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東煙臺市區的集中供熱原定于3月31日結束,當得知未來幾天將有大幅降溫天氣的消息后,煙臺市幾家供熱企業臨時決定將供熱時間再延長兩天,以保證用戶家中的溫度。
“這個冬天暖氣燒的比哪年都好,下大雪的那幾天外面可冷了,但家里的溫度始終保持在19℃左右。”家住南洪街的王女士談起今冬的供暖很是滿意。
“煤價翻番、資金短缺,要不是政府出面協調團購燃煤,這個采暖季我們心里沒有底。”煙臺市熱力公司負責燃煤供應的張經理語重心長地說。
三伏天開會 提早議過冬
“2008年冬的煤價較前一年幾乎翻了一番,加上供暖企業持續虧損缺乏資金,決定了這個采暖季的買煤之路異常艱辛。”多年從事燃煤供應的張經理一語道出了今年供暖企業面臨的嚴峻局勢。2008年8月正值盛夏,煙臺市區各供暖企業、供熱主管部門及市政府分管領導多次召開會議,早早便開始商討“過冬”事宜。
以往供熱企業都是邊供暖邊買煤,為了保證充足的燃煤供應,負責購煤的負責人不得不長期守在產煤地或煤商的煤場里,一有煤就趕緊往回運。以前的這種購煤方式,一是受制于煤商,二是煤的質量也很不穩定。為了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市政府有關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多次前往北京商談團購燃煤之事。經過多次艱難商談,最終與一家大型煤炭供應企業落實了今冬16萬噸的燃煤購買計劃。
據煙臺市熱力公司張經理介紹,該公司這個采暖季共用煤8萬多噸,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購煤再也不用去煤商處“蹲守”了。市政府幫忙聯系的供煤企業每次都是定時定量地將煤運送到港,而且今年的煤質量好,特別耐燒。
用戶的取暖費都是在每年11月份收取,而購煤款則需要提前幾個月交付給供煤商,捉襟見肘的供熱企業無法墊付這筆啟動資金,而企業又很難從銀行貸出款。針對這一情況,市政府積極協調銀行,很快幫供熱企業解決了資金問題。
應對最冷天 咱有預報員
進入2008年12月份,煙臺的寒潮預警接連而至,最低氣溫一度達到-12℃,低于-6℃的天氣更是屢見不鮮。為了保證寒潮來臨時用戶家中的溫度不受影響,煙臺500供熱公司每天都安排專人負責收聽天氣預報,并做好詳細記錄。
據500供熱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供熱合同,在室外溫度低于-6℃時,用戶室內溫度如達不到合同約定的溫度,供熱企業是不屬于違約的。出于對用戶負責,供熱部門并沒有因此而降低供熱標準,反而要求所有備用機組必須保證待命狀態,在得知將有寒流來襲時,備用機組都會提前一天進行熱爐,以防氣溫突降帶來的供熱效果降低情況的出現。最后一班崗 因寒流延長
“天氣預報說4月1日 煙臺將迎來大幅降溫天氣,接上級部門通知,我們臨時將原定于3月31日停暖改到了4月2日晚12時。雖然離結束供暖還有幾天的時間,但一線工人絲毫沒有松懈。‘站好最后一班崗’成了工人們這幾天常掛嘴邊的話。”煙臺華陽熱電的劉主任告訴記者。 除了華陽熱電公司,市區幾家大的集中供熱單位“500”、市熱力公司也同時將供熱時間延長了兩天。據這三家供熱單位負責人介紹,供熱時間雖然只延長了兩天,但供熱企業卻要承擔不少的費用。其中,市熱力公司將多支付近70萬元,華陽熱電公司預計將增加水、電、煤等費用60余萬元,而“500”是煙臺市區供熱面積最大、用戶最多的供熱公司,要多支出近300萬元的費用。
與此同時,各供熱企業一致表示,延長的這兩天供熱將不再向用戶收取采暖費。如果延時之后天氣依然寒冷,他們將考慮對自己供熱區域內的用熱戶調整供熱時間。 (記者 苗華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