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蘭州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今年將再努力完成計量供熱改造300萬平方米。蘭州市現有供熱面積近6000萬平方米,一些市民擔心:按照目前的改造速度,家家戶戶用上分戶計量要在20年后才能實現用多少熱,交多少錢,明明白白消費天經地義,但是我國現行的供熱采暖系統,要實現按需供暖、分戶計量卻非常困難,因此,蘭州、太原、濰坊等地作為國家建設部分戶計量改革試點地區,格外引人矚目。而記者近日在蘭州市采訪時了解到,分戶計量的推行面臨多重困境。
蘭州市城關區雁灘安居小區近4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最近完成供熱改造,該小區住戶將率先在蘭州城區實現供熱分戶計量。
市民張先生的家就在雁灘安居小區對面,他并不樂觀地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的推行模式,要等到家家戶戶用上分戶計量,恐怕要等20年。”
物聯網絡下的“溫度傳感”
在“物物相聯”的物聯網時代,分戶計量是一個不存在任何技術壁壘的問題目前,我國公共和居住建筑的供熱采暖系統,大部分是集中供暖單管垂直系統,個別的還是古老的水平串聯系統。這樣的采暖系統,把一幢建筑內的用戶的各個房間連接成幾個或一個系統,用戶不能進行系統調節和室內溫度控制,根本無法實現按需用熱和滿足舒適生活環境的需要。
在傳統的供熱部門看來,實現分戶計量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記者在雁灘安居小區采訪時發現,在“物物相聯”的物聯網時代,這是一個不存在任何技術壁壘的問題。
雁灘安居小區給每位住戶安裝了“溫度傳感器”,將住戶家中的溫度和當前使用的熱量,通過電腦的信息采集系統采集后,再通過無線GPS系統傳送到設在鍋爐房的控制室里,控制室的計算機將自動記錄住戶每間房屋的溫度和使用熱量。住戶也可以通過溫控器調節家中的溫度,想要多少溫度,就用多少熱。
據工作人員介紹:未來的收費可能按基本熱價與計量熱價兩部分收取,類似于電話的“月租費”和“通話費”,前者無論是否需要采暖都要交,后者則按量收費。
據了解,2008年,甘肅省建設廳將該小區列為既有建筑供熱計量改造試點區域,由蘭州市建委組織實施,并于當年完成了該小區39.6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2009年夏季,蘭州市熱力總公司自籌資金,對小區庭院管網按照供熱計量的要求進行了改造,并在鍋爐房安裝了計算機管理系統,已經在去年底全面完成了系統調試,具備投入使用的條件。
據悉,實行分戶計量給居民家中安裝“溫度傳感器”,全部工程費用每平方米要44元。
好處明顯但推行緩慢分戶計量后用戶平均熱費支出減少18.3%,平均每戶節約取暖費300多元從2004年在蘭州的一個郊縣——榆中縣開始試點,到2009年在部分小區正式入戶改造,再到今年正式提出年內完成30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蘭州市在分戶計量改革上已經整整走過了6個年頭,但目前完成改造的面積剛過100萬平方米。
作為全國“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地區”,榆中縣早在2004年就著手推進供熱改造,對傳統的熱力管網系統進行升級處理,在居民家中安裝控制器和熱計量表,通過儀表顯示數據收取采暖費,變以面積計價收費方式為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方式,即基本費按面積收取,以支付供熱設施建設成本;用熱費用多少交多少。
去年夏天,榆中縣對縣城的20余棟居民住宅樓集中進行了改造,目前改造面積達67萬平方米。住戶們反映:改造后熱費支出明顯降低,家中沒人可以關掉采暖閥,一天好幾個小時不用供暖,回家后再打開也不影響。
按照蘭州公布的榆中試點成果:分戶計量后用戶平均熱費支出比按面積繳費減少18.3%,平均每戶節約取暖費300多元;采暖期平均耗熱能下降了26%,改造后的鍋爐設施在不擴容的情況下,增加供熱面積20%以上。
按照蘭州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今年將再努力完成計量供熱改造300萬平方米,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改造10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200萬平方米。
蘭州市現有供熱面積近6000萬平方米,一些市民擔心:按照目前的改造速度,家家戶戶用上分戶計量要在20年后才能實現。
計量改造觸痛“壟斷利益”
這項好處顯而易見的改造工程為何難以推行?按照有關部門的說法:缺錢!
傳統的供熱收費方式有著一大堆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一戶不繳費,整個單元挨凍”、“用多少熱都交一樣的錢”、“熱了開窗戶,冷了就投訴”,而推行分戶計量的好處顯而易見,但這項改造工程為何難以推行呢?按照蘭州市城建局和市熱力公司等部門的說法:缺錢!
蘭州市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資金,曾按照每平方米44元測算。在已經改造完成的項目中,國家補貼了40%,即18元,市級財政補貼了40%,也是18元,其余的8元,由供熱單位和住戶分攤。
“十一五”結束后,既有建筑供熱改造不再享受財政補貼,供熱計量改造的費用必須由供熱單位或者住戶承擔。若按照蘭州現有的600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計算,所需費用26億元。一家供熱企業負責人表示:“一個供熱站如果承擔1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改造費用就高達440萬元,單憑供熱站是無法籌措這筆資金的。”
今年8月,蘭州市有關方面組織20多家供熱單位進行計量改造座談,供熱單位對于計量改造普遍不積極。據說,收費標準未定也是推行難的原因之一。
2009年市物價部門出臺了《關于調整蘭州市供熱計量價格的通知》,確定了計量熱價,但只限榆中和永登兩縣試行,試行兩年,其他區縣供熱計量收費價格標準均未確定,影響了供熱企業推行分戶計量的積極性。
據悉,蘭州市城鄉建設局今年已向市物價部門提出《關于確定蘭州市供熱計量收費價格的請示》,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冬供熱前將出臺供熱計量價格配套政策。然而,目前蘭州市的最低溫度已經接近零攝氏度,供暖期迫近,供熱計量收費價格尚未出臺。
缺乏改造資金和收費標準未出臺等是否真的困擾分戶計量推行?也有專家給出不同看法。蘭州市商學院教授雷興長認為:由于供熱是一個壟斷性很強的產業,分戶計量后住戶繳費降低,會極大削弱“壟斷利益”,這才導致了供熱企業不積極。
在雷興長看來:可考慮打破壟斷,推行計量收費代理制,鼓勵專業的信息技術公司和網絡投資公司通過招標進入供熱行業。
具體來說,首先,因為計量收費必須建立在物聯網這一新興技術上完成,需要網絡接入和監控互動,只有多家信息技術公司參與競爭,才能實現改造費用的降低。
其次,嘗試收費代理制,讓供熱企業專心供熱,計量改造后在鍋爐設施不擴容的情況下,通過增加供熱面積可以保證供熱企業的收益不減少。
再次,有專業的代理公司出現就好比用戶有了集團代理人,可以讓供熱行業逐步進入“買方市場”,讓“代理人”在市場上選擇供熱企業,供熱不達標的企業有了逐步被市場淘汰的風險,才能保證供熱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