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今年是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攻堅之年、決勝之年。
“十一五”前四年,我省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經過不懈努力,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這四年,我們只完成了降耗目標的71.84%,要達到既定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壓力大、任務重。
節能減排,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任務,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能源危機,造福子孫,永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是具有法律效力約束力指標,確保實現全省節能減排目標,是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必須兌現的莊嚴承諾,是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是實施生態立省戰略的重大舉措。
節能減排,對于青海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當今世界,誰搶先占領綠色經濟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先機、把握主動。青海,作為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的省份,惟有利用綠色資源,發展綠色經濟,提供生態產品,才能在全國經濟發展大局中占得一席之地。可以說,只有抓住綠色發展,強化節能減排,青海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無論我們面臨多大的困難,節能減排的承諾不能改變,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減弱。
打贏節能減排攻堅戰,需要明確要求,突出重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節能減排的各項措施。一手抓企業節能技改和淘汰落后產能,一手抓促進低能耗產業、產品的生產,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節能減排,做好以增量擴張帶存量優化的大文章,為“十二五”乃至更長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行政問責。各級政府、各部門、各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節能減排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各部門要切實履行相關職責,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嚴格考核,獎懲分明。加大監督執法力度,讓敢“闖”國家政策“紅燈”,貪吃“資源飯”,搶吃“子孫飯”的企業和個人無容身之處,直至退出歷史舞臺。
企業應做節能減排的排頭兵。全省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降低能耗、節能減排、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上實現新的突破。同時,需要加強輿論和社會監督,鼓勵全民參與節能行動,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節能減排的積極實踐者、推動者,讓節能減排成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目前,距離目標的最后期限只剩7個月時間,我們沒有退路。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統一思想,落實責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干精神,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打好這場節能減排攻堅戰,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為推動青海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