌空氣能采暖機所提供的參數,在100平米采暖面積、120天采暖時間、每天14小時采暖時長、每天所需總熱量為98000kcal的同樣條件下:
a)熱轉換效率:空氣能采暖及熱效率約為300%,而空調、燃氣壁掛爐、電地暖熱效率分別為120%、105%、97%。
b)運行費用:由于所需能源用量(電量)約僅為38度每天,大幅低于空調和電地暖的95/117.5度,因此每天費用僅為19元,約僅為電地暖費用的1/3。
c)環保評價:燃煤、燃氣能源供暖方式對環境存在污染,部分空調制冷劑也一定程度上對臭氧層存在破壞。
![]()
空氣能熱泵制冷與空調類似,也是利用冷媒,但熱泵機組在進行冷量交換時,不僅依靠冷媒,還添加了水路管道,以水作為二次介質來運輸冷氣。制冷模式下,熱泵產生低溫的冷卻水,冷卻水沿著管道前進,送到建筑物中的各個末端。末端將冷水變成冷風,及時外排,實現室內降溫。同時,因為冷風完全是冷水變化而來,所以房間不會干燥,舒適度極佳。
![]()
綜上所述,熱泵產品和傳統空調系統相比的優勢主要可以體現在:
1) 更高的采暖/制冷效率;
2) 更舒適環保的用戶體驗。
因此,隨著產品形態的不斷完善和產品教育的推進,熱泵開始更多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熱泵歐洲市場率先爆發,滲透率提升具備持續性
2.1 復盤2017年煤改電推動國內熱泵普及:補貼帶來的經濟性
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月度PM2.5和二氧化氮濃度來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空氣中PM2.5或二氧化氮濃度最高的時間,其主要原因就是冬季居民、工商業、工業大規模取暖帶來的環境污染。
![]()
而細分地區來看,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相較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冬季的空氣污染情況更為嚴重。造成該現象主要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季天氣更為寒冷,以秦嶺淮河為界,北京、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山東、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十多個省份會在冬天采取集中供暖,江蘇、河南、貴州等地部分地區采取局部供暖。
北方大規模集中供暖保障居民溫暖過冬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化石燃料的燃燒不僅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重溫室效應,產生眾多可吸入顆粒物形成霧霾,還有可能帶來大量氮氧化物污染。
![]()
從過去8年PM2.5和二氧化氮濃度變化情況來看,我國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環境質量都得到了明顯改善。2021年京津冀全年平均PM2.5和二氧化氮濃度為44.00/31.17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分別下降52.41/34.49%;2021年長三角地區全年平均PM2.5和二氧化氮濃度為31.42/28.08%,較2014年分別同比下降47.32/26.45%。我們認為環境的改善離不開過去十年來政府出臺了眾多關于節能減排、推動清潔能源應用的政策和規劃。
進入“十三五”時期后,公司國務院頒布了“十三五”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指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總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成為支柱產業。推動制冷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空氣熱能等解決農房采暖、炊事、生活熱水等用能需求,實現以電代煤,率先使用空氣能等清潔能源提供供電、供熱/制冷服務。
![]()
為了改善北方地區冬天因為集中供暖帶來的污染情況,2017年發改委、能源局等10部委聯合發布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
截至2016年底,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為206億平方米,其中燃煤取暖面積占總取暖面積的83%,天然氣、電、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工業余熱等合計約占17%。針對燃煤取暖的高比例,規劃中提出要求到2019/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70%。
為了達成十三五期間對于北方地區冬季清潔能源取暖目標,北方各地都開始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煤改電”措施,即將原有的煤炭改為使用電鍋爐等集中式供暖設施或發熱電纜、電熱膜、蓄熱電暖器等分散式電供暖設施,以及各類電驅動熱泵向居民功能暖的方式。
![]()
“煤改電”的項目推進天然存在許多阻力,如技術路線參差不齊影響取暖效果,節能功效較高的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等產品購置費用昂貴,在廣大農村地區難以推廣等。
因此,為了加快各地“煤改電”的項目推進,國家財政和各地都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和完善的改造機制。其中,補貼方面可以主要分為電價補貼和設備補貼,以北京2018年對于煤改電項目的補貼政策為例:
1)設備補貼:對于農村地區個人改造使用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的居民,市財政按采暖面積每平方米100元進行補貼,其他清潔能源取暖設備按照設備價格1/3進行補貼,以1.2萬元為限額;用于配套電網方面,10千伏及以下“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市政府給予30%固定資產投資資金補助。
2)電價補貼:電價補貼又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在取暖季期間,當日晚8點至次日8點,享受0.3元/度低谷電價,另一方面市、區兩級財政各補貼0.1元/度,1萬度為限額。
![]()
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推廣和補貼政策的推進,我國熱泵市場規模在2017年大幅增長。2017年我國熱泵市場第規模首次超過200億,同比增長48.41%。
![]()
包括“煤改電”在內的各種路徑清潔能源的推廣使得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從2016年的17%目前已經提升至2021年的73.60%。從環境角度來看,2021年冬天(10月至次年3月)京津冀地區平均PM2.5、二氧化氮含量為57.33、38.33微克/立方米,較13年分別減少54.80、39.15%,和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水平差距明顯縮小。
![]()
我們也同樣觀察到,國內補貼逐漸退坡后,熱泵滲透率上升速度出現了顯著放緩,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改造的經濟性有所下降。
我們對煤改電中空氣源熱泵路徑所帶來的經濟效應進行了測算,首先做出以下假設:
A)假設北京懷柔區的一套80平方米的房屋,實際供暖/制冷面積為48平方米。
B)所采用的熱泵設備冬日COP為250%,夏季COP為450%,熱水場景下COP為400%。
C)電價方面,熱泵全年采用峰谷電價,峰價0.48元/度,谷價0.3元/度,采暖季補貼情況下谷價0.1元/度。常規情況下,階梯電價取平均值為0.65元/度。
1)采暖成本對比測算
以上述假設中的房屋為例,我國規定住宅供暖面積熱指標為47~70W/㎡,假設此處采暖負荷的面積指標60W/㎡,則每年冬天的總采暖負荷(kW·h)Q=8294.4kW·h,按照空氣源熱泵COP取250%,則整個采暖季耗電量3317.8度,獲得政府補貼后冬季采暖費用約為962元,和集中供暖相比每年可以省下958元供暖電費。
![]()
2)熱水成本對比測算
按照一家3口人,每人每天60L熱水用量,熱水加熱需求為從常溫15度加熱至55度的基本情況來計算。使用電熱水器,按照平均階梯電價0.65元/度電費計算,一個家庭一年熱水所需電費花費為1992.9元;若使用的是燃氣熱水器,按照燃料成本2.5元/m³,則每年熱水電費花費為823.7元;若使用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空氣源熱泵熱水器COP可達到400%,即1 kWh的電能可以產生4kWh的熱量(其中3kWh的熱量從空氣中吸收),按照全年平均熱泵電價0.42元/度計算,則每年熱水電費花費為321.9元,和使用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分別減少花費1670.97/501.77元。
![]()
3)夏天制冷成本對比測算
夏季住宅制冷面積負荷取120W/㎡,夏季熱泵COP較高為450%,假設整個夏季空調使用時長為90天,每天8小時,則整個夏季耗電量921.6度,電價按照熱泵類全日均價0.42元/度,夏季熱泵路徑制冷費用為387元。
若使用常規普通空調,則80平米房間一般需要兩臺1.5匹空調,對應每小時耗電量2.2kW·h,則每年夏季制冷所需耗電量為1584度,則無補貼情況下按照階梯均價0.65元/度,每年夏季制冷費約為1030元。
因此在熱泵類產品補貼情況下,每年夏季電費可節省642.5元。
![]()
綜合以上假設測算,如果家庭使用空氣源熱泵產品進行冬季采暖(相較集中供暖)、夏季制冷和日常的熱泵熱水器(相較燃氣熱水器),則每年約可以省下2102.15元。普通戶用熱泵產品價格約為2萬元,按照北京補貼準則,設備購置有效取暖建筑面積200元/平米進行補貼,則可獲得約9600元購置設備補貼,因此在補貼情況下熱泵的投資回報周期為4~5年。
若沒有補貼,則每年采暖/熱水器/制冷可省電費合計約1770元,在無補貼情況下熱泵的投資回報周期會增加至10年以上。
![]()
正因為熱泵設備初始投資大,且隨著政府補貼的逐漸退坡進一步導致采用熱泵途經改造的投資回報周期延長,因此我國熱泵行業在經歷了2017年的爆發后,逐漸出現增長乏力的現象。
2.2 為什么這輪歐洲熱泵需求率先爆發?
從去年開始,電力需求的上升推動了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上漲,俄烏沖突導致的對于俄羅斯煤炭、天然氣產品的進口禁令進一步催化了國外能源價格的瘋狂上漲。2022年6月歐洲天然氣商品價格億同比上漲233%達到34.3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7月歐洲ARA港動力煤現貨價格也同比上漲217%達到平均384美元/噸。
![]()
歐洲能源價格高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推高各國的家用電力價格。2021下半年歐盟各國平均批發電價達到0.0546歐元/千瓦時,較2020年下半年同比增長14.7%。俄烏沖突后,電價進一步隨著能源緊缺上漲,2022年1~5月德國平均批發電價為0.178歐元/千瓦時,超過2021年同期平均電價(0.051歐元/千瓦時)三倍之多。
![]()
![]()
能源價格的上升成為了歐洲能源轉型的又一強化催進劑。
根據2019年底正式頒布的綠色能源計劃,歐盟在2030年將減少55%溫室氣體排放,可再生資源占比要達到40%,2050年將實現碳中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各國政府出臺各類補貼政策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如太陽能、風能、熱泵等路徑。
![]()
德國最早在2000年頒布的《市場刺激計劃》中便已提到支持包括熱泵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供熱,2015年MAP修訂后,安裝熱泵將獲得35~45%的補貼;在意大利,選擇安裝熱泵可以獲得政府110%的補貼;英國政府為安裝空氣源熱泵的家庭一次性補貼5000英鎊,而水源、地緣熱泵則可獲得補貼6000英鎊。
![]()
除了環保,熱泵再一次成為熱點的原因正是因為電價的快速上漲帶來的經濟壓力。我們沿用國內的測算假設80平米的房間,48平米的實際供暖面積進行測算,對于電價和天然氣價格進行假設:
A)假設2021年歐洲電價為0.2歐元/千瓦時,22年為0.4歐/千瓦時;
B)假設2021年天然氣0.14歐/千瓦時,22年為0.27歐/千瓦時
1)采暖端
按照2021年德國平均0.2歐元/千瓦時價格計算,整個冬季使用熱泵采暖費用為664歐/年。若使用天然氣取暖,則天然氣所需費用為1125.5歐元,熱泵相較天然氣采暖可節省461.98歐元/年。
![]()
2)熱水器端
同樣按照一家3口人,每人每天60L熱水用量,熱水加熱需求為從常溫15度加熱至55度的基本情況來計算。
使用電熱水器,按照0.2歐元/度電費計算,一個家庭一年熱水所需電費花費為613.2歐元;若使用的是燃氣熱水器,按照21年天然氣平均成本0.14/千瓦時,則每年熱水電費花費為416.05元;若使用的空氣源熱泵熱水器,則每年熱水電費花費為153.3歐元,和使用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分別減少花費459.90/262.75歐元。
![]()
由于歐洲夏天家用空調裝機量較低,因此暫時不考慮夏季制冷問題,每年熱泵安裝熱泵系統可以節省的電費主要為采暖和熱水制熱相關,即若以2021年能源價格為基準每年約可以節省724.73歐元。
假設歐洲熱泵產品的價格(產品+安裝)約為8000歐元,若以德國補貼標準40%計算,按照21年電費價格為基準,則安裝熱泵的回報期約為7年左右。
21年以來,由于歐洲主要國家電價、天然氣價格漲幅均達到100%以上,因此熱泵產品的投資回報期明顯縮短,若未來幾年產品價格電價、天然氣價格維持今年的高位,則熱泵取暖類產品的投資回報期將縮短至3年以內。
![]()
在環保政策和高能源成本價格的雙重推動下,歐洲熱泵裝機市場進入快速上升通。2021年歐洲21個國家熱泵銷量達到220萬臺,同比增長34%。21年熱泵銷售總額占歐洲取暖設備銷售總額(熱泵+鍋爐)的比例提升至21.35%,較2010年提升10.15pct。
![]()
2.3 光儲熱一體化推動熱泵產業應用
為了降低對于化學燃料的依賴、提升清潔能源比例,歐洲近兩年來在太陽能光伏領域也在不斷發力。2021年歐洲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量240.8億萬瓦特,同比增長14.3%,明顯高于全球和中國新裝機增速(5.7/8.5%)。
![]()
伴隨光伏裝機量一起增長的還有全球儲能市場。
儲能系統可以通過對能量的實時存儲和釋放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可將光伏、風力發電等系統所產生的的額外電量進行儲存,在晚間或其他需要的時候進行再次利用。因此,隨著光伏、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方式的普及,全球儲能市場也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根據中商情報網,2021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達到25.2千兆瓦時,同比增長133%,預計22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184.5%,達到70千兆瓦時以上。
![]()
光儲一體化產品逐漸成為市場熱門,可以有效幫助家庭或工商業主體降低對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的依賴,所轉化、存儲的電能可以極大滿足日常所需。同時,由于日常戶用或工商業用儲能系統容量有限,若不選擇并網則需要盡管使用所儲電能。因此,隨著光儲產品的推廣,市面上開始出現“光伏+儲能+X”的一體化產品,例如陽光電源可以提供光儲充一體化產品,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減少額外的能源消耗。
![]()
“光伏+儲能+X”模式為熱泵需求提升創造條件。對于多數歐洲地區而言,冬日采暖為生活必需,光儲產品在歐洲裝機量的快速增加為熱泵產品滲透率的提升創造極佳的市場條件,可以真正做到節能環保,物盡其用,未來或將成為清潔能源系統的重要標準配置。
2.4 歐洲市場熱泵滲透率上升會持續嗎?
受能源漲價和補貼影響,21年歐洲多國熱泵銷售額出現爆發態勢。其中,法國、意大利、德國熱泵銷售額合計超過總量的50%,分別達到53.7、38.0、17.8萬歐元,分別同比增長36.29/63.09/26.24%。波蘭、愛爾蘭熱泵銷售規模增長超過了50%,分別同比增長60.66/150.00%。
![]()
2022年5月歐盟提出了REPowerEU Plan, 旨在通過快速推動清潔能源轉型降低歐盟對于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通過該計劃歐盟可以實現節能、多元化供應鏈、通過加速歐洲清潔能源轉型替代化石能源。根據計劃歐盟計劃在接下來的5年內新增熱泵裝機量1000萬臺。
![]()
目前歐洲熱泵滲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間。挪威每千戶居民中擁有50臺熱泵,是歐盟中保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西班牙、芬蘭每千戶保有量略超40臺,而捷克、德國、匈牙利、英國每千戶熱泵保有量目前不足10臺。
![]()
根據目前歐洲每千戶的保有量,我們認為其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我們對未來歐洲熱泵市場的發展空間進行了測算:
1)以2021年歐盟人數為總群體人數,3.2人/戶;
2)假設歐洲家庭均需要采暖設備,熱泵的滲透率最高達到40%;
3)根據EHPA數據,目前歐洲熱泵在采暖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為13%。
![]()
根據測算,未來歐洲市場戶用熱泵市場空間將達到3773萬臺,疊加更新和商業、工業用熱泵需求,我們預計未來歐洲市場熱泵的長期市場需求量將超過4000萬臺,對應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歐元。
歐洲熱泵市場的長期空間毋庸置疑,我們認為決定歐洲熱泵滲透率上升的可持續性的核心因素是經濟性:
1)如我們在前文進行的回本周期測算,最差情景下,假設2023年之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電價回落至地緣政治沖突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前的2021年平臺期。則當年所對應的歐洲市場熱泵回本周期為6-7年,同時伴隨歐洲熱泵市場加速增長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只要能源價格不出現大幅暴跌至比2021年之前顯著更低的水平,歐洲熱泵滲透加速上升的趨勢將會一直持續。
2)在能源安全、碳排放指標兩大因素影響下,無論未來天然氣價格走勢如何,我們認為歐洲國家去天然氣化的趨勢將會持續,因此歐洲對于熱泵補貼的力度還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作為全球暖通產品的主要制造國,歐洲熱泵需求的快速增長也為我國熱泵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2021年我國熱泵出口規模達到48.6億元,同比增長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