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熱點
1,河南: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9月6日,據河南省人民政府消息,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和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氫能產業關鍵技術和設備制造領域取得突破,產業鏈基本完備,產業鏈相關企業達到100家以上,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發揮基礎設施引領作用,適度超前布局建設一批加氫站。氫能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交通領域氫能替代初具規模,推廣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5000輛以上,車用氫氣供應能力達到3萬噸/年,氫氣終端售價降至30元/公斤以下,綠色低碳比例不斷提高,建成3—5個綠氫示范項目。鄭汴洛濮氫走廊基本建成,鄭州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成氫能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2,浙江海鹽縣:氫能單個項目補助限額6000萬元
9月7日,浙江海鹽縣人民政府印發了《海鹽縣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征求意見稿)》。
其中,對氫能產業關鍵零部件或終端產品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1億元(含)以上、5億元以下的,按實際設備投資額12%給予補助,限額4000萬元;固定資產總投資5億元(含)以上的,按實際設備投資的15%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限額6000萬元。縣和鎮(街道)財政各承擔50%。
投融資熱點
3,上半年氫能行業融資額同比增長137%,我國氫能產業鏈初現雛形
9月5日,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氫能行業股權融資延續去年以來的火熱,共發生融資事件21筆,融資金額15.9億元,融資數量和金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0%和137%。氫能產業投資呈現投資輪次較早、投資區域較集中和熱門賽道全產業鏈分布等特點。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氫能產業鏈初現雛形,在政策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和資本青睞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影響下,氫能有望在交通運輸領域率先實現商業化。
行業熱點
4,中核集團聯手東華能源布局氫能,擬投資超千億打造零碳產業園
9月6日,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能源)發布關于與中核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稱公司將攜手中核集團展開多方面深度合作。
據悉,雙方將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項目,未來五年內預計投資超千億元,共同打造零碳產業,4園。業內專家認為,高溫氣冷堆技術是目前最適合核能制氫的堆型,并已具備產業化條件。
雙方還將聯合成立氫能聯盟,設立氫能研究院、中試裝置,主攻綠氫制備環節中熱化學制氫技術路線,并研發氫氣的固態儲存材料和裝備。
5,國富氫能水電解智能化產線項目啟動
9月6日上午,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水電解智能化產線項目啟動儀式在張家港舉行。國富氫能董事長鄔品芳表示,相信本次水電解智能化產線的啟動,對開展國富氫能裝備智能制造“點線面”試點示范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現已成為國內氫能裝備產業龍頭企業。該公司在張家港經開區(楊舍鎮)投資建設國富氫能裝備產業基地項目。項目分三期實施,目前一期項目已竣工投產,二期項目基本建設完成。
6,永安行:Y400即將上市,目前在常州和臨港兩地投放的氫能車累計超過了2000輛
9月7日,永安行(SH:603776)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Y400即將上市,公司在每個城市建設換氫中心和氫能配送站,為用戶提供氫能服務。公司已具備年產五萬臺套的小功率燃料電池產線及年產15萬輛的車輛產線。公司目前在常州和臨港兩地投放的氫能車累計超過了2000輛。
7,8月燃料電池商用車交付量環比大增2倍
9月7日,財聯社報道,數據顯示,8月全國累計交付739輛燃料電池商用車,環比增長201.6%。此前,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規劃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截至2021年底,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8938輛。這意味著,2025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較將去年增長近4.6倍。
8,總投資70億元,長城汽車新能源及智能化項目落戶江蘇常熟
9月7日,長城汽車與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包括: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常熟智能座艙項目、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基地項目、長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基地項目。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70億元,高層次研發人員1000人,達產后預計年總銷售超100億元、年納稅總額超6億元。
9,全球氫能聯盟預計,到2050年,全球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終端能源需求,成為全球第三大能源
9月8日,未勢能源副總裁解超朋在美國能源轉型發展聯盟GETA邀約下,演講全球碳排放與溫室效應導致的氣候變化壓力,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在實現碳中和的四種路徑中,以新能源為主的“碳替代”,預期貢獻接近50%的減碳量。氫能是實現能源替代的最重要載體,全球脫碳為氫能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全球氫能聯盟預計,到2050年,全球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終端能源需求,成為全球第三大能源。中國將主動迎接全球氫產業機會,在交通領域等全球市場實現高速發展。
10,康明斯2.5MW PEM制氫設備成功交付三峽烏蘭察布項目
9月8日,康明斯2.5MW PEM電解水制氫設備落地三峽烏蘭察布項目,這是國內首套2.5MW的PEM制氫裝備,也是康明斯國內業務的一大里程碑。氫云鏈獲悉,2021年10月康明斯中標三峽集團內蒙古烏蘭察布“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將提供一套2.5 MW質子交換膜(PEM)集裝箱式水電解制氫裝置,滿足示范園區內的氫能需求。設備將被安裝在烏蘭察布三峽集團現代能源產業園區的制氫設備廠房內,該項目為國內第一個2.5MW級PEM制氫設備招標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個單電堆達MW級的PEM制氫項目。康明斯HyLYZER-500制氫設備將采用集裝箱式供貨,各配套系統高度集成在兩個標準40英寸集裝箱內,系統將采用兩個1.25MW電堆,額定產氫量500Nm3/h。,基金項目設立及氫能項目的接觸交流正在有序推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