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13日《河南日報》12版
供暖是城市的一支特殊“溫度計”,她測量著百姓生活的“熱度”,體現著群眾幸福的質感。
伴隨綠城的擴容與發展,與之相匹配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也在不斷拔高供給的規模和水準。一個人民至上的時代,一個高效高質的時代,在激勵、鞭策、鼓舞奮進者的腳步。

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熱力集團”)在新時代的召喚下鉚足勁頭,堅持革新、擴大、提質,走出了一條踐行“為城市供熱、為百姓暖心”的探索之路,走出了一條持續推動鄭州全市集中供熱事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耕供熱主業 扎實為民辦事
秋葉未曾落盡,2022年—2023年采暖期卻已拉開帷幕。
最近,鄭州熱力集團向社會公布,2022年鄭州市集中供熱入網總面積將超2億平方米,預計新增供熱面積957萬平方米,總供熱面積近1.2億平方米,供熱規模穩居全國供熱企業前列。
“加速度”遞增的一連串數字,其背后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持續不斷的積累。
鄭州熱力集團成立于1984年6月,主要負責鄭州市主城區和航空港北區的集中供熱生產、運營與服務。2019年12月經鄭州市國資委批準,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的公司制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制定《公司章程》,堅持黨委決策前置,厘清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權責邊界,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把“學抓促”融入企業發展全局,積極開展國際國內一流企業對標工作,實現了鄭州熱力由量變到質變的全新飛躍。
“十余年來深耕供熱主業,努力推動全市集中供熱事業高質量發展。”鄭州熱力集團主要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形成“大熱源、大聯網、大調度、大維護、大客服”供熱格局,獨具特色的“一城一網”城市供熱系統也日趨完善,供熱運行管理技術水平穩步提升,被中國城鎮供熱協會連續四年評為“供熱能效領跑者”,標志著鄭州市供熱系統能效管理持續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結合鄭州都市區規劃、城市供熱規劃、熱電聯產規劃等,鄭州熱力集團組織編制“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三年滾動發展規劃等,以“五大格局”為引領,創造性地實施“引熱入鄭”“煤改氣”等重大民生項目,實現集中供熱事業連年跨越式大發展。
改革促動發展,發展顯現成效。兩組“一增一降”的數字最有說服力:
2021年年底與2008年年底數據相比,供熱能力達到6739兆瓦,同比增加544%;入網面積達到19536萬平方米,同比增加876%;實際供熱面積達到1093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921%;供熱總里程達到1567×2公里,同比增長216%;服務用戶達到150多萬戶,同比增長920%。供熱規模全國排名第二,行業影響力不斷提升。
2021年—2022年采暖季與2008年—2009年采暖季相比,全網熱單耗26.06吉焦/萬平方米·天,同比下降37.95%;電單耗81.77千瓦時/萬平方米·天,同比下降54.57%;水單耗1.07噸/萬平方米·天,同比下降73.25%;燃氣熱源氣單耗28.41立方米/吉焦,各項供熱生產指標處于全國供熱行業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以來鄭州熱力集團成功實施四個“引熱入鄭”項目,新建長輸熱網90.1×2公里,新增供熱能力3860兆瓦,可供8570萬平方米,其中2020年建成全國首條DN1600長輸熱網,引入全國首個實施供熱改造的裕中電廠百萬機組熱源,新增供熱能力1200兆瓦,全力支援東南部城區,實現全市熱源均衡布局。

在此基礎上,鄭州熱力集團逐步完善鄭州市區環狀“大聯網”體系,相繼實施了建成區熱網全覆蓋、南郊熱源廠配套熱網、航空港北區集中供熱管網、北部城區集中供熱管網等項目,現已形成三環主干熱網;逐步打造完善四環主動脈,搶先布局常西湖區、二七新區、惠濟新區、金水科教園區等新興區域的熱網建設,貫通南四環輸送主干網,集中供熱管網以建城區為核心向四周輻射,東到京港澳高速,西到滎陽,北到新城路,南到南四環。
搶抓“一環十橫十縱”城市道路改造提升等機遇,2009年—2021年累計改造熱網147.94×2公里,打造高效改造的“健康樣本”,提高全市熱網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目前中心城區已建成全國首個“一城一網”城市供熱系統,實現了輸送穩定、互通互聯、互為支援的1+N格局,即一個大管網,N個熱源。
“科創改變供熱”成為新常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多年來鄭州熱力集團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全面融入公司整體發展,持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產學研用”聯動,實現鄭州熱力創新驅動新發展。
在“用熱”方面,以國內首個“智慧供熱”項目為引領,成功實施了大溫差供熱機組、用戶室溫采集系統、智能化熱力站及安防系統、燃氣鍋爐煙氣回收系統、遠程開閥、熱力大腦等多個科技創新項目。進一步加強供熱運行精細化管理,節能降耗,用戶室內溫度標準由原先技術規范規定的18℃±2℃提升至不低于20℃,在保證用戶室溫達標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供熱單位能耗,從而達到低碳供熱效果。

重點科技專項,持續為鄭州供熱發力。2017年12月,鄭州市科技局正式批準公司建設鄭州市清潔供熱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0年3月河南省科技廳正式批準公司建設“河南省清潔供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另外與浙江大學、中原工學院、華北市政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學研用”合作為主要手段的科技創新體系,統籌推進大溫差供熱機組、箱式移動換熱站、智能化熱力站及安防系統、燃氣鍋爐煙氣回收系統、遠程開閥等科技創新成果廣泛應用。
與浙江大學合作“智慧城市供熱系統仿真分析與調度控制平臺”,2019年9月順利通過住建部科技示范項目驗收,水利分析系統、智能仿真系統等功能不斷完善升級。
開發“熱力大腦”項目,以熱力智能數據中臺為樞紐,利用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等手段,集合客服、調度、經營三大部門核心訴求,打造智能化、一體化、可擴展的熱力大腦綜合平臺。
以“河南省清潔供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平臺,實施“引熱入鄭”長輸熱網蓄熱技術、“管道內襯非開挖修復技術”,獲得燃氣泄漏自動巡檢系統等多項專利,《防腐減阻涂層在供熱長輸管線的應用》等多個科技項目列入住建部及省市科研計劃。
以“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的五小創新項目為陣地,已建成7個創新工作室,其中1個市級大師創新工作室,1個市總工會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7個工作室全部榮獲市產業示范性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累計受理“五小”創新成果259項。目前公司共有專利20個,其中發明專利2個,實用新型專利18個。
參與國家標準(《城鎮清潔供熱技術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共計19個,匯集廣大一線職工的技術研究成果和供熱實踐經驗,鼓勵職工撰寫高質量供熱技術論文,多篇入選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優秀論文,為公司創新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技術財富,科技創新已成為支撐供熱主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獨特優勢。
同時,隨著“智慧供熱”“熱力大腦”的持續升級,鄭州熱力集團得以依托智慧系統模擬供熱動態,在非采暖期提前謀劃冬運,科學編制每年供熱調度方案、供熱預案和多種應急預案,統籌全市供熱資源一盤棋,充分發揮“一城一網”優勢,內外溝通、高效化解運行期以來的各類突發風險,全力保障民生供暖。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鄭州熱力集團多次根據天氣變化提前或延后供熱,尤其是2021年平穩度過了136天史上最長采暖季,充分體現鄭州熱力集團統籌調度能力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擔當,“大調度”在全市供熱一盤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顯著。
勇擔綠色發展 低碳供熱使命
當城市“藍天保衛戰”打響,一場“綠色革命”也在鄭州熱力集團上演。
2013年以來,該集團積極響應氣化鄭州、藍天行動的號召,實施了5個“煤改氣”項目,新建4座燃氣熱源廠,實現供熱能力2854兆瓦,可供6336萬平方米,顯著增強了全市熱源的綜合調峰能力。
2013年完成政七街、東明路兩個“煤改氣”項目,實現供熱能力464兆瓦,是全省首次實施的供熱鍋爐“煤改氣”項目,為推進清潔供熱開辟了有效路徑;2014年完成棗莊熱源廠“煤改氣”項目,實現供熱能力290兆瓦,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1260.8T,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46.98T,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640.34T,為實現鄭州市的“藍天白云”作出積極貢獻;2016年完成二馬路熱源廠“煤改氣”項目,有效解決了火車站區域清潔供熱問題,鄭州中心城區燃煤鍋爐房供熱退出歷史舞臺。2018年完成鄭東新區熱源廠“煤改氣”項目,首次應用煙氣余熱回收技術,在節能環保方面謀求新突破。

另外,結合各區域供熱需求新建燃氣熱源廠,2015年建成北郊熱源廠一期、2020年二期擴建工程完工,實現供熱能力580兆瓦,填補了惠濟區的熱源空白;2015年年底建成港北熱源廠,及時解決了新鄭機場T2航站樓的供熱問題,2020年二期擴建工程完工,實現供熱能力290兆瓦,成為航空港北區的主熱源;2020年按照鄭州市政府關停鄭東熱電的相關要求,鄭州熱力集團臨危受命,僅用76天建設投運商都路熱源廠,實現供熱能力580兆瓦,最大限度保障東部城區居民正常用熱;2021年高新區燃氣鍋爐建成,實現供熱能力290兆瓦,連同高新能源隔壓站共同替代泰祥熱電廠,保證高新區居民正常用熱。
多年來,鄭州熱力集團在有效緩解全市的供需矛盾、推動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等方面不斷貢獻智慧與力量,在集中供熱管網暫時覆蓋不到的區域,已嘗試實施3個分散式清潔供熱項目。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供熱能源結構中熱電聯產占比57.3%,燃氣熱源占比42.3%,新能源占比0.4%,不僅實現了集中供熱無燃煤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還完成了所有燃氣鍋爐房的低氮燃燒改造,使燃氣鍋爐房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由原來的100毫克/立方米降至30毫克/立方米,為實現鄭州的碧水藍天作出積極貢獻。
“十四五”期間,鄭州熱力集團將結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導向,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按照省委提出的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聚焦“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鎖定綠色低碳發展新目標,對標國際國內一流企業,以提高全市集中供熱綜合承載力為著力點,力爭到2025年,供熱入網總面積2.7億平方米,實供面積1.6億平方米,熱網總長3400公里。
同時,通過持續鞏固熱電聯產主導地位、續強燃氣區域鍋爐的調峰能力、多渠道提升低碳供熱的發展后勁等三個主要渠道,謀劃建設華潤登封電廠、大唐鞏義電廠“引熱入鄭”長輸供熱管網等重大項目,實施集中式大溫差、多能互補熱源、熱電解耦等,全面提升整體供熱能力,為全市供熱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并著力打造黃河生態核心區低碳供熱示范區,因地制宜發展以地熱能、電采暖、水源熱泵、空氣源、儲熱、氫能、太陽能、核能等作為能源的低碳供熱系統,加快綠色低碳供熱技術攻關,推動綠色能源和低碳供熱深度融合,積極探索能源生產和用熱需求新模式,形成“綠色低碳、多能互補”的發展新路徑。
“把黨的囑托放在心上,把市民期望落到實處”,鄭州熱力集團一路踔厲奮發、一直勇毅前行,用企業自身發展唱響奮斗新時代的主旋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