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記者在大唐托電長輸供熱管網3號隔壓換熱站采訪時看到,技術人員正緊盯著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大屏上實時顯示的供熱數據,全市的供熱情況一目了然。
呼和浩特市燃熱集團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工作人員苗永青介紹,現在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已投入使用,技術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將全市所有供熱企業的供熱數據陸續接入到平臺。
目前,全市熱源、熱網、關鍵節點數據已接入約70%。
“隨著溫暖工程的實施,我市原來供熱網由C型變成O型,形成閉合的環網,今后如果某個熱源出現問題,其他熱源就能及時補充上來,不影響正常供熱。”苗永青告訴記者,通過智慧供熱管理平臺,實現對全市所有的熱源、熱網、熱力站、熱用戶的數據監測和后臺數據分析。以預警和報警的形式將供熱存在的問題反饋到管理平臺,系統中用語音播報、信息閃爍等方式實時呈現預警提醒,供主管負責人分析決策。
記者了解到,現在呼和浩特市燃熱集團已經安裝了38000只室溫采集器,其他供熱企業也正在安裝和對接。
這些室溫采集器采集到的用戶家中的溫度等數據實時傳送到平臺,技術人員能第一時間了解用戶及所在小區的供熱情況。如果發現供熱不足的小區,平臺會對接入的室溫數據進行分析,并直接查閱對應的熱力站數據、熱源數據、熱力企業名稱,直接轉辦督辦到熱力企業,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解決,實現線上線下平行辦公、實時傳達指令、落實到企業到人員的信息化管理。
另外,通過對全市各個熱源歷史數據,回歸每個熱源數據模型,完成未來7天負荷預測,同時,對熱力企業未來7天將會出現超負荷運行,或者供熱能力不足的熱源,在地圖上進行提示。通過對應急物資管理、應急搶險隊伍管理,當出現爆管事故等應急事件時,可以指揮調度最近的物資和隊伍,實現應急管理到區域、到企業、到物資、到人員,實現四級監管、三級聯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