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完成2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熱計量節能改造、既有公建今年9月底前要求自行安裝熱計量和溫控裝置,今冬的采暖期全部實施按熱計量收費……記者昨日從市建設局供熱辦獲悉,今年,我市從市財政列支1億元資金專項用于熱計量表的安裝,要求在兩年內完成市區適合安裝熱計量裝置的建筑全部實現熱計量收費。
省會29個項目熱計量節能改造
從去年開始,根據省下達的150萬平方米熱計量改造任務,我市就積極組織開展既有居住建筑熱計量及節能改造的調查摸底工作,據調查了解,我市目前執行50%、65%以上節能標準既有居住建筑約有4380萬平方米,這部分建筑,據初步測算,改造費用每平方米約20余元,需進行室內供熱系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和熱源及供熱管網熱平衡改造。其中,2008年省財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下達我市15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已完成80萬平方米,其余70萬平方米正在實施。
今年,市政府安排的1億元供熱計量專項經費所涉及的改造項目460萬平方米現已啟動,安排了雅清小區、中基禮域等29個項目,對其供熱系統計量及溫度調控以及換熱站供熱管網熱平衡進行改造。改造模式采取以節能技術服務公司為主體,組成項目改造實施聯合體,承擔項目改造過程中的節能診斷、技術服務、方案設計、安裝、設備選型、系統調試運行等工作。預計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
“并不是所有建筑都適宜進行熱計量改造。”市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00年10月1日之前的都是非節能建筑,其中,1985年以前建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建造時間已有25年之久,且大部分為筒子樓或平房,不宜進行改造;1985年至2000年10月1日建造的既有居住建筑,根據建設部《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技術導則》、《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技術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應進行室內供熱系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熱源及供熱管網熱平衡改造及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根據唐山等地市的經驗,結合我市實際,經初步測算,改造費用每平方米約需300元。這一類型,我市已開始試點。今年4月底,市領導又提出了年內完成2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熱計量節能改造的任務,目前市建設局正在研究制定方案、實施措施、資金籌集等方面的工作。
今冬公建項目全部實施按熱計量收費
“目前我們已經下發通知要求,要求既有公建各業主單位在今年9月底前,自行安裝熱計量和溫控裝置,今冬的采暖期要全部實施按熱計量收費。”市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省會既有公建項目改造不斷推進,目前我市公建約1845萬平方米,使用蒸汽供熱的約1000萬平方米全部安裝使用熱計量表,按照熱量收費,其余845萬平方米使用高溫熱水供熱的基本上沒有安裝熱計量表,按照面積收費。
在新建建筑方面,從今年開始,我市嚴格執行了建筑節能標準,從設計、審圖、建設、竣工驗收、備案等環節,全程嚴格把關,杜絕了達不到65%節能標準的居住建筑上市。截止到5月30日,備案竣工工程172項,建筑面積198.92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176.2平方米、公共建筑22.72萬平方米。預計到年底還能竣工建筑面積533.25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468萬平方米;公共建筑65.25萬平方米。
按熱計量收費將在省會全面推廣
據記者了解,從去年的采暖期開始,我市對已經安裝熱計量裝置的用戶,進行了熱計量統計,發改委和物價局聯合發文,按照“兩部制”制定了熱費收取標準。從去年34.6萬平方米(方北小區和金石小區)的試收費情況看,整個小區減少熱費90余萬元,效果還是不錯的。
“熱計量改革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是實現調結構、轉方式、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市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試點情況下,實施效果還是不錯的,當前主要問題主要是居民對熱計量節能改造的意義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參與性不強,有的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兩部制熱價”群眾不甚理解,需要強化熱計量節能改造的宣傳。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供熱企業對熱計量收費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實行“熱計量”必然會激發用戶節約用熱的積極性,用熱少了,熱費自然減少;但是由于供熱企業管理粗放,其成本并不會因為居民少用熱而同比例降低;這樣一來,供熱企業就暫時感覺不到“熱計量”的好處。除此之外,熱計量節能改造資金問題也很突出,全部完成市區既有建筑熱計量節能改造,除中央補助和市財政專項資金外,還需上百億元,資金缺口非常大,需多方大力籌集改造資金。
據市建設局專家介紹,既有民用建筑熱計量節能改造將遵循政府主導、供熱單位實施、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同步推進的原則,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各區政府、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參與,供熱企業和業主具體實施;推行“熱計量”機制已成為未來我國深化供熱體制改革的關鍵點;盡快制定合理、科學的熱計量收費標準和政策,推動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除此之外,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在當前也不失為推動熱計量節能改造工作的一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