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晉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開發區分局對轄區內的熱量計量試點企業開展調研。企業負責人興奮地說:“去年使用熱量表進行供暖計量以來,供熱費用大大降低了。原來每年要交約24萬元的采暖費用,今年才交了7萬余元,為企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該試點企業是一家電器設備生產廠家,去年晉城市開發區分局在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期間,將該企業作為熱量計量的一個試點,在企業的供暖管線中加裝了卡式無磁熱量表。此種熱量表可廣泛應用于集中供熱、分戶計量的采暖設施中,可實現供暖收費的智能化管理。用戶到供暖管理部門交費,再將載有用戶信息的IC卡插入暖氣開關上的卡座,控制器讀取用戶的信息,再根據交費的金額開啟閥門。該種熱量表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中熱網-熱量表網改變供熱管理方案。具體地說,插入IC卡讀取數據,閥門自動開啟,開始供熱;拔出IC卡,停止供熱。這樣,用戶就可以自主選擇供熱時間,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企業年終核算,全年節省三分之二的采暖費用開支,在節能降耗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但試點也發現,該種熱量表還有很多方面需改進。由于供熱基礎設施存在水質差、雜質多、管道系統銹蝕等問題,熱量表的工作條件比較惡劣,這樣就給表的穩定性、可靠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其次是設計參數不夠齊全,部分必要的參數,如運行熱量、瞬時流量、電池工作時間以及故障狀態記錄等還不能實時顯示;由于熱量表的安裝部位涉及暖通、建筑結構等問題,這對質監部門的校驗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