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的腳步日益臨近,能否讓群眾溫暖過冬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今年供暖有沒有問題?各地有什么對策?供暖企業有什么考慮?居民有什么想法?《噓寒問暖》專欄將對我省供暖情況進行報道,敬請關注。
今年,按照省有關部門要求,全省11個設區市將選擇試點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新的供熱收費辦法將意味著可以實現少用熱少花錢了。
建筑節能與否是關鍵
“供熱可自主消費當然是件好事,但過去按面積收費我只要交了相應面積的錢,不管我房屋保溫性能怎么樣,供熱單位都要給我提供達標的溫度。可按所用熱量收費就不同了,如果按照‘計量費用=計量熱價×耗熱量’這個公式算,在計量熱價統一的情況下,耗熱量肯定會受建筑保溫情況、住房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比如,老建筑和新建筑、樓房中部和樓頭消耗的熱量肯定就會不同。”省會市民高先生對今年“試水”的供熱計量收費既充滿了期待又滿是疑問。
據了解,不同的建筑節能狀況的確是供熱計量收費無法繞過的問題。目前,各市在選擇實施供熱計量收費試驗小區時,首先應選擇達到或超過我省要求的節能建筑,供熱系統設計也要符合計量供熱功能。業內人士指出,分戶計量困難之一是對舊樓房的改造,一方面要達到建筑節能要求,一方面要安裝熱量表,這需要對樓房動“大手術”,改造時不僅要毀壞房屋裝修,還涉及改造費,且熱計量表價格不菲,因此有許多市民對此并不積極。
千方百計節省用熱
“我的熱費我做主”。但百姓希望的是在獲得同等供熱質量的情況下,供熱計量收費能少花錢。但是,“按表”繳費就一定會省錢嗎?“不一定。”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燃氣供熱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造成供熱計量用戶熱費高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除建筑本身節能情況外,用戶對供熱計量了解不夠,沒有調節室溫,長時間讓所有房間溫度超過20攝氏度,造成用熱量超過耗熱量定額;用戶私自放水、取水暖氣片加罩、堆放雜物或擺放家具等都會影響散熱效果,并會多耗10%至30%的熱量。他說,供熱計量收費用戶省錢的方法是要降低耗熱量,比如,上班、外出時可將自家整套房的溫度調低;睡覺時可將廳、廚、廁等場所的溫度調低;通風換氣時,關閉各暖氣片上的溫控閥,通風完畢后關好門窗并重新設定溫控閥溫度等。
相關
今冬供熱各試點實行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相結合,實行“多退少不補”,即先按面積計算的熱費一次性收取,供熱結束后按供熱計量收費高于按面積收費的部分不再向用戶收取,低于按面積收費的部分,供暖期結束后兩個月內退還給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