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泰鋼集團投資7000多萬元引進的中國第一套SDA燒結煙氣脫硫裝置,如今已開始發揮作用。近年來,泰鋼集團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加大節能減排力度,2005年-2009年,完成節能量13.69萬噸標準煤,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為做好節能工作,泰鋼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節能技改項目和技能技術研發。“十一五”期間,泰鋼集團投資2億多元,分別實施了循環鼓風項目和酸再生項目。僅循環鼓風項目,年節電就達1.4億千萬時,折合標準煤5.1萬噸。
充分利用余熱余能。泰鋼集團利用高爐沖渣水余熱,對泰鋼家屬樓及部分辦公場所實現了集中供暖,供暖面積達15萬平方米,每采暖期節約標準煤2455噸,直接經濟效益達390萬元。對熱軋帶鋼廠、不銹鋼廠、煉鋼廠的余熱蒸汽充分回收利用,實現了生產、生活用汽余熱花,減少熱電公司外供蒸汽25500噸/月,增加發電量612萬千萬時/月,實現經濟效益379萬元,避免了蒸汽的高質低用。
在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方面,泰鋼集團普碳轉爐煉鋼采用了先進的除塵方法和轉爐煤氣回收工藝技術,有力促進了負能煉鋼的實現。同時,把低熱值高爐煤氣直接應用于熱軋廠蓄熱式加熱爐和粉末冶金一次還原隧道窯,成為泰鋼煤氣利用的亮點。
在用水上,泰鋼集團遵循分質分級使用的原則,一水多用,多級串用。擴容改造了原污水處理廠,實現了廢水零排放,污水處理后循環利用,年節水160萬立方米;生產用水實現了閉路循環和中水化,中水用量已占到全部生產用水的80%,每年減少地下水開采300萬立方米。各種節水工藝及措施的應用,使泰鋼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了95%,噸鋼耗新水量僅為3.47立方米。
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發生矛盾的時候,泰鋼集團總是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2009年,投資7000多萬元引進中國第一套SDA燒結煙氣脫硫裝置,先進的煙氣脫硫技術使二氧化硫排放濃度控制在200毫克/立方米以內,脫硫效率大于85%,年減排二氧化硫1559.2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