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解決痛點堵點,實現“溫暖工程”全覆蓋,又要講究質量效能,提升供熱綠色化、智能化水平。
8月21日,一場探討實施好“溫暖工程”、推動供熱技術的創新大會——第七屆中國供熱學術年會在鄂爾多斯市啟幕。
“此次大會旨在為供熱行業提供經驗和啟示,豐富行業學術氛圍,進一步推動供熱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激勵全行業共同提高能效水平。”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鄂爾多斯這座冠以“國家重要能源基地”“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名片的“暖城”,今年共投資39.4億元實施“溫暖工程”45項,全市計劃新增供熱能力1500萬平方米,涵蓋“水、電、氣、暖”4項保障,一攬子解決供熱領域突出問題,并實現全過程監管供熱運行。
9月7日,由呼和浩特市城市燃氣熱力集團組織實施的供熱管網互聯互通穿越昭君路小黑河段工程正在試水。
“該工程總長度約380米,8月6日完成穿管,開始試水打壓。該段供熱管網向南延伸將與大唐長輸管網南線連接,推動周邊區域實現大唐長輸熱源供熱,助力呼和浩特市主城區實現‘一城一網、一網多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統籌調配、安全穩定’的供熱新格局。”呼和浩特富泰熱力公司工程部副部長李淵介紹。
“按照‘停暖即開工’要求,各地很早就開始搶抓時間、全速推進。今年全區計劃實施539個‘溫暖工程’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43億元,投資完成率64%。”自治區住建廳城市管理處處長石志剛介紹。
全力推進“溫暖工程”,既是關乎民生的“關鍵小事”,也是溫暖人心的“暖心大事”。“溫暖工程”實施以來,自治區住建廳聘請全國供熱協會專家46名,先后18次對各地“溫暖工程”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幫助各地系統謀劃、精準有序開展工作。建立專家巡回指導制度,對呼和浩特、包頭等重點城市開展專項會診,查找并糾正實施“溫暖工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精準實施,少走彎路。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抓好項目進度,督促指導各地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同時,組織供熱企業做好能源儲備、應急隊伍及物資配備、管網注水等前期工作,確保項目按期或提前供熱。另外,推動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海和赤峰5市持續開展智慧供熱試點工作,盡快試出經驗和成果,逐步向全區推廣,整體提升供熱智能化水平。”石志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