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號,鄭州市物價局局長陳軍安就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接受了今報記者采訪。他透露:今冬供暖價格肯定會漲,但漲幅會低于周邊其他省會城市;同時,為了確保供暖質量,政府部門將采取六大新措施,確保市民用好熱,好用熱。
鄭州市物價局局長陳軍安說,政府遲遲沒有公布最終的供暖價格調整方案,是因為供暖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每出臺一項措施都會慎之又慎。“聽證會后,我們做了大量調查,認真分析研究代表們提出的意見,隨后,將這些意見提交政府,再做進一步研究。”陳軍安說,目前,大體的調價方案已經出臺,供暖價格肯定會漲,但漲幅不會超過周邊其他省會城市。
據悉,近來周邊其他省會城市都對供暖價格進行了調整,西安的漲幅是18%,濟南的是20%,石家莊為26%,太原為28%、蘭州為35%。“市領導要求鄭州的漲幅要低于周邊省會城市的幅度,盡量減少用戶的負擔。這主要考慮到鄭州收入水平不高,群眾的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陳軍安說,10日左右,政府會舉行正式的新聞發布會,公布詳細的調價方案。
此次供暖價格調整引起了群眾的不滿,媒體也做了大量質疑性報道。對此,陳軍安坦言:“這是社會的進步。當然,之所以引起市民不滿,并不是媒體熱炒的結果,而是調價時機錯位。
陳軍安解釋說,去年5月以來,國內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上漲,生活成本增加,群眾意見很大。這時,國家為了保持物價穩定,不允許公用事業進行價格調整。進入今年5月后,CPI開始回落,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肉蛋菜價格都開始下降,群眾的心情也跟著物價的下降而輕松,就在這個時候,暖氣突然要漲價,群眾自然就會有一種對抗情緒,難以接受。“這個時候調價,我也難受啊!但國家的政策也是在這個時候出臺,允許漲價,所以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陳軍安進一步解釋說,資源是有限的,而熱力作為資源性的產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價格肯定呈上漲趨勢。
“群眾之所以反對暖氣漲價,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企業的供熱質量不被大家接受。”陳軍安說,暖氣價格上去了,質量更要上得去,因此,鄭州市新出臺了六大措施,確保今年的供暖質量。
措施一:8548戶低保家庭取暖全部補貼
“經過研究決定,今冬供暖期間,全市8548戶低保家庭取暖將全部一次性補貼到位。”陳軍安說,無論低保家庭享受了集中供暖,還是未享受集中供暖,都將一次性領取取暖補貼。
為什么只補貼低保家庭,而不對所有享受集中供熱的用戶進行補貼呢?“對于鄭州來說,供熱屬于提高生活質量的范疇,集中供熱面積只占整個城區面積的20%左右。如果只對占整個城區面積20%的集中供熱用戶補貼,那么,對于其他絕大多數沒有享受集中供熱的家庭,就太不公平了。”陳軍安說,因此,政府采取了只對低保家庭取暖進行補貼的措施。
措施二:專門機構監測供熱質量
多年來,集中供熱家里卻不熱的問題備受市民非議,從今年開始,鄭州市將有專門的監測機構進行供熱質量監測,確保企業、用戶雙方的權益。“由鄭州市市政管理執法局牽頭,聯合質檢、消協等單位,建立鄭州市供熱質量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冬季供熱應急機制和質量監督機制,加強對各類計量器具和供熱質量的監管,調解供熱、用熱雙方出現的矛盾糾紛,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陳軍安說,以后,“熱力公司一家說了算”的現象將徹底改變。目前,鄭州市市政管理執法局正在緊張籌備此事。
措施三:供熱用熱今年開始有合同約束
供熱企業收錢供熱,居民掏錢用熱,這本來就是商品關系,然而,雙方卻一直沒有合同關系。出現了供熱質量問題,居民也不好找熱力公司索賠。陳軍安說:“此前,熱力公司和小區物業簽有合同,從今年開始,熱力公司也和熱力終端用戶居民簽合同”,明確供需雙方的權利責任,使供熱消費有法可依。這樣,以前屢屢出現的扯皮問題將得到解決。如果居民不是終端用戶,供熱企業還要和小區物業簽合同。“這份合同里有賠償標準、補貼標準,熱力公司違反了就要給用戶退錢。”陳軍安說。
措施四:實行煤熱價格聯動,煤價降熱價也降
“為了及時調控供熱價格,從今年開始,實行煤熱價格聯動機制,這樣對誰都公平。”陳軍安說,在一年內,若煤價變化達到或超過10%,就在年底相應調整熱價;若本年度內煤價變動未達到10%,則下一年累計計算,直到累計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10%,才進行熱價調整。“如果降價,就通過新聞媒體直接宣布降價,不再召開聽證會;如果煤價漲幅超過10%供熱要漲價,依然會開聽證會。”陳軍安說,一般有漲價需求時才會開聽證會,所以聽證會經常被大家稱為“漲價會”。
措施五:實行統一終端客戶價格
“以前,老是有市民投訴,取暖要掏二次運行費。從今年開始,這種現象將被杜絕。”陳軍安說,這就要實施統一終端客戶價格。“為了防止個別小區發生居民終端用戶價外付費現象,解決熱力交換站運行費用的多年扯皮問題,今年供熱企業將對具備條件的交換站進行接管統一管理。”陳軍安說,交換站和熱力公司合為一家,這種現象就被杜絕了。但是,由于產權問題一時無法統一接管的交換站,也不能收取二次運行費。
措施六:供熱計費按照套內面積計算
鄭州市自集中供暖實行以來,一直采用按房屋建筑面積計費方式。
陳軍安說,今冬居民用熱將改按套內建筑面積計費,居民如無《房屋所有權證》或《房屋所有權證》未標明套內建筑面積的,按房屋建筑面積的90%計費,待房管部門核發新的《房屋所有權證》后再按套內建筑面積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