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全市下發了10月25日前完成熱計量分戶改造、系統試水試壓工作,然而,勝利街清和社區的居民們卻只有羨慕的份兒。“14戶低保戶至今無法安裝暖氣,而小區的管網維修、熱計量分戶改造根本未動工。”清和社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康進民說,一想到冬天取暖的問題,他就十分頭疼。
冬天就一個字冷
“沒有暖氣,只能燒個煤爐,花錢不說,不熱乎,而且要時刻小心煤煙。”走進清和社區一位老人家中,40平方米的房子格外陰冷,過道處架著的一個爐子是屋子唯一的熱源,老人指著爐子說:“冷的時候就拉個小凳子,做在爐子旁烤火,否則凍得直哆嗦。”說話間,老人悄悄抹去淚水。
在清和社區,尚未安裝暖氣的居民有14戶,幾乎全部是老弱病殘,僅80歲以上老人就有3戶。同樣未裝暖氣的張寧喜心酸地說:“做夢時,夢見屋里有了暖氣,就樂醒了。”
無暖氣冷,有暖氣也冷。康進民說,因為小區內管網老化等原因,去年整個冬天,小區的供熱溫度都達不到標準,坐在家里看電視都要穿著外衣才行。“反映了兩年了,希望進行管網維修,修不好就分戶改造,一直沒動靜,今年冬天說是要遇上‘千年極寒’,怎么住啊?”
困難戶擔成本難
“我找供熱公司找了4次,房管局、物業辦都找過了,可是沒用。”康進民嘆著氣說,問題遲遲難以解決,追根究底都是因為一個字——錢。
記者了解到,清和社區的住宅原本都是無暖房,2000年時曾經由政府補貼,進行集中改造,但是14戶居民因為無力承擔而放棄。“當初改造初裝費用30元/平方米,居民自己只用掏幾元錢,他們都裝不起。”康進民說,此后10年,14戶居民再也沒能裝暖氣。
“除了200多元的低保金外,我們幾乎沒有其他收入。”張寧喜算了一筆賬,要安裝暖氣,僅增容費就要40元/平方米,他家5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交2000元,“我們只希望減免部分增容費,材料費我們都自己想辦法。”
同時,小區內的管網維修也因為錢而遲遲沒有進行。“管網老化,主管網部分已經爛了,地管也都老化了,不維修燒不熱,維修的話錢從哪來?”負責向清和社區供熱的銀瑞祥公司宋經理告訴記者,由于資金無法落實,管網維修的事一拖再拖。
申請政府補貼等
今年9月份,清和社區居委會將物業辦、供熱公司、居民三方都邀請到一塊,決定向住房保障局等相關部門打報告,爭取政府補貼,但至今未獲得批復。“80%是直管公房或廉租房,一個月交幾十元的房租,政府是不是該為我們安裝暖氣、維修管網呢?”康進民說。
11日,記者從銀川市物業辦了解到,目前,物業辦已經對該小區安裝暖氣、管網維修的情況進行了預算,正在積極與財政部門協商。“也有類似的例子,都是政府補貼一部分,居民自付一部分,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審批。”物業辦工作人員說,今冬能否安裝暖氣、進行管網維修還是個未知數。
康進民說,如果這個冬天,居民們還是無法過“暖冬”,社區采暖費的收繳率可能就只有一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