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12個供熱計量改革示范城市之一,2009~2010年度采暖期,我市在市區濱海明珠、文化名居、鳳凰城、中信小區、華能小區、政府第二生活小區、金谷大廈以及綠能公寓等小區安裝了熱計量裝置,試點分戶計量用熱。
記者日前對部分試點小區居民家中的供熱效果、自主調控室溫情況調查采訪發現,部分家庭可實現節能20%以上,而另有部分家庭對供熱分戶計量方式認識不到位,節能意識較差,節能效果不理想。
有人“節能”有人“超標”
“整個冬天,我一直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家住環翠區張村鎮綠能公寓的王先生表示,他家安裝的是地暖,往年溫度都比較高,試點計量供熱后,他通過自主調節溫控閥控制室內溫度,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開窗散熱了。對試點小區居民家的用熱量進行測算后,綠能供熱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從試點情況看,如果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部分居民一個采暖期能節約采暖費200元至300元。
然而,并非所有試點供熱計量收費的住戶都能實現節能。
家住市區文化名居16號樓的馬先生告訴記者,整個采暖期,一多半的時間他只打開3個溫控閥門中的兩個,將室內溫度控制20℃左右,但他仍擔心按熱計量收費會超出按面積收費。隨后,記者對他家實際用熱量所需的費用進行了計算,得出的結果是,截至4月5日11時,馬先生家需花費采暖費1452.5元,已經超出了他按面積交納的1367元。
據了解,目前我市采用熱量表法、流量溫度法等多種熱計量方式,采暖期間,供熱部門每周調度計量供熱信息,了解供回水溫度、居民室內溫度和當時天氣情況等。這些數據,一方面可用于計量用戶取暖用熱量,同時也為我市最終確定采用哪種熱計量方式提供依據。市燃氣熱力管理處熱力科工作人員姜軍告訴記者,從今年部分小區的試點情況看,不少居民家的節能20%以上。
“我覺得熱計量收費的計算方法有問題。”家住文化名居的劉先生告訴記者,整個采暖期的大部分時間,他只打開了5個溫控閥中的2個,但截至昨日11時,按照“兩部制”熱價的計算方法,他家應交納的采暖費竟然仍超出按面積收費66元。
記者在部分試點小區采訪時發現,實施供熱計量改造后,有些居民家中的供熱效果不如往年,有些居民仍像往常一樣,室內溫度高就開窗散熱,壓根不知道該如何節能,有些居民則認為“兩部制”熱價不合理。
對此,市燃氣熱力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試點情況看,目前分戶計量供熱還存在一些問題。施工技術參差不齊、居民樓保溫性能及樓層等因素會影響供熱效果;預付供暖費用不利于居民提高節能意識;不了解熱計量裝置易導致熱量流失等。今后,供熱部門將依據實際試點情況,制定分戶計量供熱方案。
今年計劃新增試點面積75萬平方米
市燃氣熱力管理處熱力科工作人員姜軍表示,今年,我市將繼續擴大試點范圍,計劃新增試點面積75萬平方米。目前,已經有市民打電話希望在家中實行分戶計量供熱。
姜軍認為,盡管分戶計量工作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分戶計量的優勢已逐漸被市民所認可:按用熱量支付費用,多用多付,少用少付,節能環保。在要求按表計量的市民中,有的是冬天階段性在家居住,更多的則是上班族。實施分戶計量后,市民離家上班時,可調低溫控閥刻度,保證室內溫度能達到10℃到15℃左右,回家時再適當調高刻度,增加熱流量,提高室溫。這樣既可節能省錢,又不影響供熱效果。
目前,市燃氣熱力管理處正著手確定今年的試點小區。據了解,今年除了在符合建筑節能標準65%的新建小區進行試點外,還將選擇部分老小區試點。實行試點的小區將進行保溫改造:將窗戶改為鋁合金雙層玻璃窗、在居民樓墻體外圍加蓋保溫層。目前,威海熱電廠已將海城巷內小區、古北小區、新威小區列入改造范圍,其他供熱企業也正在確定改造小區。(本報記者 張軍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