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張家口電(燕趙都市報記者劉雅靜)天暖和時關小暖氣閥門,省下錢可是自己的;下雪時把閥門開到最大,進門就會很舒服。別看一個小小的暖氣閥門,既關系到市民的錢袋子,又關系到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甚至會關系到國家的能源儲備。能否像看水表、電表一樣,一目了然了解自家用了多少熱呢?能否有個像水閥門、電開關一樣的控制系統,調控自家的供熱量呢?分戶供暖、按量收費離我們的生活還遠嗎?5月6日,張家口市召開了全市加速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和集中供熱動員大會,研究、制定加速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對今年供熱計量改革目標、完善配套政策、切實加強對新建建筑供熱節能設施的推廣應用作出具體要求。
供暖期市民遇到的尷尬
張家口市每年有5個月的供暖期,每個月每平米供熱收費是5.91元,如果使用面積達到100名米的用戶,每年的供暖費就將近3000元。雖說這筆錢是必須負擔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因常年不在家,交的人覺得是多余支出,心存不滿;不交的人又可能影響到整個小區的供暖。
不僅如此,每一個供暖期都有很多的矛盾。有時市民感到家中暖氣過燙,但無法通過閥門調節溫度,不得不打開窗戶散熱;有的兩口之家,某些房間根本沒必要供暖,卻又無法關掉暖氣管道;有的貧困家庭為減少費用,只希望給一兩個房間供暖,卻不可能得到滿足。因為集中供暖不能按實際使用的熱量收費,不僅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還導致了供暖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諸多矛盾。
分戶供熱自動調溫走進家庭
實行供熱分戶計量后,“一戶不繳費,整個單元挨凍”“用多少熱都交一樣的錢”“熱了開窗戶,冷了就投訴”……這些理不清、剪不斷的供熱矛盾,有望隨著供熱分戶計量的實施,得到徹底解決。
用熱分戶計量與原有供熱方式的區別,主要在于以前每棟樓的供暖是“串聯”模式,整棟樓每戶居民家的供暖管道都是相連的,各個居民家中無法設置供暖控制閥門和計量表,這樣居民家中所用的熱量無法單獨統計,所以只能采取按建筑面積收費的辦法來收取供暖費。而供熱分戶計量模式,是將各居民家中的供暖管道分別直接與供暖主管道相連,由原先的“串聯”模式變為“并聯”模式,并且每家每戶都單獨設有供暖閥門,每個居民家里還安有熱量表、溫控盒,推行分戶計量后,住戶可根據需要自行調節室內供暖溫度,每家每戶的用熱,還可以像水、電一樣單獨計算了,用多少熱就繳多少錢。
年內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改造
發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80萬平方米
據了解,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了今年采暖期前,張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必須加裝熱量總表和調控裝置,室內系統應安裝溫度調節裝置,并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新增集中供熱區域內達到建筑節能標準的全部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同時,今年1月1日以后竣工的建筑,不論其開工時間,都要達到建筑節能標準,必須配套建設供熱分戶計量及溫度調控裝置,并實行供熱計量收費。
明確今年采暖期前,張市中心城區完成8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任務,并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目前,張家口市政府已將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其中市公用局30萬平方米,橋東區10萬平方米,橋西區10萬平方米,高新區10萬平方米,宣化區15萬平方米,下花園區5萬平方米。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費由產權單位、供熱企業、用戶合理分擔
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結合了張家口本地實際,按照“屬地管理、因地制宜、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原則,要求新建建筑必須達標不欠新帳,既有建筑要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大力推進供熱計量改革。
新建工程供熱計量及溫控裝置投資由開發建設單位負擔,納入房屋價格;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資金由產權單位、供熱企業及用戶合理分擔,財政給予適當補貼。其中室內改造費用由用戶承擔,樓梯間等公共部分改造費用由供熱企業和產權單位負擔。
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標準不得頒發施工許可證
此次方案要求供熱主管部門負責供熱計量專項驗收,對違反熱計量要求的單位和個人,要責令改正并依法追究責任。發現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過程中有違反有關供熱計量管理規定行為的,應當責令停止使用,重新組織竣工驗收。
住房和建設主管部門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標準的,不得批準開工建設,不得頒發施工許可證。擅自開工建設的,不予批準預售。已經建成或者銷售的,不予竣工驗收備案,不予產權初始登記。對不按規范標準進行設計、施工、開發的相關單位依法給予處罰。對違反規定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批準開工建設、批準預售、予以竣工驗收備案和產權初始登記的,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