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日隨省人大節能法執法檢查組現場查看發現,一些靜悄悄的節能行動正在不少建筑內發生,將對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深遠影響。
老樓土辦法:
水箱放進廢棄鹽水瓶
【現場】省級機關醫院地下中心空調室。和很多老建筑的空調機房一樣,中央空調溴化鋰機組機房以往室內溫度很高,夏季能達到四五十度。機器故障需搶修時,工人吃顆仁丹穿著褲衩進去,20分鐘就要出來休息一下。高熱的環境直接影響著老建筑節能效果。現在,這里達到室內外同溫。原先兩個機組需要同時開,如今只需輪換開。
副院長沈啟松說,老建筑的節能改造關鍵在于意識,有了意識,處處可以小打小鬧。比如這個機房,他們僅投入1.5萬元,為管道包裹了厚厚的隔熱層,降低散熱。在泵房,原先機組產生的90多度高熱廢水全部棄置,現在他們僅投資不到10萬,建立了密閉式冷卻池,讓廢水降溫后重回鍋爐燃燒,變成循環水。
醫院是用水用氣大戶。原先,住院病人的生活用熱水全部通過鍋爐蒸汽加熱。去年,省級機關醫院投資30多萬在綜合樓頂樓建成了集熱面積約300多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工程,夏天日產熱水20噸。最有創意的節能措施是,將廢棄的鹽水瓶裝滿水后放入病房內的老式馬桶,每個水箱放三個,提高水位,減少貯水量,100多個馬桶放了近400個鹽水瓶,半年抄表數據顯示,用水量下降近500噸。
目前,該院用于購置節能設備的投資已全部收回成本。檢查組成員、南京市審計局副局長林林說,這里的節能技術改造投入小、產出大,對老建筑很有啟發,我要叫我們單位的人來學習。
新區新思路:
“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現場】南京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園。盡管這里還沒有幾棟樓,但是承擔園區集中供冷供暖項目(DHC)的豐盛新能源公司已經進駐園區。他們和園區簽下能源管理合同,園區再與進駐企業簽約,今后,區內企業無需重復建設冷暖系統,只需將自己的供冷暖系統連接到豐盛新能源的法斯克區域管網即可。
豐盛新能源總經理郁松濤介紹說,園區利用緊鄰夾江、取水方便的地理優勢,采用長江水源熱泵和冰蓄冷技術,投資4億元,建設統一供熱和供冷的能源站,滿足開發區內240多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中超過196萬平方米的用冷(熱)需要。經測算,與常規空調系統比較,綜合節能達25%;每年至少可以減少5400余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冷卻塔中蒸發和漂水損失49萬噸。產業園還準備與自來水廠合作,用能源站的排水沖洗龍江水,讓龍江水系活起來。
省建設廳副廳長顧小平介紹說,這里除了技術上的創新,值得推廣的是,用市場化的運作來實現節能。
能耗監測:
53幢舊樓裝上“體溫表”
【現場】省體育局。在五環大廈,登陸某個網址,就能看到大廈內各個部門的用電情況,配有圖形,還有對比。局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同時發出簡報,對情況予以通報。
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徐國柱說,已經連續三年在機關內部公示省級機關各部門能耗狀況。2008年初,按照分戶、分類、分項能源消費計量與監測要求,省級機關開始著手研究用能系統計量安裝工作,組織實施了3幢不同類型的機關辦公建筑共10個部門10多萬平方米試點安裝工作。今年還將完成53幢辦公建筑40多萬平方米的計量安裝任務。據此,逐步建立起江蘇公共機構能源信息化監管平臺,加強用能監測與管理。
探索機關既有辦公建筑能源審計工作模式,江蘇開了全國先河。2008年與2006年能耗數據統計比較顯示,省級機關人均總能耗下降6.93%、單位建筑能耗下降10.93%,人均用水量下降14.97%。
徐國柱還介紹,根據5年來能耗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他們正在開展對省本級公共機構能源消費定額的研究,有望在年內出臺,以此建立機關用能量化管理“倒逼”機制,改變機關用能無統計、無定額、無監管的局面。 (姜婧 王曉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