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天午夜開始,省城突刮大風。同時,據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從10日夜起至14日,我國將先后遭遇兩股冷空氣的侵襲,華北地區將有雨雪天氣。去年的這時,那場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正在肆虐,今年,凜冽的朔風不期而至,告訴我們,歲暮嚴冬,又開始了!
供暖在即,這倒也應了老百姓們總結出的那句話:供暖之前肯定要冷一下,供暖之后肯定會熱一下。其實,這句話無奈中也道出了北方冬季供暖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居民不能自由調節用熱量,比如在居民出差、天氣變暖的情形下,屋里暖氣依然供應。這樣既浪費能源,也浪費金錢!在傳統的集中供暖方式下,居民不管用多少熱都要交納全額費用,用戶購買的是規定的室內溫度,熱了只能開窗戶,這對于民眾利益,則是一種隱形傷害。
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一些大的城市,已出現了分戶計暖的供暖方式,居民安裝用熱計量表后,有閥門可以調節,多用暖多交錢,少用暖少交錢,這樣就可以避免上文出現的供暖熱量不能適應天氣變化的問題,不僅可以提高舒適度,也賦予了民眾以自主調節權,提高了居民主動節能的意識。
據了解,石家莊部分小區已經開始試點供熱分戶計量,有關部門同時規定,將來需要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都應當安裝熱量計量和調控裝置以實現分戶計量,而一些老舊建筑也會逐步改造。政府此舉順應了低碳節能的社會潮流,也是對民眾利益的體恤呵護。
由于分戶供暖計價比較透明,原來計量模糊而產生的利益因此會被抹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熱力公司的積極性,同時,在熱力計量改造過程中增加的設備、改裝的成本,由誰承擔?計量價格如何制定?這些問題還需要多方的協商和博弈。
供暖多樣化已經是大勢所趨,計量收費也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必然方向。同時,冬季供暖也關系著民生“溫度”,檢驗著政府管理水平。因此,對供熱這種準公共品性質的行業,如何順應潮流的改革,還需要政府出臺有力政策,打破利益的壁壘。








