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資源,地熱資源尤其是淺層地熱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沈陽等城市已經在這一領域走在前列,并用大量事實證明,開發利用地熱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勘測表明,蘭州市區存在有利的地熱地質條件,是低溫地熱資源開發極有前景的區域,但截至目前有效利用率極低。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課題。
資源優勢:蘭州已有5個地熱異常區
2003年7月-12月,經多方論證,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勘察院投資400萬元在蘭州市七里河區運通大廈院內成功設計并實施了地熱探采井。測井資料表明,該井深2003米,出水溫度60℃,出水量504m3/d,礦化度4g/L,富含多種有益微量元素;同時獲取了大量地質、水文資料,有效驗證了物探資料成果,有力證明了蘭州盆地可能存在深層熱水這一預測的正確性,填補了蘭州地熱田的空白。
而在此技術基礎上,現已查明的七里河區地熱資源勘察開發的有利地段面積44平方公里,按平均布井井距1.5公里計算,可布置20余眼。勘探資料顯示,七里河區深部有高溫熱儲層分布,通過大于2000米的深部勘探,可望獲得更高溫度的地下熱水。
記者在甘肅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一份《甘肅省地熱資源勘察及開發規劃》報告中查閱到,日前,我省已發現地熱及地熱異常點62處,其中敦煌、酒泉、蘭州、天水等地因為可回收地熱資源量大、水溫相對較高。而通過勘察,在蘭州市范圍內圈定了蘭州七里河斷陷、榆中斷陷、永登藥水溝-紅門寺斷裂帶、紅古海石灣斷陷、永登咸水河斷陷5個地熱異常區。表明蘭州市區存在有利的地熱地質條件,是低溫地熱資源開發極有前景的區域。
2007年8月的一天,從甘肅天昱置業有限公司九州開發區建設基地傳來喜訊,從9月份開始,該公司將正式開挖潛藏于地下1400米處的地熱,不僅含有豐富的鉀、鈉、鈣、亞鐵、硫及銅、鋅、鍶、鋰、氟、硼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含銅、鍶量之大,在全國實屬罕見,是我省目前開發出的最好的天然溫泉之一。據悉,當年3月經過地質專家確定開工的地段處在九州—金城關斷裂帶上,地下1400米處有60攝氏度的地熱資源。
甘肅天昱置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看到九州地熱資源如此豐富,在溫泉地產開發領域很有經驗的他們便計劃投資20億打造蘭州的首席溫泉生態大社區“朗鉅·天域”,建成后的“朗鉅·天域”將成集溫泉酒店、溫泉會所、溫泉入戶等多種溫泉概念為一體的新概念生態社區,成為九州開發區又一休閑的福地。甚至設想開挖出的溫水還可直接送至居民家中,提供洗浴、洗菜、供暖等生活用水。
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開發成本相對深層地熱能源來說較低的淺層地熱開發,也正在被重視,一些企業已經搶占先機在開發利用,應用于供暖等領域。政府有關部們也將這一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上工作日程,記者在日前召開的蘭州市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獲悉,為了緩解環境污染和供暖矛盾問題,今年,蘭州市將在已經開展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啟動對這一清潔能源的開發規劃。
利用現狀:僅0.8%左右的供暖靠“地下”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處處長廖永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摸清蘭州市目前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情況,他們已經委托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勘察院進行全面的摸底。
而對摸底的最終結果,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勘察院地熱研究所工程師田萬生在采訪中表示,截至2008年12月底,根據運行效果統計,蘭州市城區已建成的地源熱泵系統項目有15個,總建筑面積約43.1萬平方米,其中,運行正常的有11個,面積約為38.8萬平方米,約占蘭州市總供暖建筑面積0.8%;已停止運行的有3個,面積約為4.27萬平方米;已建成待運行的1個,面積為1.13萬平方米。在已安裝的15個地源熱泵系統項目中,有12個分布于城關區,占總量的80%;3個分布于七里河區,占20%;安寧區和西固區尚無。從安裝類型方面統計,已建成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項目14個,其中3個已不能正常運行,1個待運行;已建成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項目1個,運行效果良好,且均為一機兩用,夏季制冷,冬季供暖。
“通過我們的勘測,可以說蘭州市的淺層地熱能資源無處不在,但目前開發利用的能力還非常弱,像沈陽等城市,在這種綠色資源的利用上做得非常好。”言辭間,田萬生流露出了惋惜抑或羨慕的神情。
對記者提出的是什么因素制約蘭州在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起步晚或者發展緩慢的問題,多年來在這一領域潛心研究的田萬生分析說,制約的原因中,初投資較大或許是主因。因為一般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初裝投資為230元-300元/平方米,相比較傳統集中供熱方式而言,無疑是一筆較大的投入,特別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壓力大;二是對傳統集中管網供熱的依賴程度較大。由于成功率較低和對技術的疑慮等方面的原因,開發商普遍采用保守的態度,而選擇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再者行業監管不夠,技術把關不嚴等也是制約的因素,往往是開發商或業主對地源熱泵技術的理解不深,盲從安裝方的設計,在安裝前普遍對場地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勘察程度不夠,導致換熱系統的設計出現缺陷,使得系統運行水量、機組等環節不能和諧配套,結果是一方面運行費用提高,經濟性未能體現,另一方面水量不足完全不能滿足需要,從而被迫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